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翠
学习兴趣就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本身的喜好,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它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语文是一门比较文科的艺术,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往往跟不上,只有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生涯,我体会到可从以下几点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学《赵州桥》一课,课始教师出示一幅“赵州桥”图,学生边看图教师边富有感情地描述:“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坚固的石拱桥。1300多年来,它经受风吹雨打、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辆重压等种种考验,仍毅力不倒。”通过教师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疑问,学生睁着好奇的眼睛,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赵州桥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还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呢?”教师在学生亢奋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刻体会到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独创性和设计者李春的聪明才智。
二、抓住学生兴趣特征
小学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利用这个特征有利于教学。这样,利用兴趣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当我从洪塘中心小学听完课,看到执教老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小组各取一个响亮的名号而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回来后,我也尝试利用这种方法,没想到,学生对这个外号感到兴趣,为了不让本小组在各个方面落后其它小组,他们充分合作,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三、抓住时机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具有隐蔽性,只要我们能及时发现并加于指导,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就能成为学习的积极因素。“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史记·孙子传》。原意指善于打仗的人,必须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方能取胜。那我们也可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兴趣状况,抓住时机,转到学习方面来。例如,本班的“调皮大王”,我不是将他看死,而是寻找他的闪光点。如,一个爱打架的许牵同学,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年长的学生在打一个小孩子,就冲上去打那个大孩子。我不是单纯的训斥,而是作了具体分析,指出这种做法是“好心肠但坏行为,精力那么多为啥就不能去多读点书。”直到他心服口服地接受了这中肯的批评。
四、以“动”激趣
我在教学《瑞雪》第二课时的时候,导课时用据词义听写的形式让学生听写了四个词语:①刮起的风冷得刺骨,课文中哪个词语正好表示这个意思?(凛冽) ②雪花飘落时又多又密,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纷纷扬扬) ③注意看老师做一个动作,这又是哪个词?(笼罩) ④最后请给"白茫茫"找个近义词.(白茫茫)在听写过程中,学生中不时发出轻呼:"哦,我知道了!"表情都是兴奋之极.校对纠正之后,本人又让学生用上这些词按时间顺序说课文中下雪前和下雪时的景象,指名几个说了之后,本人接着说:"是啊,这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一下就是整整一夜.那雪后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3-5自然段."由于一开始就让学生产生了愉悦感,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兴趣及对主题的注意力,因此,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地投入学习。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得当,就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充实生活的动力,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求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等,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