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杰 程继红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 舟山 316022)
浙江海洋古文献续考
张 杰 程继红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 舟山 316022)
浙江为海洋大省,其海洋古文献种类多,数量大。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学研究法,在之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钩沉索隐,分类统计,考察著者,稽考版本,补充完善浙江海洋古文献体系,进一步为浙江海洋文化建设发展繁荣提供基础性文献。
浙江;古代;海洋文献;续考
浙江海洋古文献指产生于1911年之前反映浙江海洋文明的文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浙江籍人士著述的海洋文献,二是非浙江籍人士撰写、内容涉及浙江古代海洋文明的文献。笔者曾对浙江海洋古文献进行了深入考察,初步形成了整体认知。①近年来随着海洋古文献研究的深入推进,又得遗珠96种,试分海洋史地、海洋军事、海塘水利、海洋经济、潮汐等五类述考。不揣谫陋,就教于方家。
古代海洋史地类文献,即记述国内外海疆历史、地理、风土民情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共17种。
《游甬东山水古迹记》一卷,元吴莱撰。吴莱,字立夫,浙江浦江人。是篇记元代浙东昌国洲(今舟山)舆地概况。有《说郛本》。
《采硫日记》三卷,清郁永河撰。永河,字沧浪,仁和(今杭州)人,生平不详。是书乃郁氏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至十月奉命赴台湾采办硫磺矿,期间所撰日记体游记,又名《裨海纪游》,另有删节异名本《裨海记游略》《渡海舆记》,是记述清初台湾的重要地学著作。有清雍正十年(1732)刊本、清咸丰间《粤雅堂丛书》本、《昭代丛书》本、《申报馆丛书》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舟车所至本。
《水道提纲》二十八卷,清齐召南撰。召南(1703—1768),字次风,号琼台,晚号息园,浙江天台人,地理学家。是书是一部以水为主题的志书,被誉为“清代《水经》”,首列海水卷,第一次相对准确地勾画了中国十八世纪的海岸线。是书成书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收入《四库全书》。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杭州传经书屋初刊本、清光绪四年(1878)刊本、清光绪间台州培元局重刊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等。
《临海记》一卷,清洪颐煊辑。颐煊(1765—1837),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浙江省临海人。是书从《太平御览》《赤城志》等文献中辑录有关临海内容,包括临海地理、历史等,特别是关于“夷州”的记载。有《台州丛书》本、《问经堂从书》本。
《沿海图说》三十二卷,清黄维煊撰。维煊(1828—1873),字子穆,号洁如,鄞县(今宁波鄞州区)人。是图又名《皇朝沿海图说》《沿海山沙水礁图说》,总图、分图共三十二帧。同治五年(1866),时左宗棠创建福建船政,命黄氏考察海上航线,历时六年绘成此图。是图乃中国最早的近海实测航行图,采用当时先进的地理学原理实地踏勘、测量绘图,符合近代地图要求。有清同治十一年(1872)缩印本,清光绪七年(1881)上海点石斋石印本。
《外史论要》一册,清郑传笈撰。传笈,字云仲,别号四明逸客,浙江宁波镇海县人。是编为其《含英轩文集》之一种,乃郑氏关于俄、英、法、德、美、日等域外六国史论的汇编,包括诸国历史沿革、海军规模、国际公法等方面内容,尤及海防海战策略,目的在于为晚清中国的变法图强提供镜鉴。有清光绪三十年(1904)竞化书局铅印本。
《八省沿海全图》七十九幅,清佚名纂。是图共七十九幅,晚清洋务运动期间在英版航海图的基础上修定增补而成,其中浙江部分十二幅,包括沿海总图一幅,分图十一副。是图为晚清海图的大成之作,是我国最早的大型实测航海图集,在当时众多海图中颇具代表性。有清光绪年间石印本。
