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华
坚持综改壮大实力构建为农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对山西省忻州市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的调查
杨国华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信息、网络、技术、人才等优势,通过强化保障措施、搭建综合平台、注重运行规范,推动“社村共建”开展。
“十三五”时期是供销合作社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基层供销合作社作为“三农”服务的前沿阵地,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在发展农村现代化流通、服务农民创新发展,把自身的改革理念融入到国家和省、市发展大局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山西忻州市供销合作社突出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革创新,提升服务功能,紧跟“十三五”步调,从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上广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按照中央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忻州市社认真研究,精心谋划,基层社以构建为“三农”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总抓手,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有效地推动供销事业全面发展。
多层次改造基层供销合作社。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基层社综合改革中始终坚持“塑造标杆社、培育示范社、改造薄弱社、重建空白社”的指导思想,大力度推进基层社改造,大幅度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全方位增强服务功能,放大了服务效应。
一是塑造标杆社。原平市上阳武供销合作社始终坚持集体经营的方向,以“四个不”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即为农服务的宗旨不变、艰苦奋斗的本色不丢、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垮、集体经营的牌子不倒。该社先后办起了日用品便民店、农资经销店、庄稼医院、农机配件门市、合作医疗所、农副产品收购站,使周边28个自然村、近2.3万人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像城里人一样的服务,成为山区农民的“贴身管家”。该社先后组建成立了中药材、苗木、蔬果、糯玉米、辣椒、小杂粮加工、养殖等13个分会,使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的组织架构更加完善。上阳武益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培育250亩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顺利通过省供销合作社和省农发办组织的项目验收。该项目的建设可直接带动当地5个乡镇的3万多农民合作经营,辐射本市及周边县种植中药材,年销售中药材5000余吨,成为全国小有名气的中药材生产集散基地之一。
二是培育示范社。今年全市重点培育五台县东冶、城关供销合作社,原平市轩岗供销合作社,忻府区奇村供销合作社,保德县城关供销合作社,代县峪口供销合作社,静乐县城关供销合作社等10个示范社。五台县东冶供销合作社投资280万元,改扩建成1800平方米的商场,引入华联超市经营,经营品种1万余种,年销售1000余万元;原平市轩岗供销合作社引进社会资金共同合作,总投资430万元,建成经营面积1200平方米的“百得润”超市。市供销合作社及时组织全市范围的交流观摩活动,为全市基层社改造起到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改造薄弱社。去年和今年改造薄弱社10个,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五寨县供销合作社设立三岔、韩家楼、小河头、前所、孙家坪供销合作社为示范社,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建设“庄稼医院”,开展引进良种、科技种植、智能施肥、病虫害防治、农机具应用、气象咨询、市场信息服务等,广泛吸纳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盟供销合作社,使农民合作经营的意识得到强化,加快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程。
四是重建空白社。近年来,忻州市供销合作社突出问题导向,列入年度目标的重点任务来抓,计划到2018年实现乡镇供销合作社全覆盖。神池县供销合作社依托政策扶持资金重建了一批基层社,去年已重建2个基层社,今年又重建2个基层社。通过重建空白社,全县基层社已覆盖80%的乡镇,预计到明年将提前实现基层供销合作社全覆盖。
高层次引领专业合作社发展。截至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主要以基层社控股或参股、合作制和合伙经营为主的多元化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617个,入社社员12335户,带动非成员户32440户,入股金额达2.6亿元,有效促进了农民组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在此基础上,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全部成立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2013年又成立忻州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基层社引领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主要呈现出五大亮点:
一是抓示范促规范,专业合作社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一批专业合作社自身体制机制的完善和自身管理的不断规范,培养了14个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和一批县级示范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自愿参加、自主经营、自我服务的组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培育了一批符合标准、管理规范、辐射带动能力强、与农民利益联合紧密的规范专业合作社,其集约化经营的作用日益凸显。
二是抓科技促规模,专业合作社向示范化发展转变。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五寨县供销合作社的前所蔬菜专业合作社积极利用新农村建设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蔬菜节水灌溉科技示范园项目,争取扶持资金30万元,以科技创新服务为切入点,加强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适度规模化发展。实行农民每建一亩标准化大棚财政补贴2000元的扶持政策,发展设施大棚50亩;开展“保姆式”或“菜单式”土地托管系列化服务,提供测土施肥和统防统治托管的土地8000亩、农资化肥直供的有13000亩、农田灌溉托管的有1000亩、“保姆式”托管种植中药材的有3000亩。对于以上服务和托管的项目,聘请县农技站、试验站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技术顾问,主要从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科技研究和诸多创新工作。
三是抓特色促品牌,专业合作社向产业化发展转变。如何充分发掘当地特色优势产品,打造产品品牌优势,拓展销售市场,是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偏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按照县政府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根据当地海拔高、温差大、土地疏松适合种植土豆等特点,依托省农科院合作建立“千亩种薯繁殖基地”。以此为依托,组织全乡37个自然村的1536个农户,成为合作社的成员。同时培养科技示范户60个,大力发展产业化特色种植,使全乡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由4500亩发展到1.7万亩。由于产品个头大、色泽好、品质优,注册了“峪佳”牌商标,与市场有效对接销售,仅此一项为全乡人均增收1700元。还有岢岚和代县的红芸豆、静乐藜麦、神池胡麻油已形成特色产业。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32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产品12个,55个合作社与超市、批发市场、学校等建立稳定产销关系,步入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的轨道。
