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把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新的货币篮子。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经济较快增长的背景下,人民币获得了国际主要货币地位。目前SDR货币篮子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五种货币构成。SDR的组成权重是以某种货币在贸易、金融交易中的使用程度为标准计算出来的。根据2015年11月底IMF发表的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的声明,人民币的权重为10.92%,超过了日元(8.33%)和英镑(8.09%),次于美元(41.73%)和欧元(30.93%),在权重表上位居第三。人民币一开始纳入 SDR就占有一定的权重,且超过日元和英镑,彰显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何为SDR?SDR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其在国际经济金融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人民币为何能加入SDR,其重要意义是什么?人民币加入SDR后将面临哪些挑战和相关的国际金融问题?都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SDR及其产生的原因
SDR即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又称为“纸黄金”,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SDR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作为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成员国拥有的特别提款权可以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用来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贷款。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补充。最初发行时每一单位等于0.888671克黄金,与当时的美元等值。发行特别提款权旨在补充黄金及可自由兑换货币以保持外汇市场的稳定。(SDR)的主要特点如下:
首先,特别提款权是参加国(指参加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部的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账户下享有的对其自有储备资产的提款权。
其次,特别提款权是由基金组织根据国际清偿能力的需要而发行,并由基金成员国集体监督管理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
再次,特别提款权本质上是由基金组织为弥补国际储备手段不足而创制的补充性国际储备工具。
SDR是美元危机和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受重大挫折的产物。众所周知,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最核心的是两个支柱:一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即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兑一盎司黄金的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二是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致使美国国际收支多年出现大量逆差,财政赤字骤增,美元遂不断贬值。在不断爆发美元危机的情况,最终导致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了。
第一次美元危机的爆发就暴露了单一货币是难以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的。第一次美元危机发生在1960年10月,全世界出现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
从20世纪60 年代中期起,改革“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危机导致美国不得不与一些国家领导人坐下来研究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问题。以美英为一方,为了挽救美元、英镑日益衰落的地位,防止黄金进一步流失,补偿美元、英镑、黄金的不足,适应世界贸易发展的需要。而以法国为首的西欧六国则认为,不是国际流通手段不足,而是“美元泛滥”,通货过剩。因此强调美国应消除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并极力反对创设新的储备货币,主张建立一种以黄金为基础的储备货币单位,以代替美元与英镑。1964年4月,比利时提出了一种折中方案:增加各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自动提款权,而不是另创新储备货币来解决可能出现的国际流通手段不足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十国集团”采纳了这一接近于美、英的比利时方案,并在1967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上获得通过。1968 年3月,由 “十国集团”提出了SDR的正式方案,但由于法国拒绝签字而被搁置起来。但同年3月又爆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即此时的美国黄金储备已降至121亿美元,而短期外债达331亿美元,市场上再次掀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金价迅速上涨,黄金总库大量抛售黄金。于是,各国转向美国兑换黄金以弥补损失。
