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爱春
(南京市浦口区林业站,江苏南京211800)
浅析林业苗圃育苗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郑爱春
(南京市浦口区林业站,江苏南京211800)
林业苗圃育苗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幼苗进行批量生产,获得大量的植物幼株及成株,以满足当前社会的绿化需求。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发展迅速,城市及新农村绿色环保应用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给林业苗圃育苗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就林业苗圃育苗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提出当下林业苗圃育苗的应对策略。
林业苗圃育苗;误区;技术难关;发展前景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技的发展呈现出惊人的速度。虽然绿色概念及其应用提出的时间并不长,但已经形成了一门学科理论,绿色、生态、环保已涉及广大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国家环境问题、国民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林业苗圃育苗行业搭上了国家政策的顺风车,发展前景受到行业人士一致看好,但是当前林业苗圃育苗还是暴露出了大量问题。
林业苗圃育苗对现代城市绿色、生态、环保发展的重要性已被认可,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运用体系及分类方式,就当下林业苗圃育苗发展存在的3个误区作出整理分析。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在追求更高生活标准的同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所以对城市绿化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地方政府对扩大城市绿化的工作也非常重视,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是当下比较热门的工作,这就意味着对林业苗圃育苗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但是如果林业苗圃育苗质量不过关,不仅会对现代化城市绿化的发展造成影响,而且会对社会很多方面产生负面作用。受经营规模和发展理念的限制,林业苗圃育苗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关苗木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不及时,苗圃行业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等。
一个好的林业苗圃育苗技术工作人员,在整个林业苗圃育苗生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十分重大。技术人员对育苗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苗圃培育发展的成效,甚至是育苗的成败。技术人员对林业苗圃育苗生产技术的指导是否合理,是育苗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指导生产的过程中,对农药用量的控制、农药使用标准的合理掌握,对育苗技术知识的熟练程度、动手指导实践能力、操作流程规范等关键问题,都会影响到林业苗圃育苗的成败。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因素是解决好林业苗圃育苗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论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种水平,人在其中的作用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能力,才能保障林业苗圃育苗的发展能力。
在2008年奥运会和2009年世博会期间,一大批场馆和道路建设带动了城市绿化的发展。在2007—2009年期间,绿化苗木供不应求,销售价格也出现暴涨,吸引了一大批业外人士纷纷投入到苗木培育中来,导致苗圃建设不理性的扩张、不科学的发展,加之市场对接不及时,所以从2011年开始,出现了大批苗圃亏损的情况。
通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科研院校的大力配合,林业育苗新品种、新技术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一些新品种、新技术也得到了育苗单位的认可。在林业育苗新品种、新技术运用上,育苗单位的资金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虽然林业育苗新品种、新技术运用推广前期的费用会很高,风险较大,但是研发成功的新技术、新品种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会远远高于其他同类,拥有很强的市场生命力,替代能力和被市场接受的指数也很高。因此说林业育苗新品种、新技术的及时推广运用是林业育苗单位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在育苗过程中,必须严格地按照规程、规范、技术要领来执行,培育技术人员、提升技术手段是林业苗圃发展的重要工作。在指导生产的过程中,造成育苗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技术人员的误判,对育苗指导知识的掌握不准确、动手指导实践能力相对较差、指导生产流程不合理等都会影响育苗的成败。因此,引进培育技术人才,及时培训技术人员,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是林业苗圃育苗单位的重要工作。
林业苗圃育苗企业投资人,在建设苗圃前,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清楚本地及周边地区的苗木培育现状,了解目前苗木培育行业中新品种、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运用情况;学习和借鉴行业内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同时,请教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选择一些具有发展前景和社会价值的新品种作为培养对象,科学、理性地建设苗木培育基地。其次要做好市场对接,要及时把自己培育的产品推广出去。再次,我国苗圃育苗政府管理部门、绿化工程设计部门和苗木培育单位要及时加强指导、建立沟通渠道,相互传递信息,促进林业苗圃育苗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在人类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绿色、生态、环保的思想已逐渐深入人心,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人类无限接近自然的社会。绿色、生态、环保建设都离不开林业苗圃育苗工作。从2016年开始,我国林业苗圃育苗行业逐步形成了理性发展的势头,政府主管部门对该行业进行了指导,一些民间企业投资也变得理性化、科学化。林业苗圃育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是为人们提供美好生态环境,为未来城市发展增添一抹绿色的基础,相信林业苗圃育苗工作在未来社会中扮演着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1005-2690(2017)11-0010-02
S723
A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