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华,杜 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中国木材进口企业采购风险识别与防范对策研究
李义华,杜 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考虑复杂的国际环境,依据木材进口采购风险的形成机理,系统全面的识别了中国木材进口企业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出了防范对策。从市场环境、供应商中断、合同、政策和运输五个方面识别木材进口企业面临的客观型风险;从采购腐败、决策、策略选择、仓储管理四个方面识别木材进口企业面临的主观型风险。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采购风险防范对策。
采购风险;木材;识别;防范
经济腾飞和城市化进程的扩张,导致对木材的需求量暴增。木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资料,但我国森林资源稀缺,木材供应更是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木材采购源主要是国内营林机构和国外木材供应商。随着国家生态建设的深入,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进一步开展,木材国内采购源越来越少,木材供应大量依赖进口,至2014年我国的木材有一半以上依靠进口[1]。同时,价格、汇率、履约率、政策变动、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木材进口企业的采购过程面临着更大的风险[2]。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企业面临风险在所难免。为了降低高占比的进口木材来源对我国木材行业的冲击,增强木材进口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木材采购的成功率,通过风险管理的方法降低风险导致的不利后果,设计合理有效的采购策略指导采购运作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内容,而系统全面的认识木材进口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则是实现采购风险管理、提高采购成功率的必要前提。
近年来,对采购风险的研究不断加深。识别风险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必要前提。有学者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进行了采购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研究;刘小航、谢满华[3]分析了十年中国木材进口贸易情况,探讨了其中存在的进口秩序混乱,信息不对称现象,木材进口资源受限等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宏观性防范对策。高建伟、贺登才[4]将采购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分为内因型和外因型风险两类进行分析,内因型风险源于企业内部管理决策,外因型风险源于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之后引入风险矩阵对企业的采购过程进行了风险评估。高正平[5]通过风险分类识别出主要风险,并以此为基础评估各个风险因素发生的程度、可能性、可控性和可预见性,明确了风险管理的重点,并制定了应对风险的总体对策与具体应对方法。
另外,考虑主要采购风险研究供应商选择与订单分配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具体地,ASAMOAH D等[6]以质量、成本和可靠性为评估标准,应用AHP方法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LEVARY R[7]考虑到供应商选择标准的有形特征和无形特征,采用集成化的AHP方法对潜在供应商进行了评估与归类。PRASANNA V S等[8]考虑价格和汇率风险以供应商支付可靠性为优化目标,建立了供应链采购策略设计的多目标模型,并用二进制粒子群算法求解。S.prasannaVenkatesan等[9]用中断发生概率量化单供应商中断风险、地区供应商中断风险、整体供应商中断风险,建立了多地区多个供应商向单一制造商供应货品的成本、利润多目标规划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算法求解。Seted Mohammad Khalili等[10]等建立了单一制造商向多个国外供应商采购货品的模型,其中建立了一种利益共享的全球化协作机制以对冲可能出现的供应中断。
木材由于其特殊性,国内对木材进口企业采购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研究较少,且研究多处于宏观层面,还有待深入与具体。因此本文对木材进口采购风险进行了风险分类,系统全面的识别了主要风险因素,并针对主要风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对进一步需要进行的采购策略设计研究提供借鉴。
木材进口采购是指木材进口企业按照采购计划与国外木材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由供应商准备订单完成发货,由物流承运商运输至木材进口企业并完成验收入库的整个过程。
木材进口采购作为实物采购,不同于服务、软件采购等无形采购,另外国际环境的变化无常也使得采购具有更加复杂的流程,涉及到采购计划的制定、供应商选择与订单分配,运输到达目的地,验收入库,而木材进口采购风险则始终贯穿于采购的各个环节。
通过分析形成木材进口采购风险因素的性质,将采购风险分为主观型风险和客观型风险。主观型风险是指由木材进口企业自身因素和采购管理内部因素引发的风险。客观型风险是指采购过程中由采购主体无法控制的因素引发的风险。
(1)客观型风险
市场环境风险。木材进口企业一般依据市场需求决策需采购木材的种类与数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需求的多样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木材需求数量与需求结构变动大,另外我国木材进口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大量存在的盲目采购、投机采购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使得木材需求预测更加困难,非正常的市场行为也导致木材进口采购计划的制定难免存在较大的主观判断。木材进口企业从不同国家进口木材,不同币种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实时变动,汇率的波动会造成企业采购合同的币种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的差异,造成企业资金损失。木材进口采购所处市场可能存在不完全市场竞争行为,木材因其进口来源国相对固定,部分种类的木材来源比较单一,在采购过程中可能遇到某些国家主要木材供应商串通哄抬木材价格,同时出现垄断的风险也较大,而一旦在进口来源国出现这些非正常市场竞争行为,将使木材进口企业的采购谈判处于极端不利局面,企业不得不接受高于市场的价格,最终造成企业损失。
