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夤《尚书惠蜡面茶》之“蜡面茶”考

2017-01-12 08:52林今团
中国茶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北苑贡茶建安

□林今团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之“蜡面茶”考

□林今团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诗由10多个要素组成,“蜡面茶”仅为其中之一,却至关重要。至今似乎未有“蜡面茶”专题探究。本文粗浅考究,以求抛砖引玉。

一、徐夤其人与蜡面其茶

1.徐夤其人

徐夤(860—929),字昭梦,福建莆田(今城厢区城郊乡)人,唐乾宁元年(894)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他博通经史,长于词赋。登第后,先在长安过了8年“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的春风得意日子。后于天复年间(901—904)游大梁(今开封)进谒梁王朱温,因言语偶触朱隐讳,作《大梁赋》讨好朱。赋中“千金汉将,感精魂以神交;一眼胡奴,望英风而胆落”后句讥诮朱温死敌、一目失明的沙陀人晋王李克用。朱温读后大喜,徐夤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开平年间(907—910)徐夤再度应试并中状元。引见之日,朱温要徐夤改动此前所作《人生几何赋》中的“三皇五帝,不死何归”句。他不假思索地答曰:“宁可无官,不可改赋。”引起朱的大怒,当即被取消状元资格。徐夤毅然回闽,时王审知延揽人才,便入幕府辟掌书记,与黄滔、翁承赞等同受礼遇。后因“礼待简略,拂衣而去”。转而到泉州依附刺史王延彬与王延彬同好诗赋,每同游赏,深受礼遇,凡十余年。后延彬骄纵,黜归私第失势,徐夤因之失去靠山,生活无着,只好再赴福州投奔王审知。到后唐李氏取代后梁朱氏后,才不得不归隐于故里莆田延寿溪畔。徐夤遗作有《探龙集》《钓矶文集》及《雅道机要》传世。

关于徐夤的生卒年,有学者认为“徐夤生卒年不详”;也有学者认为徐夤生卒年是849—921年;而卢美松主编的《福建省志》则认为徐夤“生卒年不详,约为唐咸通至后唐天成间(860—929)人”。相比之下,卢美松所记可信度较高。因为后唐庄宗灭后梁是在923年,只有在这年之后,徐夤才有可能离开王审知。纪昀《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载明:“及庄宗灭梁(923)也,四方诸侯以为唐室复兴,奉琛为庆者相继。王审知在闽中也,遣使至。遽召其使问曰:‘徐夤在否?’使不敢隐,以‘无恙’对庄宗。因惨然曰:‘汝归,语王审知,父母之仇不可同天,徐夤指斥先帝,今闻在彼中,何以容之!’使回,具以告。审知曰‘如此,则主上欲杀徐夤耳。今杀,则未敢奉诏,但不可以用矣,即日戒阍者,不得引接。徐夤坐是终身。”因为王审知的大恩大德,“未敢奉诏”,徐夤才得以免死。“不得引接”,终日无所事事,他只好逃之夭夭,也免得连累王审知。

钱时霖也说:“徐夤……李存勖因闽使问夤,谓其指斥先帝,告审知,欲杀之,夤遂拂衣去,与妻月君偕隐以终……”

因此,徐夤去世时间只能是在后梁末帝朱滇龙德三年亦即后唐庄宗李存勗同光元年(923)或其之后。

2.蜡面其茶

徐夤是晚唐五代的知名作家,其诗、赋颇多。其中有一首茶诗描写蜡面茶的釆摘、制造、形状、运输、碾罗、茶具、点瀹、用水等,尤其是赠茶者及其深异之恩。其诗如下:

尚书惠蜡面茶

武夷春暖月初圆,釆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徐夤诗中的蜡面茶、香蜡片也称为蜡面或蜡茶,就是古代的一种团饼茶名称。何为蜡面茶?自宋至清,历史记载繁多,如北宋褔建转运使蔡襄《茶录》(1049—1053)记载:这种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北宋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亦引载:“建炎(1127—1130)《朝野杂记·甲集》云,建茶岁产九十五万个,其为团、胯者,号蜡茶,久为人所贵。”而宋代程大昌《演繁露续集》(1192年前后)说得更清楚:“蜡茶,建茶名蜡茶,为其乳泛汤面,与溶蜡相似,故名蜡面茶也。杨文公谈苑曰,江左方有蜡面之号是也。今人多书‘蜡’为‘腊’,云取先春为义,失其本矣。”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则记述蜡茶的釆制工艺及其要求:“蜡茶最贵,而制作者亦不凡,择上等嫩芽,细碾入箩,杂脑子(龙脑香料)诸香,膏油调齐(剂),如法印作饼子,制样任巧。侯干,仍以香、膏油润饰之。其制有大小龙团,带胯(銙:块、片)之异,此品惟充贡献,民间罕见之。”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诗中的蜡面茶何时何地所产,这是诗中的要害,亦关乎福建茶史。