《御览江浙闽沿海图》三十六幅,清朱正元纂。正元生平不详。是图是以英版海图为蓝本,加以修订补充而成的实测航海图集,完成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至二十八年(1902),共三十六幅,其中浙江十二幅。是图在绘制技术方面与《八省沿海全图》相似,但精准度更高,并有图说,在航海图的基本功能上,兼具海防功能。有清光绪间上海聚珍版铅印本。
《浙江沿海图说》一卷附《海岛表》一卷,清朱正元撰。是编将《御览江浙闽沿海图》浙江部分各图的说明文字辑出刊印,并制作《海岛表》。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上海聚珍本铅印本。
《欧游随笔》二卷,清钱德培撰。德培(1843—1904),字琴斋,号闰生,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晚清颇有影响的军事教育家和洋务运动实干家。是书为钱氏出使德国六年的日记,记载了航海往返沿途见闻及在德经历,始于清光绪三年(1877)十月十八日,止于光绪九年(1883)十月初九日。有清光绪间刻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再补编》本。
《扶桑两月记》不分卷,清罗振玉撰。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号雪堂,祖籍浙江上虞县,著名学问家。是书罗氏乃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一月,赴日本考察教育学务的日记,内容兼及风俗、铁路、财政、实业、科技等,历时两月,成书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有清光绪二十八年教育世界石印本。
《瀛寰全志》,清谢洪赉撰。洪赉(1873—1916),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近代基督教著述家。是书又名《最新中学教科书瀛寰全志》,是清廷学部编的中学地理教科书,对世界各大洲,英、美、日等海洋国家均有描述。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铅印本,后多次再版。
《瀛壖百咏》一卷,清张湄撰。张湄,字鹭洲,号南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编乃张氏巡视台湾期间吟咏风物诗歌百首。有清乾隆七年(1742)刻本。
《浙东纪游草》一卷,清沈锡爵撰。锡爵(1746—1821),字思美,晚号愚溪老人,江苏吴江人。是书为沈氏游宁波、上虞等地所作诗歌十七首,反映了浙东沿海的自然风光和风土民情。有清道光二年(1822)《养余斋全集》本。
《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清宗源翰等编。源翰(1834—1897),字湘文,江苏上元(今南京)人,曾任浙江温处兵备道,中法战争期间备海防。是图光绪十九年(1893)完成,总分结合,图文并茂,包括浙江东部沿海府县海域图。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浙江舆图总局石印本。
《舟山考》一卷,清佚名撰。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三补编》本。
《定海乡土教科书》十二章,清王亨彦纂。亨彦,浙江定海马岙人,岁贡生,为定海县教谕,曾在家设私塾。是书编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次年二月付梓,系统介绍舟山地理、历史、人文、矿产、气候等,并绘制《定海全境》标注舟山诸岛位置,有认识家乡、普及地理知识的功用。有清光绪三十三(1907)上海鸿文书局铅印本。
古代海洋军事类文献,即记述海上战事、缉击海盗、海疆防卫及海防策略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共36种。
《御倭杂著》,明唐枢著。唐枢(1497—1574),字惟中,号子一,浙江归安(今湖州)人。明陈子龙编《皇明经世文编》卷二七〇收录是书。有明崇祯间平露堂刻本。唐氏另有《海议》一篇。
《平倭四疏》三卷,明章焕撰。章焕,字扬华,一字茂实,长洲人(今属江苏省苏州市)。是书乃章氏谋划抗击倭寇侵犯浙江的上书,包括《平倭疏》《安攘八事》《明职守》《授成算》四疏。有嘉靖三十八年(1559)聚乐堂刻本。
《倭志》一卷,明王世贞撰。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文学家,“后七子”之一。是编记述日本与明朝往来历史概况,着重介绍嘉靖年间抗击倭寇侵扰经过。《王弇州文集》收录,《玄览堂丛书》第六册影印收录,有清初抄本。
