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芹,贾 君,凡军民,陈 庶(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育种与驯化〉
海鲜菇优良菌株筛选和栽培营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谢春芹,贾 君,凡军民,陈 庶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为了研究6个海鲜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将性状优良的菌株栽培到3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中,测定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菌丝生长速度、现蕾、子实体形状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的菌株间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同一菌株在不同配方培养基中的菇形和产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海鲜菇菌株在配方Ⅲ的培养基中,菇形优美、产量高,商品菇的生物转化率达95.6%。
海鲜菇;菌株;筛选;营养条件
海鲜菇 [Hypsizygus marmoreus(Peck)H.E.Bigelow],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玉蕈属(Hypsizigus),又称真姬菇、斑玉蕈,菇形美观,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因具有蟹香味而闻名,是近年来风靡菌类市场的珍稀菇种[1]。每100克鲜海鲜菇中含水分88%、粗蛋白3.0 g、粗脂肪0.08 g、粗纤维1.03 g、碳水化合物7.4 g、灰分0.70 g、维生素B10.64 mg、维生素B25.84 mg、维生素B6186.99 mg、维生素C 13.8 mg。海鲜菇中的蛋白质含17种氨基酸,占干重13.27%,包括人体所必需8种氨基酸,经常食用海鲜菇的人可以预防衰老,延长寿命,而且海鲜菇具有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1-3]。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于海鲜菇的研究涉及范围较广,但其研究重点仍在培养条件和营养组分方面[2],该试验进行了不同栽培营养条件对海鲜菇出菇生长影响的研究,以期为海鲜菇高效、优质的工厂化栽培提供实践和理论指导。
1.1 菌种及来源
供试6株海鲜菇菌种分别来自江苏、福建、上海和山东的大学和研究所(表1)。
表1 海鲜菇菌株和来源Tab.1 Strains and source of Hypsizygus marmoreus
1.2 菌株生长性状的测定
1.2.1 母种培养基配方和制备
试验采用加富PDA培养基,按常规方法进行平板培养基的制备[4]。
1.2.2 接种与培养
按无菌操作要求将保藏的菌种接种在加富PDA培养基平板上,然后将平板放入人工智能培养箱内培养,培养条件为温度22℃,空气相对湿度(RH)60%~70%,避光[5-6]。
1.3 优良菌株栽培培养基的选择
1.3.1 栽培培养基配方
根据海鲜菇对营养的需求特点,试验设计3种海鲜菇工厂化栽培配方,见表2。
表2 海鲜菇工厂化栽培配方Tab.2 Factorization cultivation formula of Hypsizygus marmoreus
1.3.2 培养基的配制与装袋
根据配方中各组分的配比,准确称取各营养成分,按常规方法进行拌料[7],采用单开口折角聚丙烯塑料袋进行装料,栽培袋的规格为17 cm×33 cm× 0.005 cm,利用双冲压装袋机装料,每袋装湿料1.2 kg,料高15 cm左右,最后套上套环,盖上透气型防水塑料盖。
1.3.3 培养基的灭菌与接种
装好料的栽培袋立即进行灭菌,原则上从拌料到灭菌不超过4 h,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在121℃~125℃条件下灭菌2 h。
灭菌结束后,将菌包及时移入专用的冷却室内进行机械强制冷却,待料温降至25℃以下时即可接种。按工厂化接种操作要求,每袋接入1支木条菌种,并用菌种填满孔穴、料面与袋口之间的空隙[4-7]。
1.3.4 菌丝培养
接种完后将菌包整筐置于养菌室内,保持温度为23℃~25℃,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通风2次·d-1~3次·d-1,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接种后约40 d左右菌丝即可吃透培养料,但此时菌丝稀疏细弱、养分积累少,还需继续培养50 d左右促使菌丝养分的充分积累,当料面出现淡黄色水珠,袋壁菌丝颜色由洁白转为黄白色,出现粗壮菌丝束时标志着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即可搔菌出菇[7-8]。
1.3.5 搔菌与出菇管理
将已完成生理成熟菌包的海绵盖和套环拨掉,袋口向外翻卷至料面上方2 cm~3 cm,用消毒过的搔菌耙去除料面厚0.5 cm左右老菌皮,随之盖上无防布,并喷水增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温度为13℃~16℃,从第3天~第5天开始,每天光照300 lx~500 lx,连续照射8 h~10 h,一般10 d左右,料面上即出现原基,按常规管理 25 d左右[8],当菇柄长至13 cm~15 cm,菇盖直径2 cm~3 cm时即可采收。
采收时,一手抓住菌包,一手握住菌柄将整丛菇拧下。在16℃左右的包装间去杂切根后分级包装。
1.3.6 测定项目
(1)不同菌株菌丝长势的测定
接种后,每2天测量1次菌丝的生长量,每次均在同一时间测量,并对各配方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依据菌丝浓密、菌丝颜色等将菌丝长势划分3级,即+++:菌丝浓密,浓白;++:菌丝稀疏,白色;+:菌丝长势弱。菌丝生长速度: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平均直径。
(2)同一菌株在不同配方中产量的测定
以单个菌袋的新鲜子实体来表示,测量方法为将采收的子实体切根后,用电子称称量,并计算出生物转化率[9]。生物转化率为子实体鲜重除以培养料干重乘以100%。
2.1 来源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从江苏、福建、上海和山东地区共引进海鲜菇品种6个,通过菌株间的拮抗试验对所引进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见图1。
由图1可见,来源不同的菌株间没有明显的拮抗现象,说明各地区在生产上使用的海鲜菇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很近。
2.2 不同菌株在同一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性状
将来源不同海鲜菇菌株接种到加富PDA平板培养基上,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通过定期测量菌株菌丝的日生长速度,观察菌丝的长势情况,见表3。
表3 6个菌株菌丝活性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hyphae activity among six strains
图1 不同菌株间菌丝的拮抗Fig.1 Antagonism phenomenon of hyphae among different strains
由表3可见,相同的培养条件下,福建九湖食用菌研究所引进的海鲜菇菌株,其菌丝日生长速度较快,而山东寿光、江苏高邮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的菌株菌丝浓密、洁白。