二、唐时福州已产蜡面茶

多种史料证实,唐朝后期,福州已生产并进贡蜡面茶。

欧阳修《新唐书》载:“福州长乐郡……土贡:蕉布、海蛤、文扇、茶、橄榄”。

宋代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载:“是时,伪蜀词臣毛文锡作《茶谱》,亦第言建(州)有紫笋,而蜡面乃产于福(州)……荷不知蜡面之号始于福,其后建安始为之。”(毛文锡《茶谱》作于935年前后,即935年之前,建州各县产销的茶叶是“片大极硬”的紫笋,而非蜡面。“建安”为古建州政府驻地亦即现在的建瓯市区)。

熊蕃(1106—1156),字茂叔,北宋建州建阳县熊屯(今莒口镇焦岚村)人。长期生活于建安县,又长期管理北苑贡茶事务,对建州各县茶区何时何地产销何种名茶做过详细调研。后又编著《宣和北苑贡茶录》,论述北苑贡茶发展过程。

宋代梁克家《三山志》(1182)载:福州“土贡:……厥贡土物,旧不逾三四。在唐,贡蕉布、海蛤、文扇、茶、橄榄”。其所记5项贡品中的“茶”,是何种茶,该志作了详细的记载:“福州贡蜡面茶,盖建茶未盛前也。”

明朝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二十五·食货·土产》与清朝谢道承《福建通志·卷十·物产》同样记载唐朝“福州贡蜡面茶,盖建茶未盛前也”。

福州之所以在唐朝后期能够制造蜡面茶并且进贡,是有其独特条件的,而建州却没有这个条件。

林又元说:“鼓山茶:相传闽王王审知创建涌泉寺时,民有罪者,谪居于此,倚岩架屋,令其种茶,以供僧厨。清乾隆间刊印的《鼓山志》称茶园有‘居人二十余家。’至咸丰年间刊印的《逸园诗钞》称‘仅存一二家’。刘家谋《茶园》:吾闻半岩茶,不让天池美,忠懿昔开闽,罪人谪居此,取供香积厨,种植劳未已……”

上述林、刘所谓“民有罪者”和“罪人谪居此”,说的是唐朝后期,光州王审知兄弟入闽时所率领的大批军民中的人。

王潮(846—897)、王审知(862—925),淮南道光州固始县人,诸兄弟于唐中和五年(885)率大批军民随王绪征战、占领福建全境。乾宁三年(896)王潮升威武军节度使,同年病重,王审知继位,朝廷命王审知任威武节度使、福建观察使,累迁至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瑯琊王,天佑四年(907)升为中书令、封闽王,去逝后谥忠懿王。

徐晓望《唐末五代福建茶业考》说得更清楚,王审知兄弟率五千人渡海入闽,为福建带来了包括制茶术之类的各种技术……唐代中国两大茶叶产区,一为四川,一为淮南……四川峡州制茶术在其区域内最棒。淮南呢?陆羽的《茶经》写道:“淮南以光州为上。生光山县黄头港者与峡州同。”光山县与固始县毗邻,王审知部下大多是光州农民,其中必有不少制茶能手,也许有光山县黄头港人。鼓山的半岩茶就是由王审知队伍中的犯人种植、釆制的……王审知在福建连年向朝廷进贡。《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福州的贡品是茶与橄榄,其中茶叶得到皇室的欣赏。北宋丘荷的《御茶亭记》写道:“唐季敕福建罢贡橄榄,但贽蜡面茶。”这就是说唐中和五年(885)之后,光州人带来了先进技术,在福州鼓山种、管、釆、制蜡面茶,以后又由王审知进贡朝廷和分赠他人。