《汪直传》一卷,明佚名撰。汪直,徽州人,明嘉靖年间以双屿港(今舟山六横)等岛为据点,称靖海王,又称徽王,勾结倭寇,出海走私,祸乱浙江及东南沿海,危害巨大。是篇记述浙江总督胡宗宪计诱擒杀汪直始末。内容与《筹海图编》擒汪直篇同。有《借月山房汇钞》本、《泽古斋重钞》本。
《台州平倭纪略》,明沈明臣著。明臣(1518—1596),字喜则,号句章山人,鄞县(今宁波鄞州区)人,诗人,曾入胡宗宪幕。是书详记明嘉靖间台州抗倭事。有《台州外书》本。
《嘉禾倭寇纪略》,明李日华撰。日华(1565—1635),字君实,号竹懒,浙江嘉兴人。是书为李氏润色他人之作,记明代嘉靖间嘉兴遭受倭寇之乱事。有崇祯刻《恬致堂集》本。
《徐海本末》一卷,明茅坤撰。茅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浙江归安(今吴兴))人,散文家。是书又名《纪剿除徐海本末》,记嘉靖间胡宗宪剿灭海盗徐海始末。有清嘉庆间《借月山房汇钞》本。
《浙省倭寇始末略》,明朗瑛著。朗瑛(1487—1566),字仁宝,仁和(今杭州)人。
是篇见《七修类稿续编》卷二《国事类》,概述嘉靖朝两浙抗倭经过。有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刻本。
《明倭寇始末》一卷,清谷应泰撰。应泰(1620—1690),字赓虞,别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人,清初历史学家。是篇即《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五《沿海倭乱》,记述有明一代倭寇侵犯东南沿海,胡宗宪、戚继光、卢镗等将领及江浙闽沿海军民抗击倭寇的情况。是书约成书于顺治十五年(1658),有清顺治十五年筑益堂本、清道光六年(1826)晁氏活字刊《学海类编》本、文津阁本、江西书局本、广雅书局本、崇德堂本、思贤书局本等。
《海昌倭寇始末》一卷,清吴骞撰。吴骞,字槎客,号兔床,浙江海宁人,藏书家。是书记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至三十五年(1556)间倭寇乱事。又有《海昌倭寇始末》为清代周春增补本。有稿本、清抄本、张宗祥抄本。
《方国珍寇温始末》一卷,清叶嘉棆撰。嘉棆(1744—1811),字秀林,号筼林,浙江平阳人。是书即《方国珍乱郡考》②,述方国珍盘踞海上对温州进行的军事活动。有民国刘绍宽《增订惜砚楼丛刊》本。
《方国珍本末略》一卷,明吴国伦撰。国伦(1524—1593),武昌人,字明卿,号川楼子,文学家,明代湖北兴国州(今属湖北省阳新县)人。是卷乃《陈张事略》附录,略述方国珍海上军事活动始末。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学海类编》本。
《行朝录》十二卷,清黄宗羲撰。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行朝录》又称《行国录》,是记载南明隆武帝、永历帝、监国鲁王始末的文献,为南明专史。是书中鲁王监国、舟山兴废、日本乞师、四明山寨等部分均记述南明政权在东南海域的抗清活动。有清道光《荆驼逸史》本、《国粹丛书》本、清光绪十九年(1893)《绍兴先正遗书》本、傅以礼抄本、海盐朱氏旧藏抄本、《梨洲遗书》本等。
《海外恸哭记》一卷,清黄宗羲撰。是书记载南明鲁王在海上组织抗清的相关活动,起自南明监国鲁元年(1646)夏六月出海,至六年(1652)秋九月舟山被攻陷时止。另附《行朝录》九篇。有《遯盦丛编》本。
《海东逸史》十八卷,清翁洲老民撰。作者身世无考。是书采用纪传体例,详细记载南明鲁王政权兴衰始末,约成书于清康熙年间。有清光绪九年(1883)杨氏饮雪轩抄本、清光绪十年(1884)杨氏饮雪轩刻本、清光绪十年杨氏经佘塾刻本,另有《四明丛书》本、邵武《徐氏丛书》本。
《航澥遗闻》一卷,清任光复撰。光复,字延贵,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在南明鲁王政权任职,亲身经历鲁王与诸臣在舟山、崇明等地抗清情形。是书又名《鲁王纪事》《航海遗闻》,起止时间起自顺治三年(1646)六月鲁王监国于台州,止于任氏降清。有清代陈湖逸士辑《骆荆逸史》本,清宣统三年(1912)中国图书馆石印本。
《浙东纪略》一卷,清徐芳烈撰。芳烈,字涵之,萧山人,曾任南明鲁王政权中书舍人,生平事迹不详。是书采用日记体形式,专记南明鲁王政权浙东一年间抗清事,起自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十一日清军破南京,止于次年六月,对鲁王及官员在台州、舟山等沿海地区的抗清活动有所记载。有乐天居士辑《痛史》本,上海涵芬楼旧藏钞本、清宣统三年(1911)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等。
