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2017-01-11 18:14宋春芬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设计课堂教学

宋春芬

摘 要:《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典型的美文,绝美的景色、精美的语言让人流连忘返。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抓住多种美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

关键词:庐山的云雾; 课堂教学;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B-0094-01

自主阅读、自由背诵、生动讲解、形象介绍、用心想象,并将庐山云雾精致描绘,对精彩语言展开深度赏析,建立多元立体阅读感知。有一位教师课堂实录,从多种视角展开学习训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师:经过精心准备,同学们都能背诵《庐山的云雾》,不妨找同学背诵一番。

(学生踊跃参与背诵展示,教师给出评价。)

师:《庐山的云雾》景色描写太精彩了,如果让你以导游身份对游客介绍庐山云雾,你打算如何展示呢?

生1:庐山的云雾千变万化,随时都可以呈现象形图案,一会儿是白色绒毛,一会儿是一条条玉带,还会呈现大海形状,还有天幕……

生2:庐山的云雾随风飘游,刚才是一泻千里的银河,转眼间就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再过一会儿就是一座座冰山了。庐山的云雾具有神奇的魔法,如果你能亲身目睹一番,自然会有更深刻的体验。

师:大家说得很生动,让人蠢蠢欲动了。只是用嘴说还不是很过瘾,不如拿起笔来,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示一下,看谁画得更形象。

(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自发展开合作学习,研究绘画技法,课堂学习气氛热烈。)

师:下面请小画家展示绘画作品,并将笔下的庐山云雾介绍给同学们。

生1:我画的是奔跑中的庐山云雾,满山都是成群的白马,这场景应该是很壮观的。可惜我画得不够逼真,没有体现出动态。

生2:我画的是一座座冰山样的庐山云雾,云雾呈现冰川样,给人特别的感觉。这些云雾又像是牛奶,让人垂涎欲滴。

师:同学们画得不错,找到了某种感觉,虽然有些图画没有说的那样好,但细细琢磨可以发现,同学们已经沉浸在庐山云雾中了。其实,庐山云雾是说不完画不清的,不如用优美的文字进行展示,学习作者语言特点,将你心目中的庐山云雾进行一番文字描绘,看谁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

(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展开书写。成果展示,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生1:庐山的云雾太美了,好像披着婚纱的新娘,娇羞无比。我们这些看客,都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可无论如何走进庐山,都抓不住洁白婚纱的一角。

生2:庐山的云雾就是游动的长城,一会儿飘移到南坡,一会儿爬上东山顶,难道是什么神仙在指挥着长城自由走动吗?

生3:庐山景色千千万,唯有这云雾最动人。好似银河落九天,又似天女忙散花。那流动的美,给多少人留下遐想。

师:不知这庐山云雾有多大魅力,同学们手中的笔也有了灵气,居然能够写出这么有诗情的语句。如果我们真的能到庐山一游,大家都会成为画家、诗人、作家了。

这个课堂实录片段将“读、说、画、写”等多种训练手段集中使用,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显著。教师先让学生朗读成诵,然后引入绘画训练法,最后是用文字进行创作展示。几个环节衔接紧凑,教师引导自然,学生介入顺畅。有效的学习正是建立在多元立体学习训练基础上,作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训练方式,让学生自觉展开多种学习训练体验,通过思辨、争论、操作、探究等学习行为,实现课堂学习认知构建。

朗读训练。《庐山的云雾》语言特别精美,非常适合朗读训练,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达到背诵程度,这对学生语感培养很有好处。让学生多背诵美文,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语言,对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学生在朗读训练中,要对作者遣词造句进行探索,对精美语句进行识记,对语言表现风格进行鉴赏。

说话训练。教师让学生饰演导游向游客介绍庐山云雾,对学生口语表达提出了更高要求。导游是专业解说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不仅要熟悉庐山云雾基本特征,还要有灵活的思维,这样才能给出针对性讲解。

绘画训练。小学生有一定美术绘画基础,为绘画训练顺利展开奠定基础。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绘画,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机会。因为没有限制,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展开绘画训练,想象力得到有效激发。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也为学生自己弥补绘画不足创造条件。

书写训练。教师让学生在读、说、画之后展开,因为有前期多重训练铺垫,书写过程显得更为顺利,不少学生都有特别惊艳的发挥,这个环节应该是集中收获了。学生精美的书写作品,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和感悟。这说明教师课堂训练设计是比较有针对性的,训练成果鲜明呈现出来。

教师从读、说、画、写等多个角度设计课堂学习训练活动,对学生展开多层次、多角度思维训练,立体学习训练模式自然带来立体学习感知。教师课堂设计要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做好学情调查至关重要。《庐山的云雾》属于经典美文,而学生对美文有特殊敏感性,展开多重学习训练非常有必要,可操作性很强,为课堂多元训练提供有力支持。教师针对教学实际引入多种训练方式,也是最明智、最实惠的选择。

参考文献:

黄佩灿.《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教学设计[J].语文天地,2014,(4).

猜你喜欢
设计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BUBA台灯设计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