2.3 不同栽培养配方培养基对海鲜菇生长的影响
2.3.1 不同栽培养配方培养基对海鲜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将上述试验中菌丝生长速度快且浓密的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菌株,栽培到3种不同配方培养基中,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不同配方培养基中菌丝生长存在一定差异,见图2。
由图2可见,3种配方中,海鲜菇菌株在配方Ⅱ培养基中生长速度最慢,从接种到菌丝满袋需42 d,而在配方Ⅰ和配方Ⅲ中,则需要40 d。
2.3.2 不同栽培配方培养基对海鲜菇现蕾的影响
将来自福建农林大学菌株,栽培到3种不同配方培养基中,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不同配方培养基中海鲜菇现蕾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见图3。
图2 海鲜菇菌株在3种栽培配方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情况Fig.2 Hyphae growth of Hypsizygus marmoreus strains in three kinds of culture medium formula
图3 海鲜菇菌株在3种栽培配方培养基中现蕾情况Fig.3 Budding of Hypsizygus marmoreus strains in three kinds of culture medium formula
由图3可见,3种配方中,海鲜菇菌株在配方Ⅱ的培养基中现蕾需要的时间最长,从菌丝满袋到现蕾需15 d,而在配方Ⅰ和配方Ⅲ中,则需要12 d。2.3.3 不同栽培配方培养基对海鲜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
将来自福建农林大学菌株,栽培到3种不同配方培养基中,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不同配方培养基中海鲜菇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见表4。
表4 海鲜菇菌株在3种栽培配方培养基中子实体生长情况Tab.4 Fruiting bodies of Hypsizygus marmoreus strains in three kinds of culture medium formula
由表4可见,3种配方中,海鲜菇菌株在配方Ⅱ的培养基中鲜菇产量最低,生物转化率为73.98%,而在配方Ⅲ中鲜菇产量最高,生物转化率为81.53%。
3.1 来源不同菌株间的菌丝生长差异不显著
来源不同的菌株在相同加富PDA培养基上培养,其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目前生产所用不同菌株在母种培养期对营养条件的需求差异不大。
3.2 不同配方栽培的海鲜菇产量存在一定差异
对同一菌株,在工厂化栽培中不同的栽培配方对海鲜菇的菌丝生长、现蕾、产量、菇形有一定的影响,生产上宜选用棉籽壳54%、粗木屑15%、麸皮20%、玉米粉5%、豆粕5%、石膏粉1%,pH7~8的配方作为海鲜菇栽培配方。
综上所述,不同来源海鲜菇菌株的菌丝在母种培养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差异不明显,但在工厂化栽培中,对栽培营养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生产上要根据不同的菌株选用不同的栽培配方,以获得高产。
[1]黄毅.图解海鲜菇袋式栽培技术(一)[J].食药用菌,2015,23(3):143-146.
[2]暴增海,杨飞,王增池.不同营养条件对海鲜菇菌丝生长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6(6):180-181.
[3]阮梦玲,阮毅,余金菊.海鲜菇高产袋栽技术[J].食用菌,2011,19(3):51-52.
[4]卢享琼.海鲜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3(4):65-66.
[5]张亚丽,赵书光,贾金川,等.海鲜菇工厂化高产优质袋式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5(5):93-94.
[6]吴琼峰,詹位梨.海鲜菇工厂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3(9):49-51.
[7]仲德.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6):95,103.
[8]白雪萍,赵丽,田鑫.海鲜菇栽培环境因子监控系统设计[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37(5):66-70.
[9]周跃勤,易志能.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成本构成及效益分析[J].食用菌,2011,19(3):51-52.
Research on Good Strains Screening and Cultivation Nutri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of Hypsizygus marmoreus
XIE Chun-qin,JIA Jun,FAN Jun-min,CHEN Su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Jurong 212400,China)
In order to study the hyphae growth of 6 Hypsizygus marmoreus strains in the same cultivation conditions,the characters of superior strains was cultivated in three different medium,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strains,growing rate of hyphae,mushrooms in the early growth,shape of fruiting bodies and yield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hypha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strains,and mushroom shape and yield were different for the same strain in the different media.Among of them,the mushroom shape of H.marmoreus strains from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was graceful,high output,and the biological conversion of commodity mushroom reached 95.6%in formulaⅢ.
Hypsizygus marmoreus;strains;screening;nutritional conditions
S646.9
A
1003-8310(2017)01-0010-04
10.13629/j.cnki.53-1054.2017.01.003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5)313);2014年度江苏省省教育厅“青蓝工程”支助项目。
谢春芹(1976-),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食(药)用菌教学与科研。E-mail:xiechunqin@163.com
20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