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要构建新35年“一带一路”开放枢纽

2017-01-11 01:28张燕生
大陆桥视野 2016年23期
关键词:连云港增长率全球化

连云港要构建新35年“一带一路”开放枢纽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张燕生

目前,连云港积极打造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建设,正在推动临港工业以及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体系建设,这标志着连云港经济在新35年正在快速的崛起。我们期盼连云港能够成为新35年的深圳,能够重启“一带一路”建设的新35年。就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第一,“一带一路”建设现在面临的新情况;第二,“一带一路”建设目前面临的新问题;第三,“一带一路”建设未来发展的新的前景。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即“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的情况。现在全球有一个热词叫去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我们可以看到从2009年到2015年的时间里,全球人均GDP的增长只有1.1,是1990年以来最低的。据IMF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只有3.1,也就意味着和2003年到2009年相比,全球有1/3的GDP消失了。作为上一轮全球化的积极的推动者,美国在金融危机以后转向推动TPP和TTIP。而我们知道最新美国的大选选出的新总统特朗普将进一步把他的工作重点转向美国国内。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一带一路”建设将面临着开放的全球化形势正在发生逆转,也就是说传统的跨国公司推动的全球化未来的方向正在发生变化。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新兴的全球化正在崛起,这个新兴的全球化它的推动力其中就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就包括互联网+和工业物联网,也就是新工业革命;包括我们通过互联网,通过跨境电商创造过去80%的小企业,80%的年轻人,没有机会参与全球交换这个形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一带一路”建设面对的第一个新情况,也就是说如何适应逆全球化的新形势。那么我们现在面临的第二个新情况,就是全球的国际贸易的增长正在减速,WTO预测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的增长率只有1.7,也就是说全球的国际贸易它的增长率已经连续5年低于全球经济的增长率。我们可以看一看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一个规律,就是凡是全球化时期国际贸易增长率就是GDP增长率的1.5倍到两倍,凡是逆全球化发展时期,国际贸易的增长率都低于全球GDP的增长率。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发达国家的进出口的增长率高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而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率高于亚洲,因此也就是我们“一带一路”建设,如何能够用对外投资,能够通过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我们能够改变国际贸易持续下降,国际摩擦持续上升,保护主义的倾向持续抬头情况。那么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正在发生新的调整,加工贸易的出口在过去的10年,已经从占中国总出口的55%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33%,也就是说代工的出口持续下降,“一带一路”的出口、跨境电商的出口、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正在持续上升。“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第三个新情况,就是全球直接投资的形势正在发生新变化。我们知道去年全球直接投资的增长率上升了38%,但是去年全球绿地投资,新建投资能够创造有效需求的投资,它的增长率只有0.9,连1%都不到,而且绿地投资投向发达国家是上升的,投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是下降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带一路”建设,如何能够通过走出去,通过国际产能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创造新需求,创造新产业,创造新机会,就变成我们在新阶段的我们连云港所承担的新使命,这是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看见世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我们如何适应世界的变化,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

