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与某些教育观

2017-01-11 20:10王丛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事业成功农夫寓言

王丛

忽然想到,寓言“守株待兔”似乎与概率进而与当代的教育有点关系。

“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则寓言的寓意,向来被概括为讽刺妄想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但我却以为,这样概括似嫌稍浅。

这则寓言实际上涉及到概率的问题。依相关解释:概率,是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不可能再发生的事称之为“偶然”;可能再发生的事称之为“或然”,可能再发生的事发生的次数有多有少,可能性也就有大有小;完全可能再发生的事称之为“必然”。把偶然发生的事当作必然,或者把必然发生的事当作偶然,都会产生悲剧。农夫捡到一只因奔跑撞到树上而死的兔子,是偶然的,不可能再发生的,“兔不可复得”。农夫的悲剧就在于把偶然当成了必然,以为兔子会接连不断的撞上来给他拾取,所以“身为宋国笑”。

由此就想到当下的教育。

为什么要让孩子受教育?按宏大叙事,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合乎社会规范的人,社会需要的人,亦即人才;按私人叙事,是让孩子生活得好——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组成个好家庭,养育个好儿女,一生都幸福。而这一切的起点,是要有个好成绩。所以,学生成绩不好,特别是因为不努力而成绩不好, (下转59页)(上接49页)往往要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甚至逼迫。

这往往引起学生的不满:怎么着还不活一辈子?非得读书、非得考学?

当代的教育理念也迎合了学生的需要,强调教育民主,强调智育多元、教育多元。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因材施教,避其所短而扬其所长。他们共同列出的证据大概有: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没有念完大学,普京在学校成绩并不好……最典型最有说服力的则是:两个孩子,同学,但一个成绩优异,考上名校;一个成绩糟糕,未能升学。但结果是,成绩不好的当了大老板,成绩好的给他打工。

按说古老的因材施教和时髦的“智能多元”都不错,但有个前提是学生要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另辟蹊径,若是拿成绩不好成为大老板作理由偷懒不学习,那却是“歧路亡羊”了。成绩不好而事业成功的学生,与学习成绩好而事业成功的学生比较,哪方面的概率更大?当然是后者。成绩不好的学生事业有成,当了大老板,等于是农夫捡到“触株而死”的兔子。拿这个做例子放任学生偷懒不学习,等于是教孩子“守株待兔”。这样的教育就是教学生“守株待兔”的教育。但今天这样的教育却没有人笑,反而都觉得有道理。

猜你喜欢
事业成功农夫寓言
团结与协作,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
时装寓言
农夫和蛇
农夫和蛇
论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心灵幸福与阅读无关吗?
寓言的马甲
回归自然做个城市农夫
回归自然做个城市农夫
事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