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对临沂市经济发展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7-01-11 01:28临沂市政府研究室
大陆桥视野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临沂高铁发展

文/临沂市政府研究室

高铁对临沂市经济发展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文/临沂市政府研究室

“十三五”时期,随着鲁南高铁与京沪高铁二线在临沂相继开建,我市即将迈入“高铁时代”,全市经济发展迎来一个新的重大机遇期。为抢抓机遇、研究对策,根据全市重大调研课题安排,市政府研究室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就如何发展高铁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我市即将迈入“高铁时代”

(一)高铁及相关概念。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指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较于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工具,高铁具有运输能力强、运行速度快、正点率和舒适度高、经济实惠等优势特点。高铁经济是指依托高速铁路综合优势,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以及消费群体、消费资料等消费要素,在高速铁路沿线站点实现集聚配置、辐射带动、优化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高铁经济带是指以高铁为发展轴,以若干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为节点,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联动周围不同等级规模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点状密集、线状延伸、面状辐射的一体化带状经济区域或经济走廊。

(二)高铁建设相关情况。从全国看,高铁“四纵四横”主骨架已基本形成,运营里程超过2万公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高铁连片成网,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实现高铁互联互通,高速铁路网初具规模。从全省看,已建成京沪高铁和青荣城际2条高速铁路,通达7个市,“十三五”期间,将新建、续建高铁里程1450公里,总投资约2250亿元,全省17市均实现高铁通达。从我市看,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高铁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协调、多方争取,在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关心支持下,鲁南高铁与京沪高铁二线联通临沂,在市内形成“一横一纵”高速铁路框架,标志着临沂作为铁路枢纽城市地位正式确立,我市即将迈入全新“高铁时代”。其中,鲁南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临沂至曲阜段长127.4公里、至日照段长100.1公里,估算总投资366.1亿元;京沪高铁二线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临沂境内全长约200公里,估算投资300亿元;临沂高铁站房是横跨鲁南高铁与京沪高铁二线的未来交通枢纽中心,设计总规模达6万平方米,旅客最高容纳人数可超过5000人。目前,京沪高铁二线临沂至新沂段已开展前期准备工作;鲁南高铁全线放线已经完成,进入征地拆迁阶段,10月底完成农用地清表和70%以上的征地拆迁任务、项目建设用地手续和开工报告批复,12月底前全面完成征地拆迁任务。

二、“高铁时代”将带来什么影响

实践证明,高铁可以大大加强区域间经济社会联系,深刻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投资理念,深刻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与走向。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高铁本身不是绝对的经济“增长引擎”。如何放大高铁优势、规避劣势,关键在于全面认识和对待高铁正、负两面效应。

(一)正面效应

1.集聚效应:京沪高铁二线横跨天津、河北、山东和江苏等省市,沿线中部发展相对落后,总体呈现“哑铃式”经济格局;鲁南高铁自东向西,沿线呈现“倒金字塔式”经济格局。在与沿线其他省市竞争过程中,发达城市土地资源不足、人才成本高昂,生产资料边际效益日益减弱,而临沂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供土壤。随着临沂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等从先进地区加快迁移、集聚临沂,进一步强化临沂与长三角、京津冀群的协同发展。

2.共振效应:高铁以其快速便捷缩短空间距离,全面提高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速度,使相邻或更远的城市、地区彼此呼应、联动,产生共振放大效应,提高效率和效益。临沂在京沪高铁二线、鲁南高铁中,连接南北、承东启西,既可以通过京沪高铁二线将京沪地区城市的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带入临沂;也可以吸引沿海港口城市优势产业和先进技术转移临沂,并辐射西部腹地,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3.产业效应:临沂作为全国50重点铁路枢纽地区之一(地级市14个),高速铁路建成后,往返的巨大人流会带来大量的餐饮、购物、消费、休闲和服务需求,提供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带动物流、会展、金融、商务、餐饮、公共娱乐等行业以及旅游业、房地产业飞速发展,打造临沂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4.形象效应:目前国际高铁枢纽车站建设的主流趋势,是以高铁枢纽建设为契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构筑多功能、综合性强的城市中心。临沂高铁的开通运营,可以让城市形象“靓起来”,优化临沂城市布局,带动中心城区发展,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打造城市新坐标,提升知名度美誉度;有利于加快“引进来”,促进“三引一促”战略实施,引进更多人才、资金和技术;有利于加快“走出去”,促进临沂商城国际化,带动临沂企业走向全国、商城布局海外,树立“商贸通五洲、大美新临沂”的全新形象。

