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漪 刘 蕾 董国强 辛克利 张云伟 江志恺
(1.青岛市果茶花卉工作站,266071;2.崂山区农业服务中心,266101;3.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266105)
新形势下青岛茶产业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王 漪1刘 蕾2董国强1辛克利1张云伟1江志恺3
(1.青岛市果茶花卉工作站,266071;2.崂山区农业服务中心,266101;3.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266105)
山东青岛号称是我国纬度最北的优质茶区,茶叶种植规模和生产能力不大,但近年依靠地理和品质优势,青岛茶业已发展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兴高效产业。
近年来,青岛茶叶生产稳步发展,呈现减产不减效,持续健康发展局面。截至2016年底,全市茶园面积10.98万亩,采摘面积8.29万亩,茶叶总产量341.28万kg,总产值6.91亿元。
目前全市有6区市种植茶叶,初步形成了崂山、大珠山山脉沿线的滨海茶叶优势产区,优势产区栽培面积、产量占全市的95.35%和98.39%。
2010年以来,通过不断引进茶树新品种,筛选出20多个适宜在青岛种植和推广的优良品种,并对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已累计繁育无性系良种苗木1200多万株,示范推广栽培1500亩,为今后产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市各类茶叶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联合体等增加迅速,茶叶加工企业增加到857家,年销售额过千万的企业有1家;有826家茶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各类茶叶合作社、家庭农场163个。
目前,全市茶园干茶的平均亩产值8500元左右,比2010年亩均增收30%以上。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年吸纳农村闲散劳动力9.5万人,人均年收入2.1万元,已成为当地政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虽然给青岛茶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但青岛茶企仍存在着规模较小、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低、质量标准化程度低、品牌认知度低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17年青岛市启动绿色茶园创建,但部分地区对于茶园生态环境的维护、减肥减药等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认知不够,绿色茶园发展意识较差,政府重视不够,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茶产业吸引力明显下降。
全市实施百万亩果茶花卉示范区建设工程以来,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及标准化程度均有所提高。但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茶园持续丰产优质增效的保障能力不强。栽培管理、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管理等标准不统一,茶园集中连片面积小,生产规模小,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少,机械加工的规模化程度低,导致组织化、标准化生产难以实现。
茶叶品牌规模小,名牌产品及企业的形象不够突出,产品、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所下降。多数茶叶品牌内涵缺乏,加之推介不足,宣传渠道和方式狭窄,缺乏像喜茶这样能够迎合时代和特定人群的产品品牌营销模型,亟需整合和提升。品牌价值对茶行业的重要性无须赘述,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低,作为江北茶区的青岛茶品牌现状,更加不容乐观。青岛茶品牌以崂山茶、海青茶知名,2010—2015年间,崂山茶品牌价值从领先地位逐渐被赶超,据《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报告2009—2013》显示,2010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青岛唯一入选的崂山茶名列第230位,品牌价值4.2亿元;日照绿茶名列260位,品牌价值3.3亿元。2015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中,日照绿茶名列163位,品牌价值10.2亿元;崂山茶名列第180位,品牌价值8.98亿元。2017年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山东“日照绿茶”被组委会授予“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已大大超越青岛的崂山茶。山东各地域茶品牌价值重新布局。青岛茶企亟待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出品牌价值观,尝试与国内及国际的消费者形成品牌互动,才能获得新生市场。
全市茶产业发展形式比较单一,盈利模式和产品结构单薄,产业现状与新六产发展的形势需求有较大差距。茶叶加工产品品类少,深加工产业不发达,茶作为其他产业载体或并行的比例较低。青岛茶发展鼎盛时期,先后采用过茶园采摘观光旅游、茶叶宴、茶博物馆等二三产经营模式,但与当地民宿风情尤其是青岛的山海文化结合紧密度较差,缺乏现代全方位多重体验的多功能要素,导致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逐渐减弱,最终萎缩消失。
根据国家产业提质增效的新要求,结合全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国内外茶业发展形势,以因地制宜、融合发展为原则,今年的APEC会议传达出精神,中国已经从高产开始转向高质时代。茶产业也处在这一转换的风口上,必然要顺应时代召唤,创立品牌,培育名牌,打响茶牌,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017年5月10日,中国首个“中国品牌日”创立,表明了中国开始进入更加重视品牌的时代。2017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成果显示:参加评估的128个茶叶企业产品品牌,弱小品牌仍占多数,高品牌价值的有效评估品牌占比极少。目前,青岛大多数茶叶企业仍然处于规模小、品牌价值不高的境地。打出品牌建设组合拳,提升品牌竞争力更是刻不容缓。
首先,要摆正位置,正确认识自主品牌与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其他相关品牌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青岛茶叶企业规模小而散,无法面对大规模的竞争对手。必须实行区域产地资源整合。可以现有崂山茶品牌为基础,重申崂山茶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核心产区,拓展“崂山茶”区域品牌范围,利用崂山茶优势品牌及口碑,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扩展区域公用品牌的产地和产品。其次,基于自身品牌的地缘与非地缘特征,寻找合适的品牌战略,塑造品牌形象,加强品牌传播,探索新型渠道,制造产品新体验,打出品牌建设组合拳,让品牌价值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第三,整体推行“青岛茶”产业标准化,保证稳定一致的产品地域特色。在原有市场基础上,探索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茶叶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满足消费者更为便捷、多元、个性化的茶叶消费需要。
茶叶品质的根本,还是在种植环节,生态茶园、绿色基地才是高品质原料的可靠来源。青岛属于旅游区,农业资源较少,因此要从提高茶叶内质、减少农业投入品使用出发,建设生态化茶园、森林中的茶园,花园边的茶园,实现美化、绿化、自然和谐的园区。
建议政策、资金支持到茶园的栽培管理环节,建设好基地,比如利用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技术解决劳动力问题。
青岛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著名的“品牌之都”,培育了青啤、海尔、海信、双星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企业和品牌,具备深厚的品牌发展底蕴。茶产业可以依托城市口碑形象,借势旅游业、会展业等高势发展平台,迅速树立整体形象,培育良好的品牌声誉,获得消费者的认知、认可。
发展青岛现代茶业的出路在于融合,茶产业三产融合的最终归宿,是要从关注茶叶这一片树叶效益着眼,转向整个产业的发展。高品质的园区是乡村茶旅游的基础,在绿色茶园创建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好城市区位优势、环境条件特点,出精品,因地制宜增加第三产业(茶道、茶餐、旅游)比重,适当延长茶产业链,推动乡村休闲茶旅游快速发展。可以依托政府力量,以茶园综合体、主题生态园、文化主题体验园等模式,吸引二三产业人群和资金,大力发展茶产业链的第三产业环节,将青岛茶产业做精、做美,实现茶园变花园、变公园的美丽乡村景象。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于青岛茶产业提升发展质量是一个绝佳契机,青岛有发展茶业的条件和优势,虽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速度快,效益高。应牢牢把握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依托地域优势,不贪大求快,做好品牌经营,促使茶文化与山海文化、传统文化挂钩,重视发展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特别是“德”的思想,使茶“俭、清、静、和”的思想渗透进茶业发展的核心价值中,真正走向现代茶叶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