《舟山纪略》一卷,清佚名编。是书记鲁王朱以海在舟山抗击清兵始末。郑振铎辑《明季史料丛书》收录。有民国二十三年圣泽圆景印本。另有《舟山始末》一卷,清鱼元傅抄本,与《纪略》或为一书③。
《浙海遗兵》,清倪在田著。在田(1842—1916),字子新,号苕村,江苏江都(今邗江)人。是篇为倪氏《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六,专记明末清初鲁王朱以海及张煌言、张名振等浙东沿海及海上抗清活动始末。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铅印本。
《海寇记》一卷,清洪若皋撰。若皋,字叔叙,一字虞邻,浙江临海人。是书回顾古代海寇的来龙去脉,着重论述清代前期顺治、康熙初年命施琅、姚启圣等收复台湾事概况。有清道光《昭代丛书》本。
《舟山防守议(谢泰交奏议)》一卷,清谢泰交撰。泰交(1611—1658),字时际,号天童,定海(今宁波镇海)人。顺治十三年(1656)十一月,舟山平定,议徙民于内地,谢氏上书言舟山不可弃,未能阻止。④是书即为此篇,有顺治十六年(1659)刊本、清抄本。
《舟师绳墨》一卷,清林君升撰。君升(1685—1756),字圣跻,号敬亭,福建同安县人,雍正四年(1726)至乾隆六年(1741)任浙江定海镇总兵。是书乃林氏为训练水师而作,不失为一部水军教科书,初以抄本流传,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首次刊印。
《筹议海防文稿》一卷,清沈炳垣撰。炳垣(约1784—1855),原名潮,字鱼门,号晓沧,浙江桐乡炉头人,曾任松江海防同知。是书对加强东部沿海地区的海防提出了相应策略。有手稿本。
《筹洋三策》一卷,清金安清撰。安清(约1817—1880),原名国琛,字眉生,号傥斋,浙江嘉善人,晚清经世派知识分子,颇有经济才干。是书专记金氏有关海洋经略的观点、策略。有清末傅氏长恩阁抄本。
《道光洋艘征抚记》二卷,清魏源撰。魏源(1794—1857),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著名启蒙思想家。是书又作《夷艘入寇记》《夷舶入寇记》《英夷入寇记》《夷艘寇海记》,为《圣武记》之一篇,其中对浙江定海王锡朋、郑国鸿、葛云飞三总兵的誓死抗击英国侵略的事迹有详细记述。是书成书后以抄本流传,光绪四年(1878)上海申报馆首次正式排印出版,另有清光绪七年(1881)粤垣榷署重刊本。
《探夷说帖》一卷,清张喜撰。张喜,一名士淳,字小沧,天津人。是书记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张氏奉命从宁波镇海前往舟山定海与英军交涉情形。有抄本,近人张元济将其收录于《入寇志》。
《抚夷日记》一卷,清张喜撰。是书专记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议和情形,时间起自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夏,止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二十九日。有抄本行世,1936年北京文殿阁书庄刊行。
《浙中英法战争纪略》二篇,清李应珏撰。应珏,字玉山,广东化州(今茂名化州)人。是书分《浙中英事纪略》和《浙中法事纪略》两部分。《英事纪略》记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始末,《法事纪略》记1884年中法战争在浙江的情况。有钞本行世。
《浙江办理英国防务奏案钞档案》不分卷,有清道光间抄本。
《浙江奏办夷务事宜》一卷,清耆英、伊里布、牛鉴撰。有清抄本。
《金鸡谈荟》十四卷首一卷,清欧阳利见撰。欧阳利见(1825—1895),字庚堂,号健飞,湖南祁阳人,光绪七年(1881)任浙江提督,中法战争期间,驻兵宁波定海金鸡山,有效备战海防,取得镇海保卫战胜利。是书汇编欧阳氏在中法战争期间的谕旨、电文、函件等资料。有清光绪十五年(1889)四明节署铅印本。
《象山宜筑军港议》一卷,清丁谦撰。丁谦(1843-1919),字益甫,清末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曾任象山县教谕。是编作于中法战争期间,丁氏尤为重视在象山加强海防。有《中外游记汇编》本。