(二)负面效应

1.“虹吸”效应:指能源、资源、人才等要素向条件更优质、环境更优越的地区集聚。在新一轮产业分工中,淄博、潍坊、济宁、菏泽等依靠土地、人力成本优势,会吸引部分企业迁移到这些成本更低的地区;临沂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也会将总部经济、科技资金等迁往先进地区,致使临沂处于“边缘化”状态。同时高端人才具有积聚性特点,随着高铁的开通,北京、上海等聚集高端人才的优势更加突出,临沂若不能建立有效人才引进机制,将造成高端人才流失,制约未来发展。

2.过境效应:高铁开通使城市之间来往更加密切频繁,同时对商贸流通、旅游发展也带来更大挑战。如果不能加快打造高质量的旅游环境、高品位的购物环境和高效率的市场环境,那么高铁将成为我市游客外流、消费外移的高速通道,临沂也将沦为南往上海、南京,北去青岛、北京等大城市的跳板和中转站。

3.错配效应:所谓错配,主要是不同物类在边际产出价值的不对等。就高铁来说,作为近年来才建成运营的新型交通工具,原有城建规划、交通布局、商业圈层和产业体系等,没有考虑高铁这一因素,导致边际生产率不一致,发生资源错配、要素错配等一些不匹配的问题。同时高铁作为新生事物,临沂在与高铁对接、适应、匹配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人才及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都需要及早考虑应对。

4.冲击效应:高铁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工具,必然对水路、公路特别是航空等运输行业造成一定冲击。从客流量测算,500公里以内高铁对民航的冲击达到50%以上,500至800公里高铁对民航的冲击达到30%以上,1000公里以内高铁对民航的冲击大约是20%,1500公里以上没有影响。在交通区位优势相近的情况下,临沂民航既要制定好发展规划,对相关航线逐条分析、及时调整,又要优化服务、巩固市场,与高铁实现共同发展。

三、如何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

高铁既能加速资源流入、要素聚集,促进经济增长、发展转型,也存在倒“虹吸”效应、加剧区域竞争等负面效应,只有长远谋势、科学谋划、战略谋篇,才能最大限度释放高铁正效应、助推发展新跨越。因此,临沂高铁经济发展应根据高铁经济层次发展圈等理论,坚持“开放包容、创新合作、高效便捷”理念,以舒适宜人的高铁站经济圈为核心,以通达有序的交通体系为纽带,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的绿色产业为支撑,以城乡融合的生态环境为保障,加快推动东接西通、南融北进,加快推动产业合作、资源互惠,加快推动人才引进、文旅交融,努力把临沂建成全国综合交通“新枢纽”、全省高铁经济“样板区”、先进地区产业转移“首选地”。

具体工作中,着力抓好“1234”,即:一个核心、两个环境、三个层次、四个工程。

“一个核心”,即:高铁站核心经济圈。

1.高标准规划功能布局。把高铁片区建设作为高铁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审视高铁时代临沂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山东“一圈一区一带”和长三角、京津冀等板块发展中的地位和优势,委托国内外高端规划院,编制高铁片区总体规划方案、控制性详细规划、起步区城市设计以及生态、市政等专业性规划,结合白沙埠镇、枣园镇、半程镇等3个乡镇实际,明确高铁片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等。具体空间布局建议划定为“一轴”:城市文化活力轴,“一带”:孝河生态景观带,“两廊”:柳青河景观廊道和沂河景观廊道,“多板块”:高铁核心板块、高铁社区板块、生活居住板块和休闲养老度假板块;功能布局优先考虑高铁枢纽核心区、居住及配套服务区、行政及文化区、市级体育中心、商业中心区、高铁站前片区、商住混合区、旅游度假区、城市公园等九个方面的规划和设置。

