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军,邢百梅,董海英(开封市祥符区农林畜牧局,河南 开封 475000)
小麦梭条花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王 军,邢百梅,董海英
(开封市祥符区农林畜牧局,河南 开封 475000)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小麦梭条花叶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小麦病株分蘖少,主茎成穗率低,穗小、粒轻,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70%以上。介绍了小麦梭条花叶病的发病规律及发病症状,并从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小麦:梭条花叶病;发病规律;发病症状;防治方法
小麦梭条花叶病主要是通过病田土和禾谷多粘菌危害的病麦根进行传播,干净种子本身不传播。土壤真菌禾谷多粘菌是传播病害的媒介。
小麦播种后,带毒菌的游动孢子于麦苗两叶期先后侵入麦根,感染麦苗,次年一月份气温回升之后麦苗开始发病,2-3月进入盛发期。
小麦梭条花叶病属于低温病害。一般在5℃左右时开始发病,7~10℃发病严重,15℃以上逐渐隐症。
禾谷多粘菌侵入麦苗的适宜土壤温度为8~15℃,因此播种较早的小麦因冬前通过适宜发病的土温时间较长,小麦感病概率高、发病重;春季气温5~15℃持续时间长,发病重;麦田整地质量差、施肥不科学、播量大、阶段性肥水不足、其他病虫害严重、冻害严重、湿度过大或渍害严重、除草剂药害严重的麦田发病重。
感病小麦在4~6叶期后,新生叶片产生褪绿条斑,少数病株新叶扭曲畸型。随叶片生长,褪绿条纹逐渐增多并扩散愈合成长短、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纹,有的似梭形。老病叶逐渐变黄枯死。病株分蘖少、萎缩。株型松散,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明显矮化,在抽穗前多数分蘖甚至整株枯死。
据观察,由于受到除草剂药害、冻害、渍害、干旱及其他病害等多种因素影响,麦苗发病时会表现出综合症状:冬前、越冬期及早春,小麦很少分蘖或不分蘖;小麦起身拔节后,植株生长慢,低矮、瘦弱;茎秆相对较硬,基部第一或第二节间有略微发粗迹象,叶鞘呈紫色;新叶及邻近新叶的展开叶呈现黄白色间有黄绿白相间的条纹,颜色鲜亮;根系少而短。
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宜采取良种良法相配套的健身栽培技术。
3.1 农业防治
3.1.1 精细整地
应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精细整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对土地特别是秸秆直接还田地进行精细整地,做到深耕细耙足墒,耕深以25~30cm为宜。
3.1.2 科学施肥
合理搭配,平衡施肥。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大量元素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缺锌土壤要注意补充适量的锌肥;底肥和追肥合理分配;土壤施肥和叶面追肥有机结合。应注意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施肥量根据产量水平、地力水平、小麦需肥量等实际情况而确定。
3.1.3 适期播种
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时播种;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4~16℃时播种;弱春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3~15℃时播种;春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14℃时播种。
3.1.4 适量播种
根据土壤质地、气候条件、品种特性、整地质量、肥水条件等适量播种,播量不要过大。采用机械播种时要注意观察播种深度和播种情况,及时调节,确保播种均匀,种子入土深浅一致,播深以3~5cm为宜。
3.1.5 加强田间管理
小麦在冬前注意进行中耕;小麦返青之后,根据小麦长势适时开展中耕、浇水、追肥等管理工作,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春季追肥一般追尿素。但对底肥施用钾、磷不足的麦田或分蘖少、群体小的麦田,可选用尿素+三元复合肥的方式施肥。小麦发病后采取浇水、追施尿素等措施予以补救,同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或功能型叶面肥。
3.1.6 清除病株残体
将零星发病植株拔除带离农田,集中销毁;发病植株较多的麦田,秸秆不宜直接还田,宜过腹还田或堆沤还田。
3.2 化学防治
3.2.1 土壤处理
发病严重的地块整地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土壤,消灭土壤中的传毒病菌。
3.2.2 喷药防治
在冬前结合防治地下害虫,对苗期全蚀病、根腐病等发病严重的麦田,喷药防治,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提高小麦的抵抗力。
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密切注意观察田间病虫发生发展情况,一旦发病,及时开展防治。为避免多次用药,可与纹枯病、蚜虫、红蜘蛛等的防治相结合进行。药剂可选用病毒灵或菌毒清等+禾果利或戊唑醇等配合施用。
[1] 邢利娜,田战伟.小麦不同耕作方式试验总结[J].种业导刊,2016(6):9-10.
[2] 赵虹,王西成,胡卫国,等.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及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16(8):5-12.
[3] 王启斌.小麦高效栽培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4):100-101.
S435.121
B
1003-4749(2017)05-0019-02
2017-03-27
王 军(1975-),女,河南开封人,农技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