《日本师船考》一卷,清沈敦和撰。敦和(1856—1920),字仲礼,鄞县(今宁波鄞州区)人,积极参与洋务运动。是书乃沈氏甲午中日战争之前考察日本,关于日海军的著作,包括日本战舰装备、马力、炮位、排水吨位等,卷末附《日本史略》一卷。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江南水师学堂石印本。
《中倭战守始末记》四卷,清思恢复生辑。庆澄(1863—1904),字源初,号寿昌老人,别号思恢复生,温州平阳县人。是编乃有关中日甲午战争史料汇编,时限在光绪二十年(1894)五月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月之间,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李鸿章赴日、《马关条约》签定等史事均有较为详细的论述。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石印本。
《中东战史》一卷,英艾特华斯著,清史悠明、程履祥译。艾特华斯,英国人,生平待考。史悠明(1881—?),字蔼士,鄞县(今宁波鄞州区)人,民国初期外交家、作家。是书乃史悠明与程履祥合作翻译美国人艾特华斯之作,专记中日甲午战争事,对于战争的起因、海军力量、海战过程、战后和议均有记述。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美华书馆《中国六十年战史》铅印本。
《定海营旗兵年籍箕斗清册》一卷,清佚名编。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稿本。
古代海塘水利类文献,即记述沿海地区修筑海塘、堤坝等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的文献资料,共21种。
《浙江通志水利海防》十四卷,清李卫、沈翼机等纂修。李卫(1687—1738),字又玠,江南铜山(今江苏丰县)人,清代雍乾时期名臣。沈翼机,字西园,号澹初,海宁人。李氏在浙江总督任上重视修筑海塘,防护海潮侵害。有清光绪五年(1879)墨润堂刻本。
《镇海县海塘图略》一卷,清王梦弼辑。梦弼(1688—1755),字代言,又字惕庵,河南商丘人。清乾隆十一年(1746)任镇海知县,期间重修加固海塘。清乾隆间彩绘本。
《两浙海塘通志》二十卷首卷一卷,清方观承纂。观承(1698—1768),字遐榖,号问亭,安徽桐城人,为乾隆“五督臣”之一。是书又称《敕修两浙海塘通志》,为水利专志,系方观承任浙江巡抚整修两浙海塘时,奏请奉旨组织编纂,由查祥、杭世骏总纂,成书于乾隆十五年(1750),有清乾隆十六年(1751)刊本。
《海塘新志》六卷,清琅玕编。琅玕,觉罗氏,满洲正蓝旗人。是编乃续方观承《海塘通志》之例而成,专记浙江海宁州南,杭、嘉、宁、绍、温、台等六地海塘兴筑毁圮情况。有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抄本、清乾隆间刻本、清道光修补本。
《续海塘新志》四卷,清富呢扬阿等纂。富呢扬阿(?—1845),字海颿,满洲镶红旗人。是编乃《海塘新志》之续编,以补前书之不备,成书于道光年间。有清道光间刻本。
《捍海塘志》一卷,清钱文瀚、钱泰阶辑。文瀚、泰阶,均为浙江嘉善人,叔侄关系。是编详细记述杭州修筑海塘始末,对于钱王强弩射潮之事记述尤为详备,成书于嘉庆二年(1797),有清嘉庆二年刻本、清光绪九年(1883)刊本、清抄本、《武林掌故丛编》本等。
《塘工纪略》四卷,清连仲愚撰。仲愚(1805—1874),字乐川,浙江绍兴上虞崧厦镇人。是书又名《上虞塘工纪略》,为塘工专志,是绍兴上虞塘工字号册底档案,共三编四卷:正编二卷,成书于同治元年(1862);续编一卷,成书于同治五年(1866);三续成书于同治十年(1871)。有稿本、清光绪四年(1878)连氏敬睦堂刻本、清光绪十三年(1887)上虞连氏枕湖楼刻本。
《海塘成案》一卷,清严烺撰。严烺(1774—1840),字小农,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三年(1833)曾陈疏浙江海塘事宜,次年前往勘察。有道光间刻本。
《海塘揽要》十二卷首一卷,清杨鑅撰。杨鑅,字振斋,合州(今四川合川)人,曾在钱塘任职,修建海塘。是编记述海塘修筑情况,体系完备,依次为图说、潮迹、沙水、修筑、工程、职官后附兵制等卷,成书于嘉庆十三年(1808)。有清嘉庆十六年(1811)刻本⑤。
《海塘录》二十六卷首二卷,清翟均廉撰。均廉(约1736—1805),字春沚,水利学家,仁和(今杭州)人。是书专记杭州、海宁、海盐等地海塘修筑及历代潮汐相关研究的专著,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有《四库全书》本、清古泉草堂抄本。
