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侦成 李敏怀 邓诗礼 陈金辉 穆小婷*
(1.广东省清远市农业技术推广站,511500;2.清远市农业局;3.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清远茶产业发展
廖侦成1李敏怀2邓诗礼2陈金辉3穆小婷1*
(1.广东省清远市农业技术推广站,511500;2.清远市农业局;3.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茶产业是广东省清远市四大新型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在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茶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2.5万亩,产量5300吨,产值18.3亿元,形成了英德红茶、英德绿茶、清新笔架茶、蒲坑茶、连阳高山茶等区域公共品牌。2017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17.66亿元,获得“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称号。清远茶产业逐步实现由分散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方向转变,产品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逐步增强,现已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获得有机认证和处于转换期的企业6家,具备出口资质的企业3家,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企业3家。茶产业在清远市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清远市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茶叶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2016年种植面积12.5万亩,比2012年增加了8.7万亩,同比增加289.94%;产量5309吨,比2012年增加2405吨,增幅达82.82%,加上接下来逐步投产的产量,到2020年,清远市茶叶产量将超过1万吨。近年来全国各地茶叶面积也大幅增加,过多的产能可能对销售造成一定影响,影响茶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清远市茶叶生产尤其是茶园生产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力成本、农业投入品和地租等的增加,茶叶生产的成本不断增加,加上以英红九号为代表的大叶种茶树苗木价格高,茶园管理精细,造成茶叶成本高,导致产品销售价格高、利润空间小。
清远市茶产品主要以英德红茶为主,英德红茶产量占全市茶叶产量的80%以上,是全市茶产品中的“一枝独秀”,其他茶产品规模小、产量少、影响力局限,产品销售几乎仅限于省内市场甚至市内市场;尤其是在茶叶出口中,目前仅有英德红茶出口,清远市单一的红茶产品结构可能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
一是部分茶园还是零散化种植,粗放式管理,造成茶青质量参差不齐。二是少量茶园属黄龙病感染的果园清树后改种而来,土壤有一定的农残超标隐患。三是绿色生产技能推广还不够,大量的一线从业人员绿色生产意识和技能水平不高。四是现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近130家,获得QS认证的企业仅70家,约占54%,还有相当多的加工企业尚未获得QS认证。五是在生产中,英德红茶加工质量较好,而其他茶加工质量普遍较差,而且,在英德红茶加工中,部分大企业加工技术成熟,产品品质好,但推广仍然不够,部分中小企业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跟不上。
一是英德红茶公共品牌管理和维护不到位。英德红茶虽已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但没有严格管理,导致未经授权的企业普遍打着英德红茶的旗号,外购云南、广西等地大叶种红茶冒充英德红茶甚至英红九号,以及本地其他品种红茶假冒英红九号;市面上打着英德红茶标识的通用包装到处都是,甚至标注“地理标志原产地”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识,影响了英德红茶品牌。二是除英德红茶外,其他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力度不强,影响力小,茶叶优势没有凸显出来。三是部分经营主体没有正确认识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关系,缺乏抱团意识,经营主体之间甚至互相诋毁。
一是清远市茶叶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出口占比很低;在国内销售中,也主要以广东省内市场为主,省外尤其是北方市场占有率很低,笔架茶、蒲坑茶、黄连茶等甚至只局限于本地销售,市场狭窄。二是部分以“英红九号”为代表的英德红茶企业定位较高,以中高端路线为主,消费人群较少。三是在销售渠道中,传统渠道仍然是主流,进入主流茶叶市场的专卖店、连锁店等品牌化销售方式不多,而且尚未培育出自己的营销队伍。在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市场不稳定,造成销售压力过大,产能过剩,常出现被迫廉价出售回笼资金的情况,限制了全市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以及清远市茶产业发展的优势,把全市茶产业分为5个茶区。一是以英德市英红镇、横石塘镇等地为中心的英德红茶主产区;二是以英德市白沙镇、东华镇为中心的英德绿茶主产区;三是以连阳四县(市)、英德市西部为中心的高山生态(有机)茶区;四是清新区笔架山区、石潭镇等地为中心的笔架茶、蒲坑茶等特色后发酵茶区,五是以清城区飞来峡镇、佛冈观音山等地为主的观光休闲旅游茶区。根据不同茶区的优势和定位,针对性发展茶产业。
