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墩茶叶被焚事件与日寇暴行

2017-01-12 11:37朱建德
中国茶叶 2017年8期
关键词:平阳县茶商茶厂

□朱建德

桥墩茶叶被焚事件与日寇暴行

□朱建德

钓鱼岛撞船风波引发的中日外交争端,勾起浙江苍南县桥墩一位老人尘封70年的记忆。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因参与编写《桥墩地方志》部分章节,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即1940年春,桥墩吴源发茶行2000箱茶叶,从温州启运上海时,在海上遭日寇抢劫,全部茶叶被焚毁。为了让人们记住那段历史,勿忘日寇暴行,笔者近日访问了“吴源发”的后人吴昭印。

吴昭印老人今年已经72岁了,退休前曾在福建柘荣县任职,分别担任过柘荣县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柘荣县直属机关党委第一副书记、柘荣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等职,1999年吴昭印退休后和老伴回桥墩老家定居。

桥墩境内山脉多为海拔300~500米左右的丘陵,多云雾,日照充足,土壤为黄土,有生长优质茶叶的自然条件。桥墩种茶历史也非常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北宋崇宁元年,当地曾置“场”收税。乾隆《平阳县志》载:茶出南北港多。民国初期,桥墩所产茶叶质量上乘,品种繁多,有绿茶、白毫银针、明前黄汤、明前红茶、温红茶、明前红毛尖等。当时,桥墩一条街市上就有茶叶商铺近30家,小小古镇客商云集,甚至有外国传教士也慕名来桥墩挑选茶叶。1915年,桥墩茶商洪灿霞(招牌商号为洪锦春)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桥墩产茶叶在被称为首届世博会的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金牌奖。1929年,杭州举行首届西湖国际博览会,桥墩茶商吴滋庭(招牌商号为吴源发)参展的明前白毛峰获得金奖。当时温州行署特地赠送了“瓯海之光”的匾额,使源发茶行声誉大振。桥墩茶叶通过这些展会,开始走出国门,远销世界各地。民国《平阳县志》载:民国初,出口茶约一万担。

据吴昭印介绍:桥墩吴源发茶行是他爷爷吴滋庭创办的。吴滋庭,1869年出生。从小家贫,只读3年私塾便辍学。12岁进入桥墩吴顺泰茶行当徒工,他凭着聪颖和勤奋,数年后成为年轻的茶师。他爷爷在33岁时开始自立门户,创办了吴源发茶行。民国中期,吴滋庭凭借“诚信”的经商之道发展成为当时平阳县最大的茶商,曾当选为平阳县茶业商会会长。他爸爸吴经甫与吴源发茶行同时诞生,1920年毕业于甲等蚕桑专科学校后,即投身商界。吴经甫长年奔波于京津沪杭之间,广交茶界名流巨商,组建了温州同业公会,被推荐为会长,创立温州中茶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设立中茶公司驻沪办事处,开创了上海经营地盘。

吴昭印说:民国中期,吴源发茶行建造占地面积十余亩的两座茶厂,二层砖木结构厂房,建筑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是当时桥墩唯一的工厂。并从上海购进揉捻机、滚筒机、烘干机等机械生产设备,初步实现了机械化,改变纯手工生产的现状,提高了生产速度和效率。30年代,源发茶进入鼎盛时期,年产量达3000担,需要提供毛茶达7000担左右,仅靠南港产地提供的生茶,远不够需求,于是在闽东柘荣的溪坪,福鼎的金钗溪、白琳、店头、五里牌,泰顺的峰门、叠石等重点茶叶产地设立收购站或委托当地茶商收购毛茶,源源运送到桥墩源发茶厂精制,形成以桥墩为中心的扇形辐射的收购网络,促进闽东及邻县茶农的种茶积极性,带动了邻近地方经济的发展。

吴昭印说:抗日战争爆发,战事日趋紧张,1940年春,是他出生的第三年,他家吴源发茶厂把全部2000箱(洋装)茶叶,由瑞平号货轮装运,从温州启航至上海,途经宁波海面,遭日寇抢劫。当时,日寇为了尽快攻占上海,强行征用了瑞平号货轮,并暴殄天物,放火烧毁了全部2000箱茶叶。接着日寇占领上海,轰炸温州,温州中茶公司及驻沪办事处关闭,源发茶行从高峰跌入低谷,企业濒临破产。

抗战胜利后,茶叶生产才逐步恢复。源发茶行开始第二次创业。经过多年奋斗,才逐步恢复元气。1948年底,源发茶行为支持浙南地下游击队的革命斗争,向游击队捐献黄金伍斤,还有布匹、胶鞋、手电筒、缝纫机等物资用品,折谷价5000担。1950年,中茶公司在桥墩设茶叶收购站收购茶叶。过后,温州设茶厂,源发茶厂许多工人调至温州,私人厂家基本停产。当时温州茶厂的技术工人均系桥墩人,就连省农业厅制茶厂的绿茶生产标准,也基本取自桥墩吴源发茶厂的标准。

对于钓鱼岛撞船风波引发的中日外交争端,吴昭印说:自古以来,钓鱼岛就是中国领土,日本要强行霸占,中国人民是不会答应的。这就像你家的院落,别人硬是插进来一脚,打上一个标志牌,说这是他的地方,你能答应吗?

(来源:浙江苍南新闻网,2010年)

猜你喜欢
平阳县茶商茶厂
二十世纪晚期西藏茶商的个人生命史研究
图说
浅谈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
论唐代茶税、茶商对茶文化的影响
云南中茶大事记
熟茶简史
平阳县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浅析
广西
福海茶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