《海宁塘末议》一卷,清张斯桂撰。斯桂(1817—1888),字景颜,号鲁生,浙江慈溪人,外交官,参与洋务运动。是书记海宁海塘修筑事。有清同治六年(1867)木活字印本。
《海塘说》一卷,清高晋撰。高晋(1707—1778),字昭德,高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时期治河名臣。是篇概论浙江沿海海塘修筑情况。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编》本。
《海宁念汛大口门二限三限石塘图说》一卷,清李辅耀撰,袁镇嵩绘图。辅耀(1848—1916),字幼梅,号和定,湖南湘阴人,曾官浙江道。是编记海宁海塘情形,有图30余幅。《中国水利志丛刊》收录李氏《海塘筑圩图说》一书,未知两者确切关系,或为一书。有清光绪七年(1881)武林任有容斋刻本。
《海盐县新办塘工成案》二卷,清汪仲洋纂。仲洋,字少海,四川成都人,曾任海盐知县,主持修建海塘。是书记海盐县沿海实土塘堤工程,有清道光四年(1824)刻本。
《续修浙江通志海塘长编》,清唐咏裳辑。咏裳,字健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编辑《光绪会典事例》《同治户部则例》和《皇朝掌故汇编》三书中的浙江海塘工程资料,自顺治十六年(1659)起,至光绪十六年(1890)止。⑥有唐氏稿本。
《海塘通工大修案(同治七年至十一年)》不分卷。有清抄本。
《浙江海塘工议事会章程》一卷,浙江海塘工议事会编。有清末石印本。
《浙江海塘江程总局章程》一卷。有清末石印本。
《浙江海塘巡警章程》一卷。有清末铅印本。
《浙江海塘工地全图》一卷。有清彩绘本。
《浙江海塘事宜册》一卷。有清彩绘本,半页8行,行21字,高23.9厘米,宽18.1厘米。⑦
古代海洋经济类文献,即记述沿海和海外贸易,沿海盐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海运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共16种。
《熬波图》二卷,元陈椿撰。陈椿,浙江天台人,元代元统年间曾任浙西华亭具下砂场盐司提干,详细生平待考。是书是一部海盐生产专著,乃陈氏根据前任所作旧图,增补而成,共47幅,图文并茂,专记采盐工艺流程,元统二年(1334))成书。《雪堂丛刻》《吉石庵丛书》《上海掌故丛书》收录。有《四库全书》本。
《两浙订正盐规》四卷,明杨鹤修订、王圻等纂。杨鹤生平不详。是书又名《订正两浙盐规》,包括韩院题、票商、额课等内容。有明万历杭州官刻本、明万历刊天启重修本、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吕犹龙重刊本。
《浙盐纪事》一卷,明叶永盛撰。永盛(?一1601),字子沐,号玉城,直隶泾县(今安徽泾县)人。是编专记明万历年间叶氏督理浙江盐政致力降低盐税事件始末。有清抄本、清道光十二年(1832)泾县赵氏古墨斋刻《泾川丛书》本。
《敕修两浙盐法志》十六卷首一卷,清李卫等纂。是书为官修志书,由李氏任浙江巡抚兼管盐政时主持编纂,记述两浙盐业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等情况。有清雍正六年(1728)刊本。
《钦定重修两浙盐法志》三十卷首二卷,清阮元、延丰等纂。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江苏仪征人,思想家。延丰,生平不详,时任巡视两浙盐政兼管杭州织造。是书为官修志书,详述两浙盐业生产经营情况,体例完备,资料丰富。有清嘉庆六年(1801)内府抄本、清嘉庆七年(1802)刻本,清同治十三年(1874)浙江盐局刻本。
《道光查办盐务河工海塘奏稿》不分卷,清敬征等撰。敬征(1785—1851),姓爱新觉罗,宗室,满洲镶白旗人,曾察治盐务,勘察浙江等地海塘工程。有清抄本⑧。
《两浙盐法续纂备考》十二卷,清杨昌濬、季伦全等纂。昌濬(1825—1897),字石泉,湖南湘乡人,有军功,曾任闽浙总督。是书述浙江盐业生产状况。有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续纂两浙盐法备考》十二卷,清续纂盐法志局纂。是书为官修志书,前有廖寿丰、刘树堂等人序文,修志目的在于恢复遭受太平天国破坏后的盐业秩序。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
