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持续低迷后市或继续走“下坡路”
随着新季玉米陆续上市,玉米价格连续下跌,市场低迷的现状凸显。专家表示,由于国储玉米库存高,去产能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导致价格走低的主因。今年北方大部分地区大旱,玉米产量受到影响,除去施肥、打药、种子、收割等费用,农民几乎等于白忙活。
国庆期间,笔者在山西省、陕西省等地发现,受玉米临时收储取消政策影响,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其中,山西省长子县、临汾市多地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下跌至1.4元/千克,较去年同期下跌30%~35%。
山西省临汾市农民王平虎今年种了0.8公顷夏玉米,但1.4元/千克的价格,成了压在王平虎心里的石头。王平虎说:“今年山西省的玉米丰收了,也意味着农民们辛苦一年的劳动有了结果。现在干玉米收购价大概是1.4元/千克,有的甚至还不到,总体来说今年玉米没有天灾人祸,平均每667平方米能收500千克左右。”
那么500千克玉米是什么概念呢?王平虎说,旋地钱、种子钱、化肥钱、打药钱、收割机钱……基本上光种地成本就快600元了,按每667平方米玉米卖800元计算,也就是说每667平方米地盈利也就200元了,并且人工费还不算。
自2008年以来,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除了拉动国内玉米价格逐年攀高以外,更是导致近年来玉米库存逐年增加,从而也造成国储库存难以得到有效消化。
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佟屏亚说,截止到目前国家手中仍有2.5亿吨左右玉米,足够全国一年多玉米用量,国际玉米供应同样出现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巨量的国家储备库存需要消化,而消化前提就是价格走低,相关产品需求增加,苦的还是农民。
“每吨玉米每年库存成本高达250元左右,按此计算,目前2.5亿吨玉米需要付出的库存成本费就高达650亿元。这种堰塞湖式的库存量将给国内玉米市场带来巨大压力。”佟屏亚认为,取消玉米临储政策是玉米去库存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从目前来看,玉米去库存形势依然严峻。
就玉米下降的主要原因,佟屏亚认为,一是国内的玉米供应压力过大,经过几年的临储收购,库存不断增加,加之玉米丰收,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二是消费需求低迷,养殖业及深加工下游需求持续疲弱,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玉米消费增长乏力。三是替代品进口大量增加,进一步挤压了处于低迷状态的玉米消费,加剧了国内玉米供大于求的程度。
“虽然连年增产,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形势影响,此外,国内外玉米差价拉大,导致进口玉米替代、挤占部分国内市场需求,玉米市场出现了阶段性供大于求的问题,价格迫切需要市场化调整。”佟屏亚认为,受市场供应充足的影响,目前加工企业采购新粮的观望情绪浓厚,后期玉米价格或仍有下降空间。
(耿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