美元危机迫使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后,美元再也不能独立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而此时其他国家的货币又都不具备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条件,而法国等国家又提不出更好的国际支付手段,这样就出现了一种危机,即若不能增加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支付手段,就会影响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于是,提供补充的储备货币或支付手段就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时最紧迫的任务。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在1969 年的年会上正式通过了“十国集团”提出的储备货币方案,也就是SDR的实施方案。
SDR运行的基本情况
基金组织规定,每5年为一个分配特别提款权的基本期。第24 届基金年会决定了第一次分配期,即自1970 年至1972 年,发行95亿特别提款单位,按会员国所摊付的基金份额的比例进行分配,份额越大,分配得越多。这次工业国共分得69.97 亿,占总额的74.05%。其中美国分得最多,为22.94亿,占总额的24.63%。这种分配方法主要是由各国在基金组织缴纳的份额多少决定的。
特别提款权的用途是:参加国分得特别提款权以后,即列为本国储备资产,如果发生国际收支逆差即可动用。使用特别提款权时需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它指定一个参加国接受特别提款权,并提供可自由使用的货币(当时主要是美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日元和英镑)。还可以直接用特别提款权偿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和支付利息费用;参加国之间只要双方同意,也可直接使用特别提款权提供和偿还贷款,进行赠予,以及用于远期交易和借款担保等各项金融业务。
特别提款权的利息开始时较低,1970 年间仅为1.5%,1974 年6 月起提高到5%。以后,特别提款权利率的计算方法,大致是根据美、德、日、英、法5 国金融市场短期利率加权平均计算而得,每季度调整一次。
由于特别提款权不是一种有形的货币,它看不见摸不着,而只是一种账面资产。特别提款权创立初期,它的价值由含金量决定,当时规定35特别提款权单位等于1 盎司黄金,即与美元等值。1971 年12 月18 日,美元第一次贬值,而特别提款权的含金量未动,因此1个特别提款权就上升为1.08571美元。
1973 年2 月12 日美元第二次贬值,特别提款权含金量仍未变化,1个特别提款权再上升为1.20635 美元。1973 年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纷纷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以后,汇价不断发生变化,而特别提款权同美元的比价仍固定在每单位等于1.20635 美元的水平上,特别提款权对其他货币的比价,都是按美元对其他货币的汇率来套算的,特别提款权完全失去了独立性,引起许多国家不满。于是20 国委员会主张用一篮子货币作为特别提款权的定值标准,1974年7 月,基金组织正式宣布特别提款权与黄金脱钩,改用“一篮子”16种货币作为定值标准。这16 种货币包括截至1972年的前5 年中在世界商品和劳务出口总额中占1%以上的成员国的货币。除美元外,还有联邦德国马克、日元、英镑、法国法郎、加拿大元、意大利里拉、荷兰盾、比利时法郎、瑞典克朗、澳大利亚元、挪威克郎、丹麦克郎、西班牙比塞塔、南非兰特以及奥地利先令。每天依照外汇行市变化,公布特别提款权的牌价。1976 年7月基金组织对“一篮子”中的货币做了调整,去掉丹麦克郎和南非兰特,代之以沙特阿拉伯里亚尔和伊朗里亚尔,对“一篮子”中的货币所占比重也做了适当调整。
为了简化特别提款权的定值方法,增强特别提款权的吸引力,1980 年9 月18 日,基金组织又宣布将组成“一篮子”的货币,简化为5 种西方国家货币,即美元、联邦德国马克、日元、法国法郎和英镑,它们在特别提款权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2%、19%、13%、13%、13%。1987 年,货币篮子中5种货币权数依次调整为42%、19%、15%、12%、12%。
人民币为何能加入SDR
纳入SDR的资格是有标准的,早在2005年11月,IMF执行董事会就明确指出,SDR篮子的组成货币必须满足两个标准:一是货币篮子必须是IMF参加国或货币联盟所发行的货币,该经济体在篮子生效日前一年的前五年考察期内是全球四个最大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地之一;二是该货币为《基金协定》第30条第f款规定的“自由使用货币”。当时中国已满足了第一条标准:WTO数据显示中国在2014年占全球出口的比重为12.4%,高于美国(8.6%)、德国(8.0%)、日本(3.6%)和英国(2.7%)。人民币加入SDR主要的障碍来自第二条标准,这要求该货币在国际金融交易中“可自由使用”。
自由使用货币存在两条认定要求:一是在国际交易中广泛使用,包括该国在IMF参加国中出口所占份额、以该货币计价的资产作为官方储备资产的数量;二是在主要外汇市场上广泛交易,包括外汇交易量、是否存在远期外汇市场、以该货币计值的外汇交易的买价差等指标。
纳入SDR篮子货币要求不少于70%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投票支持,在按投票权衡量的前十大IMF成员国中,德国、法国、英国和加拿大已经成立了离岸人民币清算银行,而意大利和俄罗斯已经与中国订立了人民币双边互换协议。
加入SDR还要求央行对金融资产、外汇储备的公布非常详细和透明。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最新的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情况是:外汇储备为3.69万亿美元,黄金储备规模为5332万盎司(折合1658吨)。值得关注的是,与2009年4月底数据相比,过去六年多来中国黄金储备规模增加了604吨。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公布黄金储备等数据正是为了符合IMF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进一步提高我国涉外数据质量和透明度。
在2010年,IMF在五年一度的例行审查中,认为人民币尚未达到“自由使用货币”的标准,因此未将其纳入SDR货币篮子,而在2015年时中国人民币已达到此条件标准(尽管个别国家有争议)。
人民币加入SDR的重要意义和好处
人民币加入SDR,其重要意义和好处如下:
一是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认可。人民币加入SDR,是IMF首次将一个新兴经济体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在客观上使人民币在国际货币舞台上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这也充分肯定了中国为完善现代化市场经济制度做出的重要成就,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今后增强中国的相关话语权,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利于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以及下一步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机制的改革,其价值可比肩我国“入世”。
二是在客观上使中国得到了一张超级信用卡。即等于拿了一张额度为305.76亿美元(2015年IMF的SDR总额2800亿美元,中国占10.92%)的超级信用卡。它虽然不是钱,但可以当钱花:可以充当国际储备,偿付国际收支逆差,偿还基金组织贷款。它同时也是国际驰名商标,将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提升了好几档,其他会员国也会通过SDR,自动增持部分人民币资产,使用人民币的人增多,也会促进人民币的流动性增强。
三是可促进中国的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开放。随着人民币自由兑换程度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中国的资产价格将逐步与国际接轨。
四是为国人出国提供了方便。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水平相对于不少国家,诸如欧盟、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不断上升,热点旅游国家和地区的利率水平一直持平甚至下降,使得国人出国玩的经济成本降低了不少,但是换汇这种手续繁杂的时间成本却丝毫未减。游客不仅要在出发前换算汇率、预约银行换汇;回国后还需要再把剩余的外币现金兑换成人民币,其中不仅有汇率损失,而且操作步骤相对复杂。而人民币加入SDR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买东西,甚至投资,可直接用人民币结算,再也不用人民币换美元、换欧元了,即使用人民币与外币兑换,也将变得更加便利。
五是可促进跨境交易收购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由于国际市场上对人民币需求的逐步上升,未来人民币汇率会得到支撑,也有利于企业跨境投资、交易、收购、兼并,购买资源、劳务、技术等。此外人民币纳入SDR将进一步扩大其在贸易结算中的作用,中国企业在向贸易对象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融资,换取对方采用人民币结算,从而可消除自身的汇率风险。
六是可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家,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需要,人民币纳入SDR将在两个方面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一是示范的影响效应。即SDR是国际公认的“超主权储备货币”,加入SDR意味着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得到IMF正式承认,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188个成员国的官方候选储备货币。二是倒逼的影响效应。即人民币加入SDR前后,中国已采取、并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有利于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的措施,包括在境外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央票、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机制、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等,这反过来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加入SDR面临的国际金融挑战
人民币加入SDR在获得上述发展机遇和好处的同时,也面临如下一些挑战:
一是我国金融机构走出去仍面临着挑战。据了解,以往我国金融机构“走出去”的特点是:以中国香港地区为窗口,以欧美为两翼,侧重于对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覆盖。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金融机构加强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目前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主要以“跟随客户”为主,对境外当地市场渗透度不高,仍处于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二是在境外的覆盖面不够宽,即金融机构主要以银行为主,其中主要是政策性银行和五大国有行,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金融租赁公司等到境外市场的发展则相对滞后;三是技术和人才储备不足,产品不够丰富,风险管理水平以及跨国经营经验不足。如果搞得不好,将影响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和人民币在SDR篮子中的地位之稳定。
二是在资源配置全球化、业务经营融合化、机构发展多元化方面尚有较大差距。从资源配置全球化来看,相比较国际普遍的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人民币仍属于世界主要货币中的高息货币,这对境外长期机构投资者和促进离岸人民币回流有较大的吸引力,但对人民币走出去实施海外贷款却会产生不利因素;从业务经营融合化方面来看,金融各行业之间的行业壁垒和市场壁垒将被打破,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产品大量涌现,竞争强度提高;从机构发展多元化方面来看,全球化下竞争加剧,尤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新兴的金融机构带来了发展契机,未来将需要更多的创新商业模式。这些都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发展构成挑战。