2.高质量建设高铁片区。以国内一流高铁生态城区为标准,对高铁站及临近区域扩大开放,加强开发,加速融合。整体建设既考虑已有交通和城市规划,也考虑人口规模、产业优势、扶贫开发等要素,重点建设10分钟距离的高等级商务办公功能区、15分钟距离的商务办公及配套功能区,带动旅游、房地产、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金融、电子商务和休闲养生等服务业发展。坚持高铁片区功能创新与老城部分功能疏解有机结合,做好线路规划、站点设置建设,完善连接高铁的“最后一公里”,引导推进高铁与航空、快速路、BRT等城市公共交通的无缝连接、“零距离”换乘,将高铁片区打造成现代化综合新城。

3.高效能发展临站经济。围绕高铁客运站场建设,按照临站经济发展需要,着力培育新的工商业园区,新建一批标准化厂房与公共服务项目,努力发展新型商业服务、娱乐休闲、商务办公、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并使之协调联动,加快形成城市多功能经济区。建议对临站经济发展享受与临沂经开区、高新区、临港区等开发区的同等政策。

“两个环境”,即:高铁站点内部环境和高铁片区外部环境。

1.高铁站点内部环境。临沂城区高铁站点确定在白沙埠镇建设,为鲁南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二线两站合并。建议临沂高铁站房设计要体现临沂地域文化特色,同时预留一定区域位置,便于两条高铁线及以后新高铁线的连接。站点建设围绕“设施立体化、组织管道化”的思路,通过“立体化布局”,建设站房以及地铁、公交线、出租车候车区、大型停车场和公路长途客运站等,更好地向“地上、地下要空间”;在立体化空间中通过垂直电梯和扶梯进行物理连接,实现便捷换乘;通过合理的客流分隔带与明晰的标识指示,避免不同流向换乘客流及其他客流的相互交织,最终基本实现旅客在站点内300米距离完成不同方式的换乘;完善站点内部购物、休闲、娱乐等设施,为旅客提供更好的第一体验和多元化问题解决方案。建议立足实际需求科学确定站房规模,杜绝“贪大求洋”,在保障交通功能前提下,通过高效配置与合理开发,使高铁车站真正成为集交通、商业、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鲁南苏北综合性枢纽,拓展高铁枢纽收入来源,降低运营成本,促进高铁车站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高铁片区外部环境。着力解决高铁片区和市内交通拥堵问题,合理设置路线标识,加大对新能源等车辆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推进北城新区、兰山、河东和罗庄等换乘中心建设;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开辟公交用地绿色通道,优先保障换乘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着力抓好水、气治理,重点抓好火电、钢铁、焦化、建陶、水泥等重点行业以及城市扬尘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等工作,确保城区大气环境持续改善;加快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统筹考虑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以及周边环境,“一河一策”、因地制宜建设生态驳岸和生态隔离带,实现城乡河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着力抓好沿线绿化,以东西和南北两个高铁轴带为主要骨架,对主要道路和水系实现全面绿化,确保建成良好视线绿色通廊。

“三个层次”,即:全域旅游、人才引进、服务优化。

1.着眼“宜游”,推进全域旅游。一是优化旅游服务功能。紧紧围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加快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在北城新区建设一座集游客咨询、旅游餐饮、旅游购物、车辆调度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在县区建设完善分中心,形成覆盖全市和连接周边的旅游集散网络。推进“互联网+旅游”,建设临沂旅游大数据中心,实现网络平台互联、信息资源共享。引进一批国内外品牌连锁酒店、文化主题酒店,加大临沂糁、沂蒙煎饼、蒙山全蝎等地方名吃开发力度,设立一批沂蒙特色商品购物点,满足游客购物消费需求。二是强化“快旅慢游”模式和产品创新。研究高铁游客需求,深入挖掘沂蒙文化,增加多样化、常态化、全季节性旅游产品供给,重点培育山岳观光、红色体验、乡村度假、文化研修、商城购物等度假类、深度体验型产品以及工业、农业、体育、航空、医疗、会展等专项旅游产品;着力发展休闲养生、健康养老旅游产业,打造“南攀枝花、北秦皇岛、中沂蒙山”休闲养老产业格局,推动全市旅游产品从以大众观光为主向深度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并重转变,真正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三是加快构建高铁旅游联盟。依托高铁和城际网络,成立鲁南高铁旅游联盟、滨海旅游联盟、鲁南苏北高铁旅游联盟,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际旅游联盟,推进临沂旅游与知名旅游城市、景点一体化发展,探索发行联盟旅游“一卡通”或跨省旅游通票,构建无障碍旅游区,更好地吸引国内外游客到临沂观光旅游。