第二个问题我就想谈一谈“一带一路”建设现在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第一个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就是“一带一路”建设如何能够适应经济的新常态,包括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那么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主要是要发生3个方面的新变化,一个新变化就是叫减速,过去的3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率年均是9.8,而据IMF预测2016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是6.6,6.6的增长率按中国人来讲叫破七,也就是这个增长率是低于7%。但是6.6的增长率所创造的新的蛋糕有多大呢?今年按照IMF预测的增长率中国增加的新的GDP,将达到7280亿美金。所以很多的朋友们说,我们不担心中国减速,中国减速仍然创造7000多亿美金的新的大蛋糕足够大,关键是我们能够从中间得到多少。我们连云港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要想从这个新生的蛋糕得到更多,我们就要合作;那么第二个新变化就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出现产业的升级,也就是从过去的低端将升级到中高端;第三个就是中国下一步的变化将转向创新。因此在这个方面呢,我们“一带一路”建设将面临着3个变化,第一个变化,也就是说,我们连云港和中国其他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合作,将包括制造业,也包括服务业,因此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支点城市和重要的港口,如何与“一带一路”沿线的支点城市和国际港口建立对外投资的平台,建立境外经贸产业合作示范区,建立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互联互通的网络,就变成我们下一步合作的一个重点;那么第二个变化呢?我们可以看到,新35年中国发展的重点正在从东部沿海地区延伸扩展到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正在从我们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延伸扩展到周边的“一带一路”沿线的地区,也就是中国下一步的开放和国际合作,将从13亿人的中国市场转向“一带一路”沿线44亿人口的市场;第三个转变就是“一带一路”建设我们要推动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包括与沿线的小企业合作,包括与沿线的青年人合作,能够为我们沿线经济提供增长的活力和动力;第二个,我们下一步发展将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我们通过一项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对工业企业和资源类企业,下一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中国的消费的转型升级,中国的绿色发展正在创造新机遇。那么这3个方面也同样它能够带动我们“一带一路”的建设,那么对于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的企业,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能够给我们带来新机遇,对于消费类企业和服务业企业,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会给我们带来新机遇;那么第三点呢,也就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的走出去将发生新变化。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投资,我概括主要有两个战略,一个战略也就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他们将扩大绿地投资和新建投资,为当地创造就业,为当地创造税收,为当地创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那么还有一个战略就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将通过收购兼并强强联合来建立我们本地的企业和沿线的企业之间一个合资合作共同发展的新机遇。在这个方面我们面临的挑战,我们做一个国别风险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往往国别风险比较高,因此我们和沿线国家的合作如何能够对冲政治风险、制度风险、经济风险、经营风险就变成一件我们共同的使命,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我想谈一谈“一带一路”建设下一步发展的新前景,第一个就是如何能够推动创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从2012年以来发生了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创新快速持续的增长,从研发创新投入占GDP的比重看,2010年,我们中国的研发强度是1.75。2012年,我们的研发强度是1.98,2015年我们的研发强度是2.1,2020年将上升到2.5,2025年将上升到2.7,也就是10年后中国研发创新投入占我们GDP的比重将接近今天的美国,因此中国发生的一个最深刻的变化就是创新,而且我们从这个研发创新强度看,深圳超过4%, 上海达到3.7,杭州、南京都是达到了3%。我们知道全世界研究投入全部能够超过4的国家,也只有以色列。从这个角度来讲,“一带一路”建设如何能够和沿线国家在创新发展方面开展合作,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亮点。因此对连云港如何能够营造东中西在研发创新和产业升级开展合作,能够开展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经济体开展创新合作,这是一个能够造福于人类的一个重大的事情,包括绿色发展,包括包容发展, 也包括创新发展。第二个,下一步最有前景的领域就是如何推动“一带一路”领域的物流合作。我们知道,目前的中国有一个区域发展的四大板块战略,也就是东中西加东北和三大区域战略,也就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他们都将是在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环境下推动。那么从连云港承接它的港口的货物吞吐量有60%来自于中西部。连云港还承担了60%以上的新亚欧大陆桥过境集装箱的运输量。因此对连云港来讲,如何能够在下一步,在以连云港为中心发展境内的能够覆盖3小时经济圈的综合物流的枢纽网络,而且能够通过跨境和境外能够形成一个全方位开放的这种综合物流体系,对下一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这个问题连云港就要在3个方面着力。第一是能力建设, 怎么能够叫连云港在国际综合物流枢纽网络的建设能够达到中国一流,要想达到中国一流,你就必须要和国内物流最先进的城市,像上海,像深圳像北京这些先进地区来进区对区的合作。那么第二个呢,连云港应该构建一个开放的平台,第三个呢,就是要构建一个离岸的经济体系。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连云港要构建新35年“一带一路”的开放枢纽,也就是说在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融通、民心相通方面能够与沿线的朋友们能够把设想变成行动卖出坚实的一步。从这个角度来讲呢,我们期待连云港作为新大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能够借“一带一路”的东风,能够在新35年里面取得更好的成绩,真正成为新35年的深圳,我们祝福连云港未来的发展。

(根据录音整理,已经作者同意刊登)

猜你喜欢
连云港增长率全球化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奇妙的连云港之旅
全球化陷阱
台2016GDP“成功保1”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