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稻31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2017-01-12 16:13胡秀明王书玉刘贺梅孙建权殷春渊王和乐王东海
种业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科导刊粳稻

胡秀明,王书玉,刘贺梅,孙建权,殷春渊,王和乐,王东海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

新科稻31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胡秀明,王书玉,刘贺梅,孙建权,殷春渊,王和乐,王东海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

介绍了新科稻31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提出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提供借鉴和思路。

水稻;新科稻31;特征特性;栽培要点

新科稻31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最新培育的常规粳稻品种,具有熟期适中、高产稳产、优质广适、性状优良等优点。2015-2016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116 kg/hm2,较徐稻3号增产7.1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101 kg/hm2,较徐稻3号增产4.8%。2015年申请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150166.9。2017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74。

1 特征特性

1.1 主要农艺性状

新科稻31属中熟常规粳稻类型,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1.7 d,比对照徐稻3号早熟3.3d。分蘖力较强,生长清秀,茎秆粗壮,抗倒伏,成熟落黄好。株高100.3cm,穗长16.9cm,有效穗数310.3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47.4粒,结实率91%,千粒重25.2g。抗性表现: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3和3.7,穗颈瘟病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抗性等级5级,中抗稻瘟病,中感条纹叶枯病。

1.2 主要米质指标

整精米率67%,垩白粒率14.7%,垩白度3.2%,直链淀粉含量16.3%,胶稠度76 mm,达到国家优质稻谷3级标准。

2 产量表现

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 250 kg/h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7.06%;2016年续试,平均产量9 983.2 kg/hm2,较徐稻3号增产7.2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 116.3kg/hm2,较徐稻3号增产7.15%。

2016年同时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101kg/hm2,较徐稻3号增产4.8%。

3 栽培要点

据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多年多点示范表明,新科稻31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均可种植。

3.1 适时播种,稀播壮秧

在河南省沿黄地区麦茬稻栽培,4月底至5月初播种,南部稻区可推迟到5月中下旬播种;湿润育秧,秧田播种量524.7 kg/hm2左右,秧龄控制在30~35 d,稀播匀播,及时加强苗床肥水管理,培育带蘖壮秧。秧苗期注重防治稻飞虱。

3.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6月上中旬移栽,一般中上等肥力地块,栽插规格13cm×25cm(30.7万穴/hm2),每穴3~4苗;高肥力田块行距可增大至14cm×27cm(26.4万穴/hm2),每穴2~3苗,做到浅插、匀栽。

3.3 合理施肥

总施肥量折合纯氮254.9 kg/hm2,适宜的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为6∶4。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配施硅、锌等微肥,追肥以尿素为主。早施重施分蘖肥,结合浅水促早发快发,提高穗数,重施促花肥,巧施保花肥,以达到穗大粒多的目的。灌浆期喷活力素、磷酸二氢钾保活熟增粒重。

3.4 科学灌水

薄水栽秧,前期浅水促苗,中期湿润稳长,够苗适当晾田。打苞孕穗期小水勤灌,灌浆成熟期浅水湿润交替,切忌大水长期浸泡。成熟收割前10 d左右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3.5 病害防治

积极做好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以及纹枯病等的防治。

[1] 王书玉,张栩,薛应征,等.水稻新品种新稻11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3(12):17-18.

[2] 尹海庆,王生轩,王付华.优质高产水稻生产新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8.

[3] 孙建权,王书玉,薛应征,等.国审水稻新品种新稻20号的选育及应用[J].种业导刊,2011(11):19-20.

[4] 谷志恒,张艳霞,徐利.水稻配方施肥技术[J].种业导刊,2010(11):29.

[5] 王和乐,王书玉,孙建权.沿黄水稻栽培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14(5):13-14.

[6] 李璐,殷春渊,王书玉,等.黄淮地区超级稻育种与产业化发展[J].种业导刊,2012(9):9-12.

[7] 孙建权,刘贺梅,胡秀明,等.玉稻518产量构成分析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种业导刊,2017(3):12-13.

[8] 刘桂珍,王金枝,孟宁.超级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种业导刊,2014(9):17-18.

[9] 胡秀明,王书玉,刘贺梅,等.新稻22特征特性及机插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5(10):18-20.

[10] 殷春渊,王书玉,刘贺梅,等.玉稻518高产优质生产技术规程[J].种业导刊,2016(9):15-17.

[11] 王中云,王五恒,曹保健,等.水稻新品种艺稻0618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4(1):13-14.

[12] 付景,王越涛,尹海庆,等.施氮量对沿黄粳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7(7):18-25.

S511

B

1003-4749(2017)09-0015-02

2017-08-03

河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2012-04-G01);河南省省院科技合作专项资助项目(1221060000010);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142201110039)

胡秀明(1978-),男,河南邓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育种及示范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新科导刊粳稻
房地产导刊
近10 年云南省育成的粳稻品种性状分析
房地产导刊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新科空调逆势增长200% 2019年销售目标200万套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奥斯卡新科影后朱丽安·摩尔:爱,是朵不曾辜负的“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