供应商中断风险。供应商风险主要指突发事件发生时,供应商出现供应中断或供应能力受限,无法按约定数量、交货期交货的风险。引起供应商风险的主要是不可抗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虫害、极端天气、战争动乱、和道路破坏等;另外,进口来源国政策变动和体制改革也会形成供应商风险,如加大木材出口税率甚至采取强制措施禁止木材出口,木材行业体制改革导致的供应商破产。供货不足甚至中断的情况下,木材进口企业需要重新选择潜在的供应商,并需要尽可能在安全库存消耗完之前完成采购的整个过程,时间上的需求导致采购谈判处于不利局面并最终使企业采购成本高企。
合同风险。合同陷阱以及合同欺诈是合同风险的主要形式。在木材采购合同签订之后,供应商故意拖延交货期限甚至拒不履行合同约定,造成木材进口企业面临断货风险,并由此导致更多的经济纠纷,而且因为境外采购的形式,企业遭遇合同欺诈与合同陷阱之后的维权也十分困难。此外,木材供应商不按合同要求的质量标准供应木材,也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政策风险。各木材进口来源国为发展本国木材深加工产业,提高木材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出台收紧型贸易政策限制或禁止本国的木材出口。这将对我国的木材供应造成很大的威胁,也对我国木材进口企业的采购形成不利影响。另外,国家进口税收政策的变动也会对企业的进口采购产生影响。
运输风险。木材采伐耗时、装卸需要专用设备,装卸难度大,再加上木材进口运输距离远,涉及到陆运、海运、集装箱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产生风险。如木材采伐受天气影响,装卸设备出现故障,装卸不合理导致的木材受损,通过船运进口的木材堆放过高在遭遇大浪天气时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增加。
(2)主观型风险
采购腐败风险。大型木材进口企业采购部门人员以拿回扣、接受供应商贿赂等方式与供应商串通,形成采购腐败行为,给企业造成损失。木材进口是境外采购,企业的管理难度更大,风险发生时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决策风险。企业管理层或主要决策者忽略数据的客观型,在制定木材采购计划、进行供应商选择与订单分配的过程中太过依赖主观经验,做出不利的决策,给企业带来风险。
策略选择风险。木材进口企业大多基于成本考虑选择单源采购的形式。单源采购在发生突发事件,供应商供应中断时,将对木材进口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而采取多源采购时采购成本相对较高,也会给企业带来成本压力。
仓储管理风险。木材进口企业由于市场预测不准确,采购木材过多导致库存积压,也使企业丧失了资金的机会利润,而木材的自然属性决定了木材在存储中占地面积较大且不能过份堆高,在存储管理中需要重点防虫害、防火灾、防潮,企业的库存管理费用增多。此外,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低、培训不到位导致入库管理人员未对到库木材进行及时有效的质量标准检测便完成验收入库作业,使企业蒙受损失。
(1)加大对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训,增强采购人员的合同风险辨别能力,提高其谈判水平;增强仓储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企业员工责任心,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针对采购人员腐败行为,制定严厉的惩罚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防止采购腐败行为在企业内部滋生蔓延。
(2)合理选择供应商并进行订单分配是采购成功的关键。木材进口企业应该避免选择供应商过于单一,应以客观数据为依据,合理选择评价指标对供应商供货水平进行评估,减少评估过程中的主观判断。另外,在订单分配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然、政策、市场等不稳定因素,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供应中断。
(3)木材进口企业对外应时刻关注国际环境,掌握汇率、价格等不确定因素的最新动态,对内应提高国内木材需求市场预测的准确性并关注不同木材种类国内价格的变动,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价格倒挂。
(4)为降低运输失效带来的损失,企业应摒弃原来单一的运输模式,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发展多渠道运输。同时,对物流承运商进行合理评估,建立起与优秀物流承运商的长期性合作伙伴关系。
(5)积极响应《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建立林业市场化信息系统。在未完成信息系统的构建之前,企业应加强对市场预测人员的教育培训,完善与各地主要木材销售商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快信息传递速度,防止信息延误和信息错误的发生,以期达到收集信息有效、需求预测准确的目的。
(1)增强木材进口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由于我国木材进口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对木材采购过程中的风险不敏感,一旦发生风险,就会无计可施,破坏企业正常的生产运作。因此木材进口企业应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尽早识别木材进口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分析降低风险的措施,增强风险控制的力度。
(2)建立健全紧急机制。建立木材进口风险预警机制,加大风险监管力度,关注国际形势,及时了解市场环境,如汇率波动、价格波动、需求波动、政策变化等风险指标的变化情况。另外,通过建立木材进口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紧急突发事件下的风险管理。
(3)加强信息互通,建立合理的市场预测机制。充分发挥木材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快建设木材信息系统,及时录入各地方主要供应商木材库存信息以及各港口的进口情况,为木材进口企业把握国内市场需求、合理确定采购量提供信息支撑与决策支持。
(4)加强政府间双边经济对话,稳定木材进口渠道。近年各国木材出口贸易出现收紧局面,我国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协调作用,与木材供应国政府协商,争取签订政府间长期性木材贸易协议,稳定我国的木材进口来源。
