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棉区棉花生产措施亟需改进(下)
本栏目由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主办
棉花大小行种植与等行距种植各有特点。大小行种植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大行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利用小行增加密度;等行距种植的特点是,棉株能够均衡生长,更均匀利用地力。从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来说,没有依据证明“大小行”与“等行距”谁更好,现在建议改大小行种植为等行距种植,主要是为了适应采棉机械化的需要。
现在人工的采棉成本高,而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采棉工也会越来越少,实现机械化采棉是必然方向。现在比较成熟的采棉机械都是针对76厘米等行距设计的。所以,我们要实现机械化采棉必须改变现在的大小行种植模式,改为76厘米等行距种植。可采用76厘米等行距播种机进行机播;地膜也应由原先的90厘米幅宽,改为120厘米幅宽。这样棉田覆盖度可由64.3%提高到78.9%,提温、保墒、抑盐的效果会更好。另外,中耕机具、施肥机具都要做相应改革。
该区棉花生长期间一般不浇水,这既与当地灌溉条件不好有关,但主要还是观念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棉花耐旱不需浇水,致使干旱年份棉花减产严重。
(一)棉花高产需要灌溉的原因
1.棉花是耐旱作物,同时也是耗水较多的作物。所谓棉花耐旱,是由于棉花根系发达,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加之,其开花结铃期较长,一般的旱情棉花不会绝产。但棉花要高产必须满足其水分需求。据调研,667平方米产籽棉150~225千克时,每生产1千克籽棉需耗水1800~1900千克;667平方米产籽棉225~250千克时,每生产1千克籽棉需耗水1480千克~2114千克。每667平方米棉田每天耗水量,苗期为0.5~1.5立方米;蕾期为1.5~2立方米;花铃期为2.5~3立方米,最高的达5立方米;吐絮期2立方米以下。
2.该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棉花需要浇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降雨50%~60%集中在7、8月份,其他的时间降水常不能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6月份,降水很少,常导致棉花打不好“架子”,后期也常出现秋旱,导致减产严重。
(二)棉花最重要的灌溉时期
棉花灌溉以蕾期、初花期雨季到来之前的灌溉最重要。此期受旱,棉株生长受抑制,影响棉花发棵和现蕾。一般田间持水量(0~60厘米土层)低于60%,就要及时灌溉。花铃期是需水高峰期,常年此时正值雨季,一般年份可不必灌溉,但若遇干旱年份,要浇水1~2次。吐絮初期,棉株蒸腾强度仍比较大,高产棉田单株结铃量大,仍有大部分棉铃在成长和充实,此期常年秋高气爽,雨量少,补水有利于防止棉株早衰,促秋桃发育,增加后期铃重。但最后一次浇水不能迟于9月中旬,以防贪青晚熟。
目前当地棉花追肥存在三方面的误区:一是为了省事将化肥浅追或直接撒在棉田;二是担心化肥离棉株远,不起作用,追肥时紧贴棉株;三是追肥后怕下雨,认为追肥后下雨易死苗。
(一)化肥浅追或撒施错误的原因
追施的化肥一般是尿素,掺混肥中的氮肥一般也是尿素。尿素只有转变成氨态氮才能被作物利用。如果将化肥直接撒在棉田表面,转变成的氨态氮就会挥发到空气中。所以,追肥一定要用化肥深施机具,将化肥施到10厘米土层下。
(二)紧贴棉株追肥错误的原因
棉花根系吸收肥料功能最强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而不是大侧根。棉花到开花前后,主根已入土100~170厘米,深的达185厘米以下,横向扩展到50~70厘米,根系已在行间交叉,吸肥最旺盛的部位集中在离棉株30厘米左右的区域。所以,紧贴棉株追肥效果不仅不好,而且会将棉花大侧根拉断,影响棉花生长;正确的追肥方法是,将化肥施在离棉株30厘米左右、深10厘米的土层中。
(三)追肥后死苗不是因为肥料
追肥后遇雨更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追肥后下雨死苗,不是因为肥料,而是因为追肥紧贴棉株,伤根重,加重了棉花枯、黄萎病危害。
打顶心是减少脱落,增铃重,促早熟的有效措施。它可以调节有机营养的运输分配,使蕾铃能够得到较多的营养物质。打顶心要掌握好时机。打顶过早,不仅会造成赘芽过多,上部果枝伸展过长,影响通风透光,而且还限制了果枝数和果节数,减少了有效蕾铃,不能充分利用有效季节。打顶过晚,起不到调节养分分配的作用,使上部出现空果枝或结一些无效桃。该区一些棉农,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棉农,易犯打顶过晚的错误,仍然沿用“立了秋,把头揪”的习惯,浪费了地力,使上部果枝伸展不开,秋桃少。正确的打顶时间要依据“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枝到看长势”的原则灵活掌握。所谓“枝到不等时”,就是单位面积果枝数、果节数达到了计划的数量,就要及时打顶,一般打顶时667平方米果枝数应达到5万个左右。所谓“时到不等枝”,就是有效现蕾终止期到了,即使果枝、果节数不够也要及时打顶,该区有效现蕾终止期为7月25日。所谓“枝到看长势”,就是把握好“凹顶早,冒顶迟,平顶小打正当时”的原则,使打顶后棉株还要保持一定的长势,不能等棉株已经出现严重衰退现象时再打顶,一般薄地早打,肥地晚打。
综合上述原则,在该区现有地力、密度条件下(每667平方米3000~5000株),打顶时间一般在7月15日左右,最晚不超过7月25日。打顶要打小顶,即打去一叶带一心。
(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