2.着眼“宜业”,加快人才引进。一是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力度。抢抓高铁人才流动机遇期,全面落实《临沂市人才“十三五”规划》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意见》,围绕新能源、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现代新兴服务业和商城国际化等重点领域,大力引进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二是加大各类人才创业扶持。对引进的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给予100-500万元扶持资金;支持人才创业和项目研发,优先推荐高层次人才专利项目申报中国专利奖和山东省专利奖;落实人才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4亿元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扶持。三是打造拴心留人的优良环境。妥善解决人才居留落户问题,简化引进人才落户手续,实行灵活落户政策;按照“保高端、保无房”的要求,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等住房保障;加快国际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才医疗保障水平;实施“人才金卡”制度,优化人才公共服务,形成招才引智良好氛围,避免人才“逆向流动”。

3.着眼“宜居”,优化服务环境。围绕政策环境、服务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社会和谐与稳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人与环境相协调等方面,提升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铁经济加快发展。着力构建立体化城市服务功能,依托临沂自身优势,提高临沂商业服务能力和城市开放度,促进服务行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增强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出租车、公交车、酒店等各方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建设充满时尚气息的现代化城区,确保与高铁沿线城市竞争中获取优势,预防或弱化倒“虹吸”效应。同时,高铁经济为房地产业带来重大机遇,要保持合理的土地市场供应比例、节奏和时序,注重提高住房品质,适当开发高档商品房小区,提升物业管理服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吸引县区和周边城市居民到临沂购买房产。

“四个工程”,即:交通设施完善配套、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城镇发展提质扩容、对外开放全域联动。

1.交通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一是建设立体交通大通道。围绕高铁经济发展,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形成立体交通大通道。重点推进鲁南高铁临沂段、京沪高铁二通道建设,形成“一横一纵”高速铁路框架,同时加快临沂至连云港铁路建设;建成岚罗高速、沂蒙高速,完成京沪高速扩容、莱新高速南延工程,构建高速公路交通圈;完成北疏港路、新西外环建设和岚济路大修、沂蒙路北延工程,构建市域快速交通圈;推进城区快速连接、高架路、BRT公交、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等基建项目,构建城市快速交通圈。二是打造综合客运枢纽。在建好鲁南高铁临沂综合枢纽的同时,完成临沂火车站客运枢纽、临沂机场飞行区改扩建,优化国际国内航线布局,开放航空口岸;提升临沂客运东站、隆达综合客运站、蒙山旅游客运站等10处客运服务中心,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客运枢纽。三是优化综合运输模式。整合铁路、公路、民航和公安等数据资源,建设“沂蒙交通在线”综合运输服务调度指挥平台、“临易行”交通便民服务信息平台、“物流·临沂”信息平台等,实现火车、客车、航班、时刻表查询和实时路况查询、出租网络预约等服务;推广客运联网售票及“畅行沂蒙一卡通”,推动“空铁通”、“空巴通”、异地候机候车等客运联程服务,实现异地取票以及高铁、航空、公交、出租、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城乡客运等方式一卡出行。

2.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工程。一是大处着眼,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全市“2833”产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强化产业融合、区域合作,全面提升临沂整体产业发展竞争力。二是实处着力,完善产业布局。重点完善中心城区和莒南县、临港区产业布局,推进莒南撤县设区、并入城市发展核心区;以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引领,把五区加快建成现代服务业标志区、现代工业新区、科技创新高地,推进要素向城区集聚、人口向驻地集中、城镇化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结合高铁经济发展,在北城新区重点布局“一轴三带五片”,即围绕城市空间发展轴,发展沂河文化旅游带、美丽乡村旅游带、总部经济发展带和生态农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商贸研发孵化区、食品产业集聚区、科教文卫生活服务区,着力打造对外开放特色先行区。三是细处着手,承接产业转移。创新“三引一促”方式,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外地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集聚临沂,促使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重要经济体的产业转移我市。同时,以各级各类开发区、重点镇工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发展地产品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专、精、特、新”地产品加工基地。