(5)建立以木材进口企业为核心的跨国合作机制。跨国合作机制是指在某国木材供应商出现突发事件无法完成木材供应或者供应能力受限时,通过供应商跨国协作,由其他国有供应能力的木材供应商完成剩余木材订单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完成风险转移的方法。跨国机制的建立一方面降低了突发情况下木材进口企业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对出现供应问题的供应商而言,减少了违约成本,对履行剩余订单的木材供应商而言增加了收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风险无法避免,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是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通过建立木材供应商跨国合作机制,促进木材进口企业与国外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是降低风险情况下企业损失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间达成双赢的有效手段。
对客观事物研究的深入一般都要经历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木材进口企业采购风险的识别与对策研究是降低企业采购风险、提高木材采购可靠性、维护我国木材行业的稳定的重要前提。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借鉴供应商优选与策略研究成果,以木材进口采购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为基础更多的致力于木材进口采购风险的量化、大型采购规划模型的构建,解决更具体的木材进口供应商选择与订单分配、采购策略优化设计问题。
[1]中国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2]包玉华,范汝杰. 试述非公有制林业资源灾害防护法律制度[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1):20-23.
[3]刘小航,谢满华.中国木材进口现状及对策建议[J].林业经济,2013(08):47-49.
[4]高建伟,贺登才.基于风险矩阵的企业采购风险评估[J].物流科技,2008(07):133-135.
[5]高正平.电网企业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管理[J].电力技术经济,2006(1):51-56.
[6]ASAMOAH D, ANNAN J, NYARKO S. AHP approach for supplier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in a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fi rm in Gha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2,7(10):49-62.
[7]LEVARY R R.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rank foreign suppliers based on supply risks[J].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8,55(2);535-542.
[8]PRASANNA V S,KUMANAN S.Multi-objective supply chain sourcing strategy design under risk using PSO and simulation[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 gy,2012,61(1/2/3/4);325-337.
[9]PRASANNAVENKATESAN S,GOH M.Multi-objective supplier selection and order allocation under disruption risk[J].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16,95(5);124-142.
[10]SEYED MOHAMMAD KHALILI, MAZIAR YAZDANI,FARIBORZ JOLAI. Supplier selection and order allocation planning under political and disruption risks[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ail Engineering,2016.
Research on Recognizing and Preventing Purchasing Risk of Timer Import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LI Yihua,DU Ka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The paper recognizes the purchasing risk systematically and completely in the course of timer importing in china and proposing some prevention measure based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urchasing risk and complex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t recognizes objective purchasing risk from marketing environment, disruption of suppliers,contracts, policies, and transportation. It also recognizes subjective purchasing risk from corruption, decision strategy,selection, warehouse, and management. It proposes some relevant prevention measures from macroscopic and microcosmic angle based on recognition of purchasing risk.
purchasing risk; timer; recognition; prevention
F253
A
1673-9272(2017)02-0033-04
10.14067/j.cnki.1673-9272.2017.02.007
2017-01-16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不确定条件下木材供应链协同优化研究”(16A225)。
李义华,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E-mail:linature@yeah.net。
李义华,杜 康. 中国木材进口企业采购风险识别与防范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2):33-36
[本文编校:罗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