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玉民
先附上一则学生例文:
今天第二节课,是我最爱上的语文课。上课前3分钟,老师就板书了课题《蝙蝠和雷达》。我兴奋地想:昨天的语文课老师夸我表现得非常出色,这节课我肯定也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首先老师让我们读课文,我把手高高举起,企盼老师第一个叫到我,可没想到老师却叫了王浩甜。在王浩甜读的时候,我仍自信地想:下一个肯定叫我,可结果老师接二连三都叫了别人。课文读完了,老师也没叫到我,我不禁叹了一口气:“那就等下一个问题吧。”
读完了课文,老师让我们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我最善于回答这样的问题了,于是,我又信心满满地举起了手。眼前似乎浮现出我以前回答这类问题时,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热烈掌声的情景。可当我看到老师的目光时,我才感觉这个问题找我回答是不可能的,因为老师都没往我这边看,就找了赵精松。赵精松回答完,老师说他回答得不够准确,便找人来补充,我一看机会又来了,便又举起了手,可丛老师又叫了肖依晴。接着老师又提出了:科学家共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都发现了什么?为了能保证老师叫到我,我不停地举着手,甚至内心祈祷:“苍天呀,大地呀,让老师给我一次机会吧!”可不知为什么,老师似乎把我当成空气,一直到最后也没叫我。我的心一下子失落到底。
课文很快就要结束了,老师打算找两名同学合作,到前边把雷达探路的原理画出来。我感到非常有趣,所以我又一次兴奋地举起了手,甚至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我惊喜地发现老师的目光终于抛向了我这里,我兴奋得好像踏上了一朵幸福的云,可万万没想到老师却叫了我的同桌。顷刻间,我的小心脏就碎成了二维码。这一次,我是彻底失去了信心,就偷偷地捂着脸哭了起来,心里抱怨到:“为什么不叫我,为什么不叫我,我又没做错事,难道老师永远都不叫我了吗?”这时我同桌听见了我的哭声,就问我怎么了,我也不回答她。后来同桌就告诉了丛老师。丛老师走到我身边问我怎么了,我实在忍不住边哭边说:“你没叫我。”可丛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对我说:“张鸿涛,不管因为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知道吗?”“嗯”,我擦了一下眼泪勉强点了点头。
下课了,老师就让我把此时的感受写下来,我想:这真是让我焦急的一节课。
这篇习作就是我上完课后,利用业余时间让孩子写出的习作。其实那天,孩子哭得满脸泪珠,当时我的一句“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确让这个孩子的情绪有些稳定,但是要想让他完全静下心来完成接下来的拓展阅读肯定不行了。可再在这件事上花费时间教学任务肯定会受到影响。怎么办?几秒钟过后,我突然觉得语文课不应该是焦急,因为课标提到过人文关怀是语文课程的前提。于是,我灵机一动,就把刚刚进行的拓展阅读改为了说话训练,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上课发言,老师叫不到你怎么办?没想到这个问题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刘香怡说:“我会一直等,因为老师说过第100次失败还会有101次的成功呢!”于泽涛说:“可以听听别的同学发言,如果和我的相近就可以了。”王宇畅说:“可以课下和老师交流,让老师课堂多给我展示的机会,也可以给老师写一封信。”蔡天贺说:“要相信老师,只要坚持,老师一定会叫到你”……看到同学们的发言已逐渐明朗,我便顺势总结:“说实话,老师特别喜欢上课爱发言的孩子,因为强烈的表现欲望说明这样的孩子有上进心,自尊心强。爱拼才会赢。不过,课堂上时间有限,老师很难做到节节课都能给每位同学一次发言的机会,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坚信只要你时时把握机会,珍惜机会,就一定会得到机会。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说到这里,我又看了一眼张鸿涛,却发现他不但坐得板直,而且还举起了手,我叫他回答,他坚定地说:“老师,我一定听你的话,记住这次教训。”
上完了这堂课,我想:面对课堂突发事件,在教学设计上,我灵活地插入了一个似乎与教学毫不相关的内容,虽有些偏离主题,却和孩子有了一次走进心灵的对话,也让孩子们掌握了一些情绪自控的方法,减少了因缺乏调控而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还创设了一种同伴互助的氛围,为班级和谐共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在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