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强(XIE Qiang),曹明杰(CAO Ming-jie),陈 玲(CHEN Ling),徐添天(XU Tian-tian)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滁州 239000)
1 501份中段尿标本分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谢 强(XIE Qiang),曹明杰(CAO Ming-jie),陈 玲(CHEN Ling),徐添天(XU Tian-tian)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滁州 239000)
目的 了解某院中段尿标本分离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菌治疗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临床送检的中段尿标本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 501份中段尿标本共检出病原菌6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51株,占22.95%,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56株,占69.30%,其中大肠埃希菌占45.44%;真菌51株,占7.75%。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较大,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2.84%、41.67%和33.33%,ESBLs菌株的耐药性高于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结论该院中段尿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
尿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抗药性,微生物; 合理用药
尿路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泌尿系统感染。文献[1-2]报道,约40%~5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1次泌尿系统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患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都在增高。中段尿培养是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手段[3]。为了解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送检中段尿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现报告如下。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 本院2012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1 501份临床送检的中段尿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去除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
1.1.2 试剂与仪器 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和其配套的NC50和PC33鉴定药敏卡,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板条。
1.1.3 质控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粪肠球菌ATCC 2921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和培养 标本的采集与培养参照第3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1.2.2 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 中段尿培养的阳性标准:以革兰阴性菌菌落数≥105CFU/mL、革兰阳性菌菌落数≥104CFU/mL。培养阳性的标本再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和其配套的NC50和PC33鉴定药敏卡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所有菌株的药敏结果均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2判断标准[4]进行判断。药敏结果中的中介归入耐药。真菌鉴定采用梅里埃API板条进行鉴定。
1.2.3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 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全自动细菌分析仪根据药敏结果自动判断产ESBLs。
1.3 统计方法 应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1 病原菌分布 2012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该院共送检中段尿标本1 501份,分离病原菌6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51株,占22.95%;革兰阴性菌456株,占69.30%;真菌51株,占7.75%。见表1。
2.2 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情况 56株CNS中检出耐甲氧西林CNS (MRCNS)45株,占80.36%。其中主要的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见表2。
2.3 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情况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2.84%、41.67%和33.33%。上述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3,其余革兰阴性杆菌的具体药敏结果见表4。
表1 临床1 501份中段尿标本分离病原菌及构成
表2 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
/:未检测
表3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天然耐药
表4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
-:天然耐药;/:未检测
医院检验科2012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共收到中段尿培养标本1 501份,检出病原菌658株,阳性率43.84%,高于蔡辉等[5]的报道。该医院3年中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30%,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45.44%)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属细菌;革兰阳性菌中以肠球菌属(10.18%)和CNS(8.51%)为主,其中肠球菌属中以粪肠球菌(5.01%)和屎肠球菌(4.56%)为主;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4.56%)为主。此结果与国内外有关文献[5-8]报道一致。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2.84%和41.67%,低于国内的有关报道[6,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非产ESBLs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产ESBLs株,可能与非产ESBLs株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有关。在非产ESBLs株中分别检出产碳青霉烯酶的大肠埃希菌2株和产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3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ESBLs株对除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外的其他监测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5.00%,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 6.33%,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为6.33%,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氨曲南的耐药率>70%,所以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可以选择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3.00%,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仅为1.42%,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均<15%,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8.51%,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30%,所以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选择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本组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可能与临床医生常经验性选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产生耐药性有关。因此,临床医生在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避免选择喹诺酮抗菌药物。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5.00%,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20.00%,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氨曲南耐药率较高;非产ESBLs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0.71%,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14.29%,对除青霉素类外监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6.00%。其余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非发酵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细菌检出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敏感,敏感率为91.67%;而不动杆菌属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非发酵菌中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本院中段尿培养的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和CNS为主。肠球菌属和CNS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最高,仅检出4株呋喃妥因耐药的屎肠球菌和1株万古霉素耐药的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65%,提示有>60%的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联合氨苄西林无协同作用。由于呋喃妥因价格便宜且肠球菌对其敏感性较高,临床发现泌尿系统感染肠球菌时经验性用药首选呋喃妥因。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及各种侵入性治疗的广泛开展,一般认为由非致病性CNS引起的医院感染明显增多,且存在较高比例的多重耐药。本组监测结果显示,CNS中MRCNS的检出率为80.36%,高于有关文献[10]报道。CNS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利福平较敏感。目前,真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也越来越多,本组调查结果显示,由真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占7.75%。
综上所述,泌尿系统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其是大肠埃希菌,且存在多重耐药性,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1] Dielubanza EJ, Schaeffer AJ.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women[J]. Med Clin North Am, 2011, 95(1):27-41.
[2] Nicolle L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the elderly[J]. Clin Geriatr Med, 2009, 25(3):423-436.
[3] Laupland KB, Ross T, Pitout JD, et al. Community-onse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 population-based assessment[J]. Infection, 2007, 35(3):150-153.
[4]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S]. CLSI, M100-S22, 2012.
[5] 蔡辉,张肖,陆峰泉,等.1 151例中段尿培养病原菌构成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1):38-42.
[6] 戴媛媛,鲁怀伟,常文娇,等.某院2009~2011年尿培养中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3):258-262.
[7] Eriksson A, Giske CG, Ternhag A.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Staphylococcussaprophyticusas a urinary tract pathogen: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 among urinary samples analysed during 1 year at a major Swedish laboratory[J]. APMIS, 2013,121 (1):72-78.
[8] 马旭东,杨志刚,张飞.前列腺增生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6):399-402.
[9] 吴芳芳,许纹,杨乐园. 962例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检验医学,2014,29(8):806-808.
[10] 邵敏伟,梁艳,周庭银. 2991份中段尿培养病原菌种类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2009,19(15):2044-2047.
(本文编辑:孟秀娟)
Distribution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pathogens isolated from 1 501 urine specimens
(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uzhou, Chuzhou 239000, China)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2.018
2016-03-20
谢强(1982-),男(汉族),安徽省滁州市人,检验师,主要从事细菌耐药研究。
谢强 E-mail:xieqiang0912@163.com
R969.3
B
1671-9638(2016)12-09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