3.城镇发展提质扩容工程。一是加强规划引领调控。积极谋划中长远发展,抓好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防震减灾专项、海绵城市建设、停车设施专项、地下综合管廊和地下综合管线等规划,完成所有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加快沂水撤县设市,临沭、费县、沂南等撤县设区工作。二是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综合实施大市政规划建设,统筹供排水、供热、燃气、电力、通信、广电等设施按规划一次性集中改造与建设,避免路面反复开挖。配套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教育、医疗、文化、养老、体育等资源配置。营造生态宜居环境,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完善污水管网,到2020年底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统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推广焚烧发电处理方式,2017年实现全市域生活垃圾焚烧及综合处理全覆盖。三是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注重传统地域风格建筑符号运用,提高城市建筑“第五立面”设计建设水平;深入挖掘沂蒙、兵学、红色、商城、书法等文化内涵,打造“现代商贸城、滨水生态城、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形象。

4.对外开放全域联动工程。一是以高铁经济推动商城国际化。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全力打造具有临沂特色的国际商贸聚集区,培植和引进外贸经营主体,加快推动临沂港、综合保税区发展和铁路、航空口岸开放,全面落实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模式和市场采购贸易模式,着力将临沂打造成区域性“购物天堂”;利用高速铁路,发展会展经济,努力把中国(临沂)国际商贸物流博览会办成在国内有重大影响、在国际有一定知名度的商贸展会。二是以高铁经济催化现代物流业。发挥国家级物流园区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适应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国际中转业务要求的国际物流;打造西部货物集疏运中心,探索发展高铁产业物流园,加快建设鲁南铁路物流中心、临沂电商产业物流园;打造临沂综合保税货物集疏运中心,支持鲁疆保税国际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打造临空货物集疏运中心,建设临沂机场航空货运枢纽、临沂空港物流城等物流园区,开通货运包机、开展客货公航联运;打造临港货物集疏运中心,发展多式联运、保税物流、物流业务外包、供应链资源整合等业务。三是以高铁经济带动开放新跨越。构建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巩固欧美、深化日韩、提升东盟、拓展非洲,全面开拓俄罗斯、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扩大“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市场份额;完善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培育体系,推动临沂大型外贸企业与世界知名采购商、跨国零售商、跨国批发商开展贸易合作。做大做强跨境电子商务,实施千亿级电商产业培植计划、万家跨境电商培育工程,打造全国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发挥临沂商城集散优势和临沂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支持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整合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扩大一般消费品进口,打造江北重要的进口商品分销中心,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买全国、卖全国”。加快建设“海外商城”“临沂工程”,引导临沂企业“走出去”,鼓励龙头企业并购境外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和知名品牌,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经济水平。

四、如何保障高铁经济发展

(一)搞好统筹协调。推进高铁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必须多部门合作、多行业协同。加快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的高铁建设统筹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调度、督查等有关工作,及时解决高铁建设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强化高铁建设协调推进,设立综合协调组、筹融资组、征地拆迁组、配套建设与土地综合开发组、宣传组,每个小组明确牵头部门、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限,建立重大事项推进落实台账,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二)注重顶层设计。着眼高铁发展,积极谋划全市区划调整,对我市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设计;编制高铁发展长远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专项规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高铁时代接轨、融合。注重超前谋划,预留北城高铁枢纽、高铁片区发展空间,为新的高铁“并轨”奠定基础。

(三)强化政策扶持。设立高铁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谋划资本运营和多渠道融资,重点支持高铁枢纽、高铁片区等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实现高铁建设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健全扶持政策,统筹考虑高铁沿线城镇人口发展、产业布局、城镇建设、综合交通和开放合作,出台支持高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沿线节点城镇发展高铁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等服务业。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高铁建设关系到区域生态安全、生态屏障建设的进行必要生态补偿,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推进区域合作。强化高铁沿线城市区域合作,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和互联互通、产业对接互补和生态共建共享。鼓励高铁沿线市区城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促进地区间经济交往、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注重舆论引导,加大“一横一纵”高铁沿线区域宣传合作,进一步提升临沂整体形象和美誉度。

(执笔:李涛、张鹏、孙诚秀、刘晓)

猜你喜欢
临沂高铁发展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山东临沂:重心下沉吸引农民工加入工会
高铁会飞吗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全国“四好农村路”养护现场会力推临沂模式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第一次坐高铁
傅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