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器

2017-01-11 17:03
收藏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龙形龙首磨光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夏代(公元前2070-1600年)

高16.5厘米 宽12厘米

盾牌形,面微凸起,正面以长方形绿松石石片规整地镶嵌成兽面纹。铜牌两侧上下有相互对应的四个半圆形孔,可系绳。该铜牌制作考究,在背面没有任何依托的情况下由几百块绿松石镶嵌而成,历经3000多年未松动一块,显见其镶嵌工艺技术之高超,是极其罕见的艺术珍品,更是我国已发现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它的发现标志着在夏代,我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镶嵌工艺。

镶粘绿松石龙形器 夏代(公元前2070-1600年) 长64.5厘米

全器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嵌粘在有机纤维上。绿松石龙形器出土时放置于墓主人骨架之上,龙身略呈卷曲状,中部起脊。巨头、卷尾、凸目、尖鼻梁,腹两侧有卷云纹。龙首形象为“臣”字形,是商周青铜器非常流行的兽面纹样的早期形象。是目前为止所见形象最为生动、器型最大的绿松石龙形器。可称为中国第一龙。该龙及相关的发现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七孔玉刀 夏代(公元前2070-1600年) 长65厘米

青玉质。玉刀呈梯形,上窄下宽,通体磨光,背上横排七个圆孔,两侧饰有对称的齿形六个,两端第一与第二孔间刻有菱形几何纹,七孔之左、右、下方刻有双线纹。玉刀为夏朝高级贵族朝聘礼器,质地细腻,通体磨光,为研究夏代的制玉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玉璋 夏代(公元前2070-1600年) 长48厘米

玉质呈乳白色,通体磨光呈长方形,首与阑部较宽,中间较窄,首部顶端作锐角形内弧,成双夹。阑上刻有细直纹。后部两阑间有扉牙,柄部较窄,中上部有一小孔,器身光滑,质地细腻,堪称艺术珍品。玉璋为我国古代贵族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

玉虎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 长16.5厘米

青玉质,虎圆雕,作爬卧状。头部下垂,咧口竖耳,后尾上卷,身上刻画花纹。造型生动,姿态逼真,刀法纯熟。用料恰到好处,虎的耳、颈、背为黑色,头、尾、腹、腿为青色,身背光洁细腻,充分反映了西周时期玉雕工艺的高超技巧,是玉器中的俏色经典。

玉(xiao)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 高4.6厘米

浅黄玉质,变体形,昂首安卧,嘴尖下折成钩,两角弯曲,尾部上翘,两足蹲立,头部刻画两眼,身上刻画羽毛。造型古朴,形象逼真。

铁芯玉带钩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 长18.5厘米

玉色青中泛黄。长弧形,龙首形钩,末端为虎首。由九节玉块组成,中心穿孔以铁丝相连,身饰卷云纹。

龙首玉璜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

长14厘米

淡青色玉质。两头为棕色龙首,璜体饰涡云纹。正中有一小穿孔。做工精良,造型别致。

龙首玉带钩

东汉(公元25-220年) 长11厘米

青玉质地。长条形,背一圆扣钮,钩端龙首作回望状,颈身结合处有三条弦纹。身部从窄到宽向上拱起,上饰四道凸棱。

透雕龙凤纹玉

东汉(公元25-220年) 长7厘米

弧角长方形,内一圆孔上饰龟背纹,外透雕龙凤纹,龙凤身体盘卷,龙头凤尾为褐色。布局对称合理,造型美观,制作精细。

龙首白玉勺

东汉(公元25-220年) 长8厘米

青白玉质。勺柄高曲,运用俏色手法雕出黑色龙首形象。刀法流畅,构思精妙。

伏人玉环

东汉(公元25-220年) 长12.9厘米

白鸡骨玉雕成,外侧镂雕四人伏其上。伏人脑后饰重发卷。巨目大鼻,脊背高拱,四肢环抱,双腿成鱼尾状。刻画生动,伏人头部形象以往少见。

玉蝉 东汉(公元25-220年) 长4.5厘米

蝉状,凸目,双翅。玉蝉为汉代丧葬口含玉器,蝉被古人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蝉自幼虫变为成虫,历经嬗变而飞升,传说死后口含蝉可以枯而不朽,也有再生之意,表达了古人死后极乐升飞的意愿。

玉卧猪

东汉(公元25-220年)长11.7厘米

卧状,圆雕,汉八刀技法雕出耳、鼻、目尾等。

白玉杯

曹魏(公元220-265年)

长11.7厘米

圆筒形,下带圈座,直口,平沿,深直腹,圆底,圈足。通体光亮。玉质莹润细腻,以纯白和田玉琢成,杯壁厚薄均匀,是一件当时艺术水平较高的玉雕工艺品。

玉辟邪

北魏(公元493-534年)

长4.3厘米

卧状,四肢屈升,昂首,圆腹,丰臀,断尾,五官琢制清晰,是洛阳北朝时期少见的玉器类型。(责编:辛友)

猜你喜欢
龙形龙首磨光
美育之窗
求解Laplace方程Cauchy问题的磨光化方法
广东省东江龙形拳源流历史发展研究
浅谈龙形图案的演变以及在服饰中的应用
龙形觥的历史发展及其纹饰分析
The Best Glasses for Your Face Shape
利用构造深度评价沥青面层的松散与磨光程度
龙首洞
基于维氏硬度的粗集料磨光值衰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