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文娟
【摘要】利用孩子的认知节奏调控学习进程,不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认知节奏远不止这些,教者应不断发现并恰当把控好这种节奏,学生学习兴趣才会更浓,效率才会更高。
【关键词】语文学习;三年级学生;认知节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节奏”一词本属于音乐范畴,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快慢、高低等现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感知、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及其品质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强弱、快慢、单一或多元等普遍性的规律,就是语文学习的认知节奏。
三年级孩子在语文学习上,所表现出的一些特有的认知节奏:感知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注意力从无意走向有意,思维模式从形象走向抽象,想象能力从模仿走向创新。基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节奏,教者又该怎样把控呢?
一、三年级孩子的感知节奏:从单一走向多元
我们发现,三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在逐渐增强。孩子的观察力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简单开始走向深入。孩子观察的深入也必将带来思维的深入。因此,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课堂就应逐步完成从低年级的活跃型向深入型的转型。
把控策略:板块精,步子巧,学习内容忌庞杂化
美国心理学研究专家乔治·米勒专门对人的记忆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人的记忆组块为7±2个组块。如果超过9个组块,则很难记住。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刚从低年级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教学的组块不宜过多。笔者以为,一堂课以3—4个板块为宜。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切换慢,如果一节课教学板块过多,学生就会云里雾里。不用多久,分化便产生了。
有经验的三年级教师会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和进程有效调控节奏的快慢。教学中,教者必须以学生的认知节奏为着眼点,波浪式地推进教学,教学的步子不宜过大。
二、三年级孩子的注意节奏:从无意走向有意
观察各年段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的学生不宜长时间处于快节奏状态学习,而三年级的孩子知识储备明显增多,学习主体性增强,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容易静下心来。上述案例中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有意注意的时间挺长,且观察越来越深入,表达越来越细腻,正体现了孩子的这一特点。
三年级孩子有意注意的能力的确增强了,但注意的转移力和分配能力还很弱。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调整。
把控策略:主线清,方向明,学习内容宜紧相连
针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思维承接紧密,切换不快这一学习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努力做到清清楚楚一条线。一堂课是一条短线,一阶段是一条长线,并做到“一课一小得,得得相连”。课堂拥有这样清晰的主线,才能让学生学得明了,学得扎实。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是一组写景的课文《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这三篇文章就写法上各有特色,《北大荒的秋天》是按地点转移的顺序写出景物特点的,《西湖》是按时间顺序写出景物特点的,《拉萨的天空》抓住天空蓝这一个特点,通过正面、侧面等多种角度着力描写。可是,在这组课文后,教材安排了第二次习作训练:《我的自画像》。当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板块还停留在怎样描写一处景物,怎样写好一处景物的特点中,突然之间又要切换到人物的自画像描写中,很不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认知节奏。
作为教者,我们可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落在写景上,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身边的景物,学会围绕中心句有序表达。当阅读文章和习作内容有了紧密联系后,学生的习作难度当然就降低了。而写人文则可以在学了写人的课文后再相应练习。
三、三年级孩子的思维模式节奏:从形象走向抽象
对于三年级学生,仍不容易从表面到本质提炼核心内容。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高年级学生的标准来要求一个刚从低年级升上来的孩子,分化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把控策略:问题明,指向准,教学问题宜直观化
针对三年级孩子仍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提问应尽量少地出现抽象性的问题,而应多从形象性的角度切入。
例如理解成语意思,我们可运用演一演、画一画等直观的方法。有一堂作文教学课,在交流环节一结束,老师迅速进行总结:“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作文的金钥匙是什么吗?”学生出现答非所问,其原因不仅仅是孩子的思维切换问题,这与老师教学问题的语言设计也有直接关系。如果这样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这堂作文课,你是否找到了写好作文的一些好方法呢?”三年级的孩子,刚刚从二年级升上来,词汇量还不大,对于一些抽象的语言更是难以理解。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问题语言设计的直观化。
四、三年级孩子的想象节奏:从模仿走向创新
在活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跟着老师很容易把玩游戏过程说下来,说得兴趣盎然,而且越说越具体。但我们也发现,三年级孩子都表现出语言上的重复现象,创新不够。这就要求我们教者注意既要让孩子在模仿中不断成长,同时又要向创造性过渡。
把控策略:借文本,巧结合,语言训练忌机械化
教材中不少文章在句、段或篇的表达和构成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在阅读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表达特点,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然后指导他们进行迁移性的模仿,但更要创造性运用。
如学了《石榴》一课要学生品尝一种水果,模仿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可以从颜色、味道等角度来写一写,教师不要为了图指导方便,限制学生写某一种水果,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进行观察写作。对于部分同学突破课文的写法,对水果的大小、摸上去的手感等内容补充描写的情况要充分肯定。少一点禁锢,就会多一点灵性表达,“写”的过程就不仅是卓有成效的吸收、内化、模仿的过程,而且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仿中有创的过程。在写的过程中,教师既给普通同学以扶持,也给优秀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让学生不断创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利用孩子的认知节奏调控学习进程,不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认知节奏远不止这些,教者应不断发现并恰当把控好这种节奏,学生学习兴趣才会更浓,效率才会更高。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