《温处盐务纪要》一卷,清赵舒翘辑。舒翘(1848—1901),字展如,号琴舫、慎斋,长安人,晚清重臣,曾任浙江温处道、浙江布政使。是书汇集温处盐厘改官办过程中的往来文牍、章程等。有清光绪十九年(1893)瓯江官舍刻本。⑨
《温处盐务纪要续编》一卷,清沈寿铭辑。寿铭,浙江人,曾任浙江候补通判,具体生平不详。是书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瓯江官舍刻本。
《浙江省盐务变通章程》不分卷。有道光三十年(1850)刻本。
《浙江海运漕粮全案重编》二十卷,清黄宗汉、马新贻辑。宗汉(?—1864),字寿臣,福建晋江(今泉州)人。马新贻(1821—1870),回族,山东菏泽人。全书共三编,初编八卷、续编四卷,为黄宗汉撰辑;新编八卷,为马新贻撰辑。因太平天国运动,清咸丰三年(1853)浙江漕运改为海运。是编乃当时有关海运的奏折、章程的汇编,是重要的海运史料。有同治六年(1867)浙江粮储道库刊本。⑩另有《浙江海运全案初编》十卷《续编》四卷,清黄宗汉修、椿寿纂,清咸丰三年(1853)刻本。
《光绪通商综核表》十六卷,清钱恂撰。钱恂(1853—1927),字念劬,浙江归安(今吴兴)人,晚清知名外交官。是书收录光绪元年(1875)至十三年(1887)中外通商资料,包括表十四份,旨在讲求时务,约成书于清光绪十七年(1888)。有光绪二十年(1894)与《中外交涉类要表》上海醉六堂刻合刊本。另有陕西官刊本,史料续增至清光绪十七年。
《中外交涉类要表》四卷,清钱恂撰。内容包括各国签订条约表、江海口岸贸易表、使臣出洋分驻表等。有清光绪二十年与《光绪通商综核表》上海醉六堂刻合刊本。
《宁波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浙海关税务司撰。是编每年年初照例一篇,起自清光绪八年(1882)至宣统三年(1911)清帝退位。民国初年依然呈报。概括宁波口年度对外贸易情况,数据详实。有清光绪间铅印本。
《浙海钞关征收税银则例》一卷。有清初刻本、清康熙间刻本、清雍正间刻本。
潮汐类文献,即记述历代对潮汐这一自然现象观察、认知、研究及防范的文献资料,共6种。
《海潮论》,北宋燕肃撰。燕肃(991—1040),字穆之,青州(今山东益都)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是篇乃海潮研究专著。燕氏在长期实地考察观测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了海潮成因,准确推算了海潮涨落时间,阐明了钱塘潮的形成原因,并绘制了《海潮图》。清翟均廉《海塘录》收录。有《四库全书》本。
《潮说》,北宋张君房撰。君房,字伊方,岳州安陆(今属湖北安陆)人,生卒不详,进士,著名学者,曾谪官海宁,任钱塘县令。是书推崇唐代浙东窦叔蒙《海涛志》,强调潮汐的起因与月亮关系密切,同时也指出了窦氏对浙江潮研究的错误。清俞思谦《海潮辑说》收录。有《艺海珠尘》本。
《潮賾》,南宋朱中有撰。中有,福建同安人,具体生平不详,生长于海滨,致力于观察钱塘潮五十年。是篇是朱氏长期观察实验的产物,印证了燕肃“沙坎成波”理论的正确性,南宋宝庆年《会稽续志》卷七、清翟均廉《海塘录》卷二十二收录。《中国古代潮汐论著选译》点校收录。有《四库全书》本。
《浙江潮候图说》,元褧伯宣撰。伯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杭州郡守,详尽生平待考。是篇刻于钱塘江浙江亭的墙壁上,图文并茂,用来提醒路人注意预防海潮危险。《全元文》卷一八〇一部分收录,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二十四、清翟均廉《海塘录》全文收录,《中国古代潮汐论著选译》点校收录。有《四库全书》本。此条在之前撰写拙文《考略》时误以为已散佚,在此更正。
《答高起岩论潮书》,元吴亨寿撰。亨寿,字观望,安徽休宁人。是篇采用书信形式,以浙江潮为研究对象,运用象数学来解释潮汐现象。《全元文》卷五四、清翟均廉《海塘录》卷十九全文收录。有《四库全书》本。
《海宁县海潮议》七篇,清陈诜撰。陈诜(1642—1722),字叔大,号实斋,海宁盐官人,清代官员。是编为陈氏致仕归乡后撰写,分析海宁海潮危害和海塘情形,主张复建塔山坝等,并阐明了修筑方法。清查祥《两浙海塘通志》卷十九、贺长龄《清经世文编》卷一百二十、翟均廉《海塘録》卷二十收录。有《四库全书》本、清刻本。
以上所列均为海洋古文献研究过程中的新收获,从总体上看,依然保持着种类繁多,数量较大,时间跨度长,体裁多样化等特点。此次将其纳入到浙江海洋古文献体系之中,梳理归类,并对编著者生平、文本内容、版本流变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对海洋文化研究有所助益,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海洋文化建设提供厚重可信的文献资料。
