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做好县域医共体

2017-01-12 18:55采写姜天一董亚杰
中国卫生 2017年2期
关键词:分配机制医共体卫生院

采写/本刊记者 姜天一 董亚杰

2016年安徽省40个县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医疗机构“守门”角色开始发挥,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初步建立,病人赴县外住院的人次明显减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防控和健康管理工作更加扎实,慢病住院率上升的势头初步得到缓控。2017年,安徽省将再扩大27个医共体试点县、市、区,覆盖全省90%的县(含县级市、农业区),覆盖参合人口4900万,占参合人口的96%,并且在运行机制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县域医共体。

一是加快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2017年,全省力争50家县级医院达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2020年全省的县级医院要全部达到推荐标准。县域医共体工作出色的县级医院可以优先考虑规划创建三级医院。要加快实行县域外协议转诊,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依据病种费用水平、诊疗规范程度、技术帮扶意愿等情况,遴选县外转诊合作医院,并签订协议,实现县外有序双向转诊、省市级医院长期合作帮扶县级医院的格局。

二是强化医共体牵头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帮扶,加快提升中心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医共体牵头医院组成技术帮扶团队,根据中心(乡镇)卫生院收治能力的短板,“量身定制”提供针对性帮扶。医共体牵头医院应将部分科主任或技术骨干下派到中心(乡镇)卫生院担任领导职务,或组成技术团队与中心(乡镇)卫生院开设联合病房、共建特色专科,或由县级医院临床科室领办乡镇卫生院对应的科室,或在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医共体牵头医院专家工作室,增量收入合理分成。根据中心卫生院发展需要,一般乡镇卫生院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疗技术骨干经考核遴选可“连人带编”调整到中心卫生院工作,促进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向中心卫生院集中,扶持实力较强的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力争到2017年全省1/3的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技术水平。“十三五”期间,中心卫生院必须全面恢复产科和外科一级、二级手术,力争在上级医院专家指导下开展部分三级手术,承担本地乡镇45%左右的住院病人收治任务。

三是进一步改革县域医共体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成员单位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机构内部的绩效分配机制、医防融合的新激励机制等。具体从5个方面再创新、再突破:1.探索县级牵头医院领办乡镇卫生院,将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人、财、物整体划转给医共体牵头县级医院托管。2.探索建立中心卫生院“管理圈”。根据历史形成的中心卫生院服务辐射范围,将周边的一般卫生院(含分院)划归中心卫生院管理。3.开展县乡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同病同价”试点,激发乡镇卫生院收治病人的潜力和动力,倒逼县级医院尽可能将常见病、康复期病人向下转诊。4.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进,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慢性病防控纳入医共体管理。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同样按慢性病的人头进行预算,与新农合医保基金“打捆”交由医共体统一管理和考核,实现医防“同向激励”。5.探索改革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各成员单位内部绩效分配机制,与经济收入指标脱钩,与人口健康指标挂钩。

除此以外,安徽省还将在2017年继续深化县域医改,在人才、机制、信息化等方面为县域医共体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撑。

猜你喜欢
分配机制医共体卫生院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基层卫生院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研究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2019年宁波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县域医共体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
基层卫生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台湾私立大学公共财政资助机制研究
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经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