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石慧敏
( 铜仁学院 国际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动态多元化分层教学模式探析
王 芳,石慧敏
( 铜仁学院 国际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受诸多因素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滞后,通过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动态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探析,以期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大学英语;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动态多元化; 分层教学
根据2016年4月7日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和《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显示:位于中西部地区的新建本科院校为249所,占61.79%;位于东部地区的为154所,占38.21%。新建本科院校分布在中国1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布点率达57.82%。在非省会城市布点的新建本科院校有208所,占全部新建本科院校的51.61%[1]。
受地理位置、办学底蕴、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水平相对较低,生源英语水平总体不高,加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中学英语教学模式衔接得不够,未能有效转变其英语教学模式,从而导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相对滞后,教学效果不佳,问题日益凸显。
基于这一现状,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开展大学英语动态多元化分层教学改革的活动及其研究,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2]。教育部高教司[2007]3号文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 “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2]。
近年来,部分高校开展了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改革活动,但这种模式是依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或期末考试成绩,把同一年级的学生分成快班、慢班、基础班、提高班等,其弊端较为明显。首先,学生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较为突出。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其英语成绩提高显著,相反地,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会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其次,传统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不利于英语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这些学生基础差、起点低、自信心不强,加上教师的要求不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见成效,容易导致学生滋生自卑心理,逐步失去努力学习的动力,也就偏离了分层教学的目的。再次,传统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互助与交流。按照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学生认知环节就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之间的互助关系需经历一段时间的接触、磨合之后才能逐步建立,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较小,也会降低学生之间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打破传统的分层教学模式,构建动态多元化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具备两个基本构成要素:第一,动态。相对于传统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保守性、单调性,它具有差异性、导向性、开放性的特点。动态模式实现了由以教师(教科书)为中心、单纯知识传输和技能复制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语言综合技能转变,更为不同能力、不同层次、不同起点的学生提供了有效的选择,教师所制定的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使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由统一性走向个性化的跨越[4]。第二,多元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多种形式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以自由的情境教学模式为基础,多渠道多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作出客观的综合评价,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通过对自身的教学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4]。
图1 动态多元化教学模式按主体分层示意图
(一) 按学生主体进行分层(如下图1所示)学生进校后,依据其高考成绩、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性格特点、摸底考试成绩等综合因素,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学生自愿合作的原则,将学生分成 A班、 B班、C班,其中A班占分层学生人数的20%,B班占分层学生人数的60%,C班占分层学生人数的20%。分层后,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动态多元化模式,教学时间为两年四个学期,将一个学期分成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完成教学后,学生进行分层升降,以学生的综合表现(小组协作、个人表现、小测、英语技能水平、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等)作为升降依据,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效果、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的具体情况申请到其他层次班级进行学习。
分成A班、 B班、C班后,结合学生个人特点实施二次分层。按照学生听力、口语等能力程度,对A班、B班的学生又分为口语、阅读、翻译、写作、听力小组。对C班的学生分为基础小组、提高小组。在培养过程中,把A班、B班综合素质位居全班前10%的学生重新组成若干个教学班,并安排一定学时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综合英语水平。
(二)按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模式下A班、 B班、C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班级里的小组按照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其制定应遵循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策略,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开设的各项活动以全面接受所学知识[5]。
A班:第一学年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锻炼学生的基本素养为目的。在对学生强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逐步拓展学生的应用知识。第二学年,根据学生第一学年的综合情况及每个小组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将专业应用融入教学活动,水平高的学生可考虑增加中国特色的教学内容,如戏剧表演、地方名俗、风土人情等,增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学习,努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交际能力。
B班:第一学年的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素养为准,设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大学英语基础知识来开展。第二学年,结合每个小组学生的综合表现情况加强对学生阅读、口语、听力、写作方面的培养,教学活动可以多样化,如英语角、讲座,辩论、原创性演讲、英语小电影片段的表演等方式。结合部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内容,在培养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C班: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学应建立在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能理解一些英语的日常对话,能进行基本的英语交流,能读懂相对简单的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主要强调识记相应的词汇量,掌握词汇、句子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加强口语、阅读、听力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英语的学习技巧。
(三)按教学活动、方法进行分层
由于每个层次、每个小组的学生心理、潜力、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所以教师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尽快熟悉掌握各层次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也要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英语技能。
A班学生整体英语基础较好,多数来自于各专业的拔尖生,接受英语学习起点较高,有着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自我展现的欲望较强,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安排时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课前准备、课堂展示和课堂讨论等系列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积极参与课堂以及踊跃沟通交流的机会。选择教学方法应围绕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以“讲、议、听、辩”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在英语自然真实场景中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技能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B班的学生一般来自于各专业班级中的中等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和英语学习潜力,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多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例如,在B 班适当采用“任务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相互间的配合和鼓励,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C班的学生一般是来自于各专业班级中的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程度不高,缺乏英语学习的基本素养,甚至极少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英语学习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以激励性的教学方法和过程性的评价方法为主,设计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方面、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有效帮扶,
教学中引入“助教制”、“导师制”等教学组织形式,加强对C班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成果激励的动态化管理,制定适用该班学生的有效教学评价和考核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地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3]。
(四)按评价方式进行分层[4]
传统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下,学生考核方式主要是以终结性评估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状屡见不鲜,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不高,学习兴趣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同时,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这一环节时,往往忽略或者弱化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此,开展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方式,采用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习成绩、网络学习记录以及作业、课堂活动记录等相关内容,实行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周评价、月评价、学期评价等动态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制定详细具体的考核评价标准。同时,为更好地实施动态多元化的大学英语评价,教师首先根据教学评价的内容,制定出科学、完善、有效的教学评价标准,针对在实施教学过程所涉及的目标、内容、方法、方式、策略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动态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考核体系应遵循主客观结合性、可操作性和准确性的原则,要求要素全面、任务明确、等级清楚。此外,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充分提高学生对教学评价考核标准的认知度,充分发挥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指导性作用。
将动态多元化分层教学模式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进校初英语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使学生能在原有英语基础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传统显性分层教学中分层不科学、教学管理难、学生心理失衡等诸多问题。
[1]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7.
[2] Brown,D.H.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4thed.).New York:Longman,2000.
[3] 张凤祥,王小华,严娟,李兰,吴晓玲.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3,(5).
[4] 冯冬惠.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学引入形成性评估的必要性研究[C].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2011.
[5] 陈治云.初探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在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外语教育教学,2015,(1).
A Study on Grad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Newly-built Local Universities
WANG Fang,SHI Huimin
(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Education,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
Grad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s a newly-built local university, the overall level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lags behind due to many factors.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explore grad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newly-built local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and upgrading talents.
college English, newly-built local universities, graded teaching
G642.42
A
1673-9639 (2016) 06-0179-04
(责任编辑 王小聪)(责任校对 王立平)(英文编辑 田兴斌)
2016-04-22
王 芳(1975-),女,土家族,贵州思南人,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 英语教学论。石慧敏(1977-),女,苗族,贵州铜仁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