注释:
①张杰,程继红:《浙江海洋古文献考略》,《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11-18页。
②参见清孙诒让:《温州经籍志》纪事本末类《叶氏嘉棆〈方国珍乱郡考〉〈宝香山馆集〉十七》中刘绍宽《增订方国珍寇温始末序》。
③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卷十二《舟山始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89页。
④浙江省通志馆编:《重修浙江通志稿(标点本)》,《著述考》,方志出版社2010年版,第3188页。
⑤郑翰献主编:《钱塘江文献集成》第4册《钱塘江海塘史料(四)》,杭州出版社2015年版。
⑥郑翰献主编:《钱塘江文献集成》第6册《钱塘江海塘史料(六)》,杭州出版社2015年版。
⑦南京图书馆编:《南京图书馆珍本图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9页。
⑧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诏令奏议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76页。
⑨宋良曦,林建宇,黄健,等编:《中国盐业史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530页。
⑩明文书局编:《中国史学史辞典》,明文书局1986年版,第320页。
A Continued Investigation on Zhejiang’s Ancient Marine Literature
ZHANG Jie CHENG Jihong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22, China)
Zhejiang is a major ocean provincerich in ancient Marine literature resources, which is not only various in kinds but also huge in numbers.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lative studies, this paper replenishes and improves the system of Zhejiang’s ancient marine literature by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philological research method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esoteric principles and indexing, classified statistic, investigation of writers and verification of editions so as to further supply fundamental literature for both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culture in Zhejiang.
Zhejiang;ancient times; marine literature; continued investigation
G256
A
1008-8318(2017)03-0009-08
2017-03-10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海洋古文献总目提要”(编号:14ATQ004);2014年度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基地课题“明清时期浙江海洋文献研究”(编号:14JDHY03YB);2013年度浙江省社科联项目“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提要”(编号:2013B096)阶段性成果。
张杰(1981-),男,河南开封人,馆员,硕士;程继红(1962-),男,湖北麻城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