三是面临更为频繁的国际资本流动和加强监管的压力问题。诸如人民币加入SDR 需要资本账户具备较高的开放程度,而这意味着一定程度上对外汇管制可能要重新考量,由此带来的“热钱”流动的数量和频率将提高;人民币加入SDR,如果届时国内经济基本面和改革无法支撑人民币国际化,则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在推动人民币在SDR 框架下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汇率和黄金储备等一系列信息披露和波动规则进行修改,可能面临一定的经济信息安全风险。不仅如此,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还面临着很多审批程序、外汇出境限制、融资困难等问题,相关决策和业务管理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制定与金融监管,那么央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如何用全球视野来制定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办法,都面临不小的挑战。
四是国内金融市场相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开放度狭小。即由于离岸和在岸人民币资金不互动,交易是分开的,所以人民币纳入SDR后,人民币离完全自由兑换的国际化,以及与美元、欧元和英镑等国际储备货币比较仍有比较大的差距。这制约着人民币在境外的进一步广泛交易和使用。
正是由于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程度相对美元、欧元和英镑等国际储备货币有差距,而又被纳入了SDR,有学者分析说是西方某些国家想从另一个角度借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货币篮子约束中国,这似乎有一定的道理,诚然,当年中国加入WTO时西方的某些发达国家也曾设置重重障碍,后来其改变策略,既然无法阻止,干脆允许你加入WTO,并用WTO来约束中国的国际经贸行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币加入SDR,将面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相关制度和规定的约束之压力,即人民币加入SDR,能否像当年中国加入WTO那样不仅没有被束缚而且更强了,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人民币加入SDR后是否面临“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也称“特里芬悖论”,是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其 《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这一内在矛盾在国际经济学界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正是这个“难题”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
根据“特里芬难题”所阐述的原因,美国以外的国家持有的美元越多,由于“信心”问题,这些国家就越不愿意持有美元,就会抛售美元。
从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固定价格脱钩的“尼克松震荡”开始,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开始瓦解。直到今天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也没有解决好“特里芬难题”。
人民币加入SDR后,是否也会面临人民币国际化的“特里芬难题”?即按照特里芬的道理,人民币加入SDR后成为重要的国际性货币,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就会用人民币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中国的人民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中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人民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中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按照特里芬提出的逻辑,人民币加入SDR后似乎也会发生“特里芬难题”。经过研究后笔者认为有这个可能性,而没有必然性,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在人民币加入SDR后,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不会搞以人民币为核心的人民币霸权,而且在国际收支中虽然多年保持顺差,但对某些国家是逆差,例如对东盟的一些国家就是逆差,特别是对东北亚的韩国拥有较大的逆差,这样人民币就逐步流向了这些国家并沉淀下来,而对其他国家形成顺差,这些国家往往会支付美元或欧元等国际储备货币,自然会形成中国的外汇储备,这样的货币交换会显得相对均衡,特别是中国不搞人民币霸权,不会强迫一些国家强行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因此,一般不会形成人民币的“特里芬难题”。
至于特朗普就任总统后是否能解决美元的“特里芬难题”,笔者认为一是取决于美国的经济能否实现稳定发展;二是取决于美国能否放弃美元霸权并在SDR中扮演好自己应有的角色;三是取决于美国能否改变其原来的到处扩张,干预别国内政,充当世界警察的囧境。
总之,人民币加入SDR,是机遇大于挑战,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同时也将倒逼我国进一步深入推进与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对我国金融发展、企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将是利大于弊的。人民币将长期保持基本稳定,并在SDR篮子中发挥重要的稳定作用将是确定无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