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文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企业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从而形成企业发展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这是企业文化能够真正为企业生产经营建设保驾护航的关键所在。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许多误区,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和解决。
一是企业文化的定义不明。这样,就使得中国的企业文化失去了统一的发展方向,失去了凝聚力量、协同前进的动力,因而容易造成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思想混乱。二是存在把企业文化简单化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在于它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引领,如果把企业文化简单化,把开展活动当成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那就是本末倒置了。三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员工的真正参与。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员工们真正能够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却很少,员工无法从企业发展的进程中,看到自己未来的人生定位。四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目标。目前有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目标,盲目地照搬照套或者去“接轨”一些国外繁琐化的做法,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朝令夕改,极易造成员工在思想上的混乱。
古语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企业文化建设既需要有坚定果敢的行动、百折不回的信念,同时也离不开全面系统的认识论、攻坚克难的方法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要真正弄清楚企业到底是什么?企业能够做什么?企业的目标在哪里?企业应该树什么旗、走什么路?员工如何才能与企业同发展、共进步,这是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真正思考的问题。
一是顶层决定性。顶层设计,意味着企业一把手要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当好“舵手”,当好“总设计师”。因此,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一把手自身的思想意识转变问题。因为一把手是企业的“领头羊”,只有“领头羊”搞清楚了、想透彻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才能明确,企业的发展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不会走弯路。
二是整体关联性。顶层设计强调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要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形成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以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调整好各单位、职能部门的定位和工作重点,以便与公司的战略衔接上。让企业的每一名员工相信企业未来的蓝图,并且指导他们认识企业目前的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弄清楚企业的使命、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等,使企业发展目标成为每一位员工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一部分,逐步升华为每个人自觉自愿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
三是实施的可操作性。企业文化的顶层设计要符合企业实际,表述简洁明确,具备可操作性。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是一个不断反省、不断改革、不断进步的过程。对发展推进中的情况,要不断加以总结,及时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要完善思路、突出重点,进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更有效率,使企业发展改革目标更加明确。在深化思想认识中形成企业改革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增强员工参与企业发展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中,制度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其作用在于,为企业员工内在的正确思想、观念和意识能力提供外在的支撑保障。对此,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制度的系统性。首先,要重视制度的渊源性;其次,要注重制度的层级性;第三,要全面体现包容性。对所需规范的管理和业务,不应有遗漏,同一层级的制度之间,不应出现交叉和重复,更不应该出现矛盾。
二是注重制度的创新性。很多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一些固有的管理经验,这是需要我们传承的。但我们也要根据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需要,以创新的思想为指导,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废除不合时宜的条文,增添最新的管理经验,才能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行。
三是注重制度的规范性。每一项管理制度,都必须服从制度体系的统一规定。制度制订的依据要充足,每一项制度都要以法律法规或上一级制度作为依据。用词要准确,文字表述应与要表达的思想完全吻合,叙述要规范,文字语句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和逻辑。对管理权限、范围、责任要明确,保证制度的准确执行。
四是注重制度的针对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大众文化,切忌繁琐化、玄虚化、空洞化、雷同化。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素要准确把握,对实践经验要进行理性的总结,企业文化的设计应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简明扼要、有效管用,便于实际操作。要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让人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由此提升、提炼出“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 即“四好”的建设方略,推动企业文化在实践中的广泛认同并获得有效普及和持续发展。
千道理万道理,落实才是硬道理。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大工程,其头绪多、任务重,不能光耍嘴皮子、放空炮,必须做到精准对焦,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把企业的战略目标推出来,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投入更多力量狠抓落实,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一是强化企业的执行力。作为一个企业,再伟大的目标与构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强有力地执行,最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执行力差是企业的最大内耗,不仅会消耗企业的大量人力、财力,还会错失市场竞争的良机,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一个企业的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企业要实现“办一流企业、出一流产品、创一流效益”的经营目标,就必须打造出一流的企业执行力。一个执行力强的企业,必然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具有高素质员工队伍的企业,必定是充满希望的企业。通过执行力提升工具的使用,能够让员工积极自主地去执行工作,真正实现全体员工自发、自觉地按照公司制定的目标,把计划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只有这样,才会形成企业整体的执行力、竞争力。
二是认识企业蓝图。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系统性的规划,把生产经营管理目标设定好,把用户心目中理想的完整产品描述清楚,把实现目标的关键要素和主要挑战一一列举出来,把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预见到,从而根据目标去配置资源,缺什么、补什么,在执行中分清战略的条条框框,倒推时间表,力求让每个岗位上的员工,都理解其所在岗位的基本职责,明白这个岗位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并能按照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求来规划其行为,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地生根。
三是以激励塑造团队。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经济时代,员工的素质及自我实现意识日趋成熟,员工关注的不仅仅是埋头苦“干”,更加关注的是“干”的目的和利益。有所求,是有所为的真正动力。孔子在《论语·泰伯篇》中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员工个体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有时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企业不能靠整体的利益来激励作为个体的员工,而是要让员工们更多地了解:企业成功之后,员工们能得到什么?员工的个体利益是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紧密相连的,只有建立“收入凭贡献、晋升凭业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正向激励机制,员工们才能从企业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成果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才能真正激发出员工为公司长远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的群体尽责意识。
四是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文化。清代沈垚说:“风俗美则小人勉慕于仁义,风俗恶则君子亦宛转于世尚之中,而无以自异”。通过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从道德层面有效引导员工的行为,尊重人、关心人,凝聚人的合力,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的潜能,从根本上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力量,在关键时刻往往能释放出惊人的力量。文化具有变革性、流动性、创新性,但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文化就像一个无形的指挥棒,让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要求去做事,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能够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方向和方法,让员工自发地去遵从,通过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把企业愿景与员工个人的意愿高度统一起来,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从而真正在企业中营造出风清气正、业兴人和的良好氛围。
总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不断进行探索,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实施,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