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金强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无论是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还是生本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改革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困难,课堂容量小,达不到预期教学效益等问题。现在,微课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解决了中职数学教学中不少的实际问题。
一、问题及归因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中职数学教学进行了非线性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以及生本教学模式等的实践研究。这些教学模式都突显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中职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课前的学习任务难以顺利完成,课堂研究难以深入,对知识的难点理解不透彻。
(2)课堂新知识容量小,主要表现为复习用的时间较长,学生在新问题、新知识的探究上所花时间较少,课堂侧重点达不到要求。
(3)讨论、探究参与面不够广,深度达不到要求。课堂上能积极开展讨论的,都是那些对数学有较浓厚的兴趣、数学基本功较好的小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参与进来,这部分学生要么看着别的同学探讨,要么等着同学的展示或老师的讲解,更甚者干脆一睡了之,效果不甚理想。
(4)学生掌握知识不够牢固,遗忘率高,常常出现上节课学得好的,练习做得好的,但到下一节课上课时,却一问三不知,练习更是寸步难行。
究其原因,首先是中职学生数学知识薄弱,数学技能差,数学能力低。学生很容易把3x=9解成x=3,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畏惧。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基本上局限于课堂,且不能面对每一位学生,课外师生的交流基本没有,当学生课外学习遇到问题想向老师请教更是困难。三是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基础文化课的现象。基础文化课每周课时少,间隔时间长,导致学生知识遗忘率高。如我校每周只安排两节数学课,而且是连堂上的,学生每隔七天才上两节数学课。四是教材的地域性较强,并不能针对每一所学校每一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加上不同专业学生的数学基本功相差较大,部分学生学得非常吃力。另外,学科本身比较枯燥、抽象也是原因之一。
二、微课运用策略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微课。它能把课堂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随时随地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和技能,又能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新知识。
(一)课前运用微课,让学生学得主动
1.唤醒记忆,启发思维,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必须扎实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才可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中职学生往往不具备学习新知识应该具有的知识和能力。而微课具有针对性强、突出知识点的特点,在课前把这个任务交给微课,通过微课突显学习所需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思维,让学生抓住学习新知识的“根”,既可完成复习的任务,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新知识所需的技能和思维的训练和强化,借助微信、QQ等平台,在线辅导答疑,使新课的学习水到渠成,消除课程时间间隔长、课时少的影响。
如在积、商、幂的对数的教学中,若把运算性质的证明作为前置任务交给学生完成,能完成的学生寥寥无几,即使给学生搭好脚手架让学生能顺利完成,但大部分学生对知识本身也是不理解的。在使用运算性质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对数的性质、根式与指数幂的转化感到很困难。笔者尝试用微课来解决该问题:
微课一,以音乐相册的形式把logaa=1,loga1=0(a>0且a≠1);若a>0,则nam=amn(规律:外母内子)及使用这几个性质的例题做成视频。
微课二,把logaN=b<=>ab=N及例题、练习题做成PPT,再把播放PPT的过程录成视频,配上音乐和画外音。同时结合微信与学生互动,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
微课一唤醒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并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做积、商、幂的对数的练习时确实顺利很多,尤其是把根式转化成指数幂的形式这一点。微课二主要是利用思维定势让学生在熟悉对数式与指数式互化(学习新知识的“根”)的基础上形成用对数与指数式互化的思路来证明积、商的对数的运算性质。实践表明,利用微课分解难点,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根”的做法,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证明积、商的对数运算性质时效果令人兴奋,课堂学习也轻松、高效。
2.“延伸课堂”,扩充课堂容量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数学基本功差的学生往往会花大量的超出预算的时间去探讨,造成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尤其是在概念多、作图、数据处理的课堂教学中,中职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熟悉、理解、构建知识,在观察、归纳上也显得较为困难,在技能的掌握上也需要反复练习。在统计的初步教学中由于新概念多、处理数据量大,若不延伸课堂往往出现寸步难行、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但通过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在用样本估计总体一节的教学中,以学生感兴趣的某明星的声音作为话外音,说明样本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的概念及公式,把该部分播放PPT的过程录成视频,然后以动画的形式让《奔跑吧,兄弟》中的邓超代表男队,用计算器求出数据的样本标准差,让Baby代表女队用计算器求另一组数据的总体标准差,使计算过程清楚展现出来,最后给出两道相应的练习题(给出答案),把两段视频合成制作成微课,在课前供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公式,通过练习掌握了计算方法,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对两个概念进行区别,明确其意义,在学生展示成果、讲解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即可。这样的课堂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借助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就能顺其自然了。
