陈桂英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占据着半壁江山,但是其教学效率却常常偏低,导致学生在写作中总是处处碰壁。为此,本文将从联系学生实际生活、重视写作过程、积累写作材料这三个方面就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展开思考,以资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写作教学,才能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将展开探究。
一、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开展作文教学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根本,作文是生活的局部体现。就这一点,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方式写作”……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作文的发展方向。为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比如在进行话题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多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或者热点话题,让学生就这些现象或者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之余进行写作,他们会牢牢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自我表达,从而提高写作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二、重视写作过程,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观察体验
初中生的个人阅历不同,认知情况不同,写作水平的高低不同,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加强观察,高度重视学生的写作情况,对其加以耐心指导和细心分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思路。
例如,在人物描写的训练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人物的外貌特点与性格特征,教师请了一名学生作为本次写作的人物,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将这名同学的个性特点和外貌特征加以详细的描述。由于学生之间都是互相了解的,所以很多学生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都抓住了这一名同学的特征,写得活灵活现。同样的道理,要想训练学生更好地描述事件,也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比如,训练学生描写一场比赛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语文知识竞赛,或者是在班级内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要求学生作为观众细致进行观察,真实、客观地记录下事件,同时要求参赛的学生写下自己的心理感受。这样一来,不同角色的同学获得了不同的写作训练,他们在写作中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体验,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三、积累写作材料,实现迁移运用
古语有云,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写作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而在写作过程中,只有不断地积累写作材料,并且加以迁移运用,才能真正使学生实现写作能力的飞跃。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积累,对所接触的字词、句子进行消化和吸收,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写作素材。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认清,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不能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学会回答问题,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积累,掌握阅读中的表达方法,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强化和吸收,以便积累到自己的头脑中,在适当的时候实现迁移运用。
例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很短,但是却十分形象、生动,仅仅用了一个“偷偷的”和“钻”,就将小草的生机与活力描写了出来,而且运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春天到来之后大地一片生机的景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详细地讲述,并引导学生将作者这种写作手法加以积累。在后来的写作训练中,有的学生也借用了这一手法,运用拟人的写作手法使写作提升了一个档次。
四、结语
古语有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能力是一项基本功,其提升的过程就又如冰冻三尺,并非一日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点滴的积累和改进提升。为此,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强化写作训练,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写作过程,并且加强学生的写作积累,从而使学生写作能力实现“量变——质变”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实现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实际的教学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磊.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5(10).
[2]毛锐.学生互评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J].新课程(下),2016(6).
[3]赵霞.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5(3).
[4]韦秋晓.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1(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