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独立性从小就要抓起

2017-01-12 00:48牛锐刘泉民
家长 2016年12期
关键词:独立性大人家长

□牛锐刘泉民

培养孩子独立性从小就要抓起

□牛锐刘泉民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研究专家威廉·丹蒙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处处为孩子着想,已经成了不少父母溺爱孩子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再来反观我们中国,那何尝不是这样啊!在中小学校的校门口总可以看到一群群父母等在校门口接孩子放学。即使到了孩子上大学,也有很多父母不惜路途遥远送孩子来学校,这类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衣服洗不干净,不知道如何收拾床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就会不知所措,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向父母求援或是自叹自怜。下面两个案例看了之后就让人很揪心。

案例一:六岁的平平平时干什么事都要躲在大人身后悄悄地跟大人说,开始平平家长还以为孩子就是年纪小,胆子小,不敢提要求,就更加小心翼翼,对他呵护备至,但是后来发现,平平并不是在外面才胆子小,即使在家里,他也要钻到爸爸怀里,悄悄跟爸爸说。一次他想吃梨,爸爸让他自己去厨房拿,顺便也给爸爸洗一个,这个时候,平平就使劲在爸爸怀里蹭,撒娇哭闹地让爸爸替他去,直到大人被缠磨得无计可施为止。平平爸妈想这可能不是简单的“胆子小”的问题,他已经渐渐养成依赖别人的心理了。

案例二:媒体曾报道过一则新闻,说的是某市民警接到群众报警,说马路边有一个“乞丐”晕倒了。当民警们赶到那里的时候,发现这个人并不是市民描述中的乞丐模样,他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皮肤非常白,而且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民警把他带到了派出所,年轻人醒来后看见了警察,一下子就哭了起来,他说:“你们救救我吧,我找不到家了。”经过他的叙述,民警才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和他来到这里的原因。他是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因为搭错了火车,所以才来到了这里。后来,民警赶紧联系了他的家人,让家人把他接回去了。

案例中的两个孩子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这两个案例也启示我们,如果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把一切事情都为孩子安排好,一切问题都替他解决好,那么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差,甚至在遇到一点儿挫折后就不知所措,以致出现因搭错火车,而沦为“乞丐”的情况。

孩子独立性差,其适应性也差,这个道理是不用多说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为独立性强的孩子常常都是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性,能主动地做事,而且是有目的的去行动的,具有进取心以及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让孩子长大以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那么,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一是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让孩子学会自立。儿童能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事情,这就是自立。通过这种自立,可以使性格独立,从而培养出独立性。孩子的独立性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萌芽,如几个月大的孩子会从大人手中抢过饼干放到自己嘴里,刚会走路的孩子拒绝大人的搀扶等等。这种不愿接受大人的帮助正是孩子独立性的表现。特别是到了一定年龄段的孩子,独立性更强了,做什么事都喜欢“我自己来”,不愿意大人包办代替他想干的事。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这一特点,把孩子的独立性视为故意执拗、不听话而斥责打骂,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孩子逐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害怕困难、缺乏主见、遇事畏缩不前的人。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大人一定要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的事,不要怕孩子出危险,不要怕孩子做错了;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就能够学会独立,就能够自己去处理自己的生活,使生活成为自己的事情。

二是给孩子独立创设机会,启发他们自己解决困难。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人格,除了放手、支持孩子去干自己的事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多为孩子提供独立做事的机会:如可以让孩子到邻居家借东西,到附近商店去买些小商品等;有时家长还可稍稍设置一些障碍,让孩子开动脑筋,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孩子有一种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某种事情的愉快心情。孩子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他向家长求助,这时家长就要学会启发孩子自己解决困难。不妨对孩子说:“我们应立个规矩,不许找借口,你要对自己行为负责。”接下来,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找到无法完成作业的根源所在,是缺乏组织、安排能力,还是其他原因。从根本上停止为他“擦屁股”。如果家长有求必应,势必会造成孩子有问题就等家长来为他解决。平时可以给他一本日历,让他记下活动时间,或者用即时贴记下时间安排,以便随时提醒。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用图画作为提醒。

三是家长要处理好管与不管的辩证关系。当然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放手让孩子干自己的事并不是放任不管。当孩子提出一些与自己能力不相适应的要求时,或者孩子干的事情具有危险性时,家长也不能过分迁就孩子,否则就会造成孩子任性、不听话,以后还会不断提出不合理要求。家长要耐心开导孩子:“你现在年龄小,不能做这件事,等你长大了,你才能做。”也可以将产生的一些不良后果告诉孩子,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不会产生预抗情绪。但是也不能多管,不能约束过多。如果家长管得过严、过多,如孩子自己想干某件事,父母却说耽误时间,或者找其他的原因,偏偏不让孩子干,会使孩子刚刚出现的独立性萌芽,被扼杀掉,很多家长把孩子要自己做事的愿望看作是不听话或淘气,加以斥责,这更是不对的。要珍惜孩子的独立性,鼓励孩子“自己来”,否则,过了这个关键期,孩子就会失去独立活动的积极性,养成事事依赖成人、懒于思考和动手的不良习惯,也会使孩子做事缺乏自信心。长期受压制、限制也会使孩子情绪不安,易暴躁,易对小朋友产生攻击性行为。

四是孩子自己的事让他自己决定。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教导孩子权衡利弊。比如为了周日的家庭出游计划,一家人已有较长时间的安排,却不料孩子又接到同学的盛情邀请,让他前去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对此,孩子不免有些为难,希望父母为他拿个主意。这时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思考:“如果你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是怎么样?而你不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同学又会怎么想?告诉他,每个决定都会有有利和不利的两面。

此时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替孩子拿主意。家长应该做的是,帮助他去想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将带来的后果,学会自己权衡利弊。如果孩子能经常练习做决定,那么,长大后在面临进退两难的处境时就能应付自如。

五是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并能从失败中站起来。失败如影随行,孩子也经常遇到失败,比如孩子很有信心地参加非常感兴趣的球队选拔赛,却被淘汰而没有录取,当他伤心地说:“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参加这项活动了。”这时家长就要对孩子多加开导,不妨告诉他,父母非常理解他现在的感受,但是没有必要因落选就放弃这项运动,没有人是完美的,有时总会出错,可以找找哪些地方没有做得更好,才导致这次失败,只要想办法做好,还是有机会的。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是帮助他们自立的重要环节。平时可以给他讲讲大人以前犯的小错误以及如何改正的。最后应鼓励孩子在同伴面前,敢于将自己的不足说出来,学会自己为自己打气。

心理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发展可以说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一步一步来,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的话,处理不当,就会出现孩子的“独立性”危机,导致孩子的脾气暴躁,情绪不安,执拗任性,缺乏自信,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等这样的不良人格。

(责编 李君)

猜你喜欢
独立性大人家长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假如我是大人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我心中的好家长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如果没有了大人
家长请吃药Ⅱ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