三、南唐后期,建州才产蜡面茶

古建州,地处现在的福建北部,历来都是茶叶主产区。唐武德二年(619)建安郡改为建州。中宗嗣圣五年(688)领县六:唐兴(浦城)、建安(含后来的松溪、政和、瓯宁)、建阳(含后之崇安县即今之武夷山市)、将乐、邵武、沙县(777年属汀州)。南唐保大四年(946)领县七:唐兴、建安、建阳、将乐、邵武、建宁、松源(松溪)。

欧阳修《新唐书》载:“建州建安郡……土贡:蕉、花练、竹练”,非常清楚地告诉后人,唐时建州并没有任何茶品入贡。

上述宋朝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梁克家《三山志》、明朝黄仲昭《八闽通志》与清朝谢道承《福建通志》也都说到唐朝建州并没有蜡面茶或其他茶叶产品入贡。

明朝学者古以智《通雅》(1641)说:“曰唐茶不重建(州),以建未有奇产也。至南唐,初造研膏,继造蜡面,又佳者曰京挺。宋初置龙凤模……”说的也是到了南唐时建州才有蜡面茶。

宋代马令《南唐书·卷二·嗣主》(1105)和清代吴仁臣《十国春秋》(1669)同样记载:“保大四年(946)春二月,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挺腊茶之贡……始罢贡阳羡茶。”

宋代祝穆《宋本方舆胜览·卷之十一·建宁府》也有相同记述:“北苑焙在城东二十五里凤凰山,南唐保大间(943—958)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铤蜡茶之贡,自此始罢阳羡茶贡。其品大概有四:曰銙、曰截、曰铤,而最粗为末。”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载:“五代之季,建属南唐,南唐保大三年(945)俘王延政,而得其地。岁率诸县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继造蜡面。丁晋公《茶录》载:泉南老僧清锡,年八十四,尝示以所得李国主书寄研膏茶,隔两岁,方得蜡茶。此其实也。至景佑中(1036)监察御史丘荷撰《御茶亭记》乃云,‘唐季敕福建罢贡橄榄,但贽蜡面茶。即蜡面产于建安明矣’。荷不知蜡面之号始于福,其后建安始为之。既又制其佳者,号曰京铤。”

熊蕃实事求是地告知后人南唐保大三年(945)之后,建安北苑才开始造蜡面茶,并纠正了丘荷所谓“蜡面产于建安”之说:“荷不知蜡面之号始于福,其后建安始为之。”这个“其后”即南唐保大三年之后。这里也告知后人,丘荷所谓“唐季敕福建罢贡橄榄,但贽蜡面茶……”在宋朝就已存在福州还是建州先生产蜡面茶的两种不同看法了。当然,丘荷的证据很不足。

熊蕃所说的牵涉到“老僧清锡”和“李国主”二人,因尚未能查清此中所谓“泉南老僧清锡,年八十四”到底何年,只好以“李国主”在位之时计。“李国主”,即南唐后主李煜,其于北宋建隆二年(961)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十月,宋灭南汉,军威震慑,李煜只好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开宝八年(975),宋军攻破金陵,俘李煜至汴京,太平兴国三年(978)死。若据熊蕃文中所述“李国主书寄研膏茶,隔两岁方得蜡茶,此其实也”,则建州蜡面茶产制时间就应迟为961—975年,此时段为李煜在位之时。如此,“继造蜡面”的时间就要迟到南唐末期了。当然,所谓“李国主书寄研膏茶,隔两岁方得蜡茶”的时间,也有可能是在李煜尚未继位或者尚未改称“江南国主”之前。

四、结 论

徐夤,茶诗《尚书惠蜡面茶》中的蜡面茶是古代一种“以龙脑和其香、珍膏油其面”的团饼茶。在福建,先是唐中和五年(885)之后,由淮南光州人带来了先进技术,在福州鼓山种、管、釆茶、制造,其后又由王审知进贡朝廷和分赠他人。然后,到了南唐保大三年(945)之后,建州的建安县北苑才开始“继造蜡面”,并且后来居上。

猜你喜欢
北苑贡茶建安
宋代福建北苑茶盛行的历史动因及影响探论
北苑贡茶中的匠心精神
建安区
86年冬,在建安红砖楼咏诗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董北苑”溯源
耒阳江头贡茶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茶文化形象设计
逝去的北苑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