一是依托农综改,发挥土地整合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形式的作用,推动零散土地整合后发展连片、规模茶园,推动规模化经营。二是大力发展标准化茶园。依托中央园艺作物标准化示范园(茶叶类)和茶叶产业带,以及各级财政统筹资金等项目资金,大力发展标准化茶园,并将老旧茶园改造为标准化茶园,通过示范带动,推动标准化种植。三是积极发展规模化经营。一方面,大力培育涉茶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产业化组织,扶持产业化组织做大做强,提高产业化组织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和带动能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加工厂+农户”等模式,建立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流通、统一管理模式“五统一”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茶农变股民“三变”,提高管理效率和产品质量,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四是积极开展基地和产品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引导茶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出口基地备案、生态原产地产品认证等,并对获得有关认证的企业,根据认证成本和实施难度,分别给予奖励,有效推动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开展航天育种。充分利用英红九号茶树种子开展航天育种并初见成效的优势,开展航天育种,为茶树育种提供新材料。二是深入挖掘北部山区特异种质资源。依托清远市北部山区野生茶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挖掘北部山区的老(古)树、野生茶树资源尤其是连南大叶茶资源,开展老(古)树茶资源普查,加以保护,并培育种苗,选育新的品系进行推广。三是加强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有关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良种培育和成果转化。四是依托现已组建的农业专家团(茶讲团)引进和吸纳的市内外茶叶相关领域专家,开展技术研究和培训。五是发挥专家工作站的作用。在现已建立的10个专家联络站的基础上,推动以茶叶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技术咨询服务,以提高茶农生产技术水平。六是开展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或技术员每年定期开展与茶叶有关的技术培训,一方面是培训一线的茶叶从业者,提高生产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是培训茶企管理人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和技术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七是开展技术攻关。鼓励有关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茶叶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推进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
一是改变以往单一的英德红茶产品结构,向以英德红茶为主,英德绿茶、清新笔架茶、蒲坑茶、连阳高山茶、连南大叶茶等茶产品协同发展的方向转变。尤其是依托清远市北区山区生态条件优越的优势和连南大叶茶叶的品种优势,在北部茶区发展连南大叶茶5万~6万亩,丰富产品结构,适应消费者需求。二是开发具有清远市特色的柚果茶、打油茶、擂茶等优势茶产品,推进产品创新。三是改变传统的初级农产品结构,逐步向精深加工转变。发挥清远市大叶种茶树内含物质多、适合发展精深加工产品的品种资源优势,在部分茶企现已研发茶菜肴、茶饼干、含茶食品、调味茶等精深加工产品的基础上,研究提取茶多酚、茶色素等产品,进一步扩大并逐步投放市场,延伸产业链条。
一是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实现茶旅一体化。观光休闲农业是丰富茶园元素、增加茶园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茶产业发展的方向。在清远市已成功开发的英德积庆里红茶谷、德高信有机茶园、连山皇后山茶庄园等茶旅一体化基地基础上,充分借助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广茶旅一体化模式,使茶园不仅生产茶叶,还融合休闲旅游、科普、采摘加工体验、特色餐饮住宿、会议等主题和功能,提高经济效益。二是积极引导发展私家茶园。吸纳“一亩茶园”等营销思维发展私家茶园,按照私家茶园主的需求,针对性生产茶叶,减少销售压力;三是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利用与深圳前海点筹金融有限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发展茶叶订单农业,根据订单按需生产,避免产能过剩。
一是加强英德红茶品牌的监管。出台并实施英德红茶公共品牌的授权办法、保护细则和监管办法,通过评审的方式确定授权使用的企业,并对授权企业进行严格监测和管理,严厉打击违规使用英德红茶公共品牌的行为,确保英德红茶品牌正确宣传和使用。二是扶持建设笔架茶、蒲坑茶、连阳高山茶、连南大叶茶等公共品牌建设,推动清远茶叶品牌协同发展。三是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和市、县两级财政预算资金,统筹各类涉农有关资金,开展茶叶品牌宣传。四是创新宣传方式。把传统宣传方式和现代新媒体宣传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自媒体等媒介开展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一是依托英德红茶交易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产地交易市场的优势,带动英德红茶以及清远茶叶的销售。二是大力发展茶产品电商销售。在传统实体销售的同时,积极运用“互联网+”的营销模式,发展茶叶电子商务,推动产品销售。三是大力开发北方市场。突破茶叶销售集中在以广东省为主的南方市场的瓶颈,大力开发北方市场,尤其是以沈阳为主的东三省、以北京为主的京津冀等地。四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发挥清远市以生产红茶为主,契合国际茶叶市场以红茶消费为主的优势,以及英德红茶广受英国皇室喜爱的优势,积极顺应“一带一路”战略,推动茶叶出口,把茶产品更多销往欧洲、北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