四是抓质量促创优,专业合作社向社会化生产转变。农民习惯于耕地种田以粮为主,老传统需要改变,旧观念需要更新。原平市王家庄供销合作社与班政铺村合作,吸收30多个农民经纪人和200多个农户注册成立了常青苗木专业合作社。在省、市林业、科研部门的指导下,苗木品种发展到云衫、杜松、金丝柳等五大系列40多个品种,全村育苗面积1200亩,占到2350亩耕地的51.6%,年收入510多万元,占到全村总收入的50%以上,被忻州市授予“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有岢岚阳光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现代科技新成果,建成占地50亩、35幢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在高寒地区种植意大利生菜、京华油菜、法国西芹等蔬菜,使全村人均增收4000元。这种土地相对集中,生产过程相对集中,产品销售集中的作法逐步成为社会化生产的典型范例,潜移默化地引导小生产向社会化生产发展转变。
五是抓培训促管理,专业合作社向组织化发展转变。市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引领作用,先后举办了7期农产品流通经纪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电子商务培训班。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全市1100多名来自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开展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有效促进了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组织专业合作社走向市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忻府区供销合作社专门组织了90名合作社负责人赴太原参加首届农特产品博览会,开拓了参会人员的眼界,增长了见识,促进了农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又组织了32名合作社代表赴北京参加和观看了全国总社组织的名优特产品展览会,参展的核桃、梨、小米、甜玉米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扩大了忻州市农产品在全国的影响。原平、河曲、代县等县也积极组织专业社大户加入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通过举办培训班、发布市场信息、指导生产经营,增强了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向健康有序发展。
高档次发展现代经营业态。全系统坚持把规范提升作为重点管理,结合市政府下发了《忻州市农村便民连锁商店管理办法》,对已经建成的1075个便民店推进后续管理。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根据《管理办法》,指导基层供销合作社便民连锁商店建立健全诚信承诺、质量追溯和进货准入等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店长、店员培训工作,及时更换便民店门头标识和标牌、服务设施,促进了经营行为的规范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全系统有26个获得全省“五星级便民店”称号、有56个获得全市“四星级便民店”称号,有290多个便民店在日用品经营的同时开展了农资销售、农副产品和废旧物资收购、代理话费、夜间药店等综合服务,发挥了“一店多能”的作用,进一步放大了服务功能和服务效应。
市、县两级电子商务建设初具规模,将带动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向纵深发展,架起城乡农产品和工业品链接的“现代桥梁”。目前,基层电子商务终端已发展到1080多个,便捷的现代流通新业态,线上线下互动,为农民生活生产打通了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农资供应“最后一公里”。
实践证明,精准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常态,努力夯实供销合作社为三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基础,全面提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为农、务农、姓农,真正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坚定自我革新,创造性地推动综合改革,具有广阔的前景。
“改造自我,服务农民”是基层社推进综改的准确定位。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和服务“三农”的要求,基层社必须加快体制机制的转换,从“领导”到“指导”、从“坐门等客”到“主动服务”从“单一流通”到“参与生产经营服务”的工作方式转变,“凤凰涅槃”、“二次创业”,从传统的门店经营到发展连锁经营,从一买一卖到综合服务,从单一供销合作到生产、流通、信用全面合作综合发展,逐步从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边缘”走向为农服务的中心舞台,成为“以商活农”的重要载体,展示新的形象和新价值。进一步创新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努力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发挥优势,激活要素”是基层供销合作社增强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基层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通过整合、转换、合作、联合等方式,突出当地特色产品优势要素,集聚社会力量要素,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初步探索形成一网多用、融合并联、上下贯通、遍布乡村的农村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当前,供销合作社必须抓住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的新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要素整合力度,积极搭建政策平台、组织平台、服务平台,为推动“三农”科学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理念,互助合作”是基层供销合作社体现自身价值活的灵魂。探索服务“三农”的新途径,出路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纵观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实践,时时反映着创新的理念,处处闪现着改革的精神。供销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从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发展电子商务的网络和平台,到开展大田作物服务、探索信用互助合作、提供农村社区化综合服务等等,都是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体现了“供销人”为农服务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展现“创新—创造—创业”的时代风采。必须坚持创新驱动,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想农民所盼,解农民所难,服务“三农”是供销合作社活的灵魂,服务能力决定自身价值的高低,核心是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
“贴近服务,农民满意”是衡量基层供销合作社前途命运的起码标尺。取得服务“三农”的新成效,根本在于把服务做到农民的心坎上。看服务“三农”是否收到成效,关键是看农民群众是否满意。近年来,他们始终把供销合作社办成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把自身前途命运与息息相关的农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基层社的干部职工常常与农民一起摸爬滚打,共同出力流汗。供销合作社职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架起了党和政府沟通群众、服务农民的桥梁。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民,改造自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思想上尊重农民,在感情上贴近农民,在行动上服务农民,围绕农民所思、所忧、所盼去办实事、解难事、做成事,真正把形象印在农民的心坎里,把政绩刻在农民的口碑中,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作者系山西省忻州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