(二)课堂运用微课,让学生学得深入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中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关键环节。刚好微课可利用声音、画面、情景等以视频、游戏的形式来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在看、玩中学习和思考,再者微课时间不长,完全适合中职学生的特点,牢牢吸引其注意力,牵引其思路,启发其思考。在三角函数值符号一节的教学中,制作一个指针在轮盘上转动的视频,以抽奖游戏的形式(利用视频的暂停性)让学生讨论sina的值在各象限中的值的符号,这让学生很受用,都争先恐后地参加,有了如此好的开头,教师再巧妙地引导,引发学生思考知识的本质,在如此自然中,学生就抓住了sina的值由符号y决定,既能突显出知识的内涵,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又可以孕育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真正翻转数学课堂。
2.建构知识,释疑解难
数学的教学内容相当一部分抽象难懂,繁复枯燥,压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令学生望而生畏,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障碍。在这类内容的教学中学生都存在畏惧心理,自主性大打折扣,表现为想学却有心无力,对知识的探讨难以进行。此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打破教材的“一刀切”,利用微课对知识点进行分解,把抽象繁复枯燥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可视化,找准学习的“引擎”,让学生逐个知识学习,达到厚积薄发从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利用微课来教学是再合适不过了,不但可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而且让学生清晰点、线、面的关系,几何体的割补、平移、组合。通过对一个个知识点的突破,完成一个知识体系的构建,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研讨更顺畅、更深入。如在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教学中,把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通过动画让憨豆先生摆弄几何图形的形式出现,通过线条的平移、颜色的变换、明暗对比等突出知识的“引擎”,使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一个微课就可以完成一个知识的构建,既有知识点的理论升华,又有知识点的完整性。又如简单组合体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通过手机拍下日常常见的实物并抽象出相应的几何体,对这些几何体进行分割理解,尝试求其表面积和体积,教师把学生拍的素材以及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图形的割补、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制作成视频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可以达到要求,能够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困难、讨论参与面不广和深度不够的问题。
3.启发探究,构建学习方式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益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但中职学生却普遍存在学习方式不科学的现象,习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看别人做。因此在探讨问题尤其在分组讨论时经常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微课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令学生在课堂做到“三动”,即动口、动笔和动脑。由于微课具有暂停性、重复性,学生在课堂上可通过手机进行自主学习,更加人性化,完全改变传统的由教师统一控制、统一进度、不能人人兼顾的情况。运用微课可以达到分层的效果,学习进度快的同学可以开展更深入的学习、探讨。学习慢的同学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索,甚至可倒回前面的微课重温知识再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就避免出现等和赶的现象,令每一个层次、每一个学生都能据自己的实际得到最好的发展,课堂自然就活跃起来,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学生会形成正确的学习行为和认知取向,“三动”的习惯养成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奠定基础。另外,微课的核心是视频,它比一般的教学媒体技术更具启发性,更能引起对问题的探索,利于创造合作化学习环境和探究性学习氛围。同时微课内容较单一,主题突出,以问题为线索,促使学生通过分析、质疑、探索、创造等方式完成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搜集资料,交流互动,独立思考,以解决问题,从而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数学能力,参与课堂的讨论、探究。
(三)课后运用微课,让学生学得全面
学生上完课后,通常把课本晾在一边等到下节课才会去打开它。所以数学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采用“互联网+微课”的形式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高的效益。微课加上互联网就是一种在线学习,它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教师也可布置相关的练习,还可以把课堂的重点、难点进行“重播”,甚至是针对性更强、层次更分明、具有拓展延伸性和点拔性的讲解。其中一大特点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辅导学生复习、学习,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堂上教师不能面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辅导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鼓励,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这个环节用微课可以促使学生复习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技能,促使学生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
三、微课运用反思
微课能扩充课堂容量,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快乐,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整,学习方式更科学,教学效益更高。但是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比如,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微课都感兴趣,也不是所有学生都按照课前、课堂、课后这样的程序通过微课来学习。那么怎么把学生从众多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吸引过来,又怎么做到深入浅出,分解难点,切中学生的学习困难?这是运用微课教学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教学资源是最令数学教师头疼的问题,一个微课从选题、设计,到视频的制作、练习测试等一系列的工作,单凭一个教师是很难完成的,更何况要对中职整个数学教材进行设计制作,保证及时更新,这必须要集体的辛勤和智慧,也需要学校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更需要时间的沉淀,实践的检验,反复修改完善,才有可能形成有效、丰富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