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巧妙渗透

2017-01-10 00:35黄金花
江西教育C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数形线段数量

黄金花

摘 要: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特别是面对抽象的数学问题,数形结合能化抽象为具体,有效辅助学生思考。本文主要从运用数形结合,理解题目意义、理解对应关系、理解基本数量关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字:数形结合 理解题意 对应关系 数理关系

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已知条件的理解、数量关系的理清对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特别是高年级数学,问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数形结合能将抽象的问题化为学生易于感知的形象问题,从而助力学生正确解题。那么,教师如何结合问题解决的过程巧妙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呢?

一、运用数形结合,理解题目意义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难点,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理解题目的意思包含了三个方面:已知条件、问题、数量关系。如何让学生通过读题快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有效解题的第一步。但在实际读题过程中,有些题目条件比较多,问题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容易出现思维混乱、解题思路模糊的情况,这对学生正确解题将会有很大的影响。在培养解题能力时,理解题目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理解题目除了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基本条件外,运用辅助手段帮助理解题意也是一种重要策略。而数形结合就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结合不同的题目,巧妙渗透数形结合的方法,从而助力学生理清关系,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后,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一桶白色漆,第一次用掉了整桶的1/2,第二次再用掉全桶的30%,还剩下40升。这桶白色漆原来有多少升?此类题目是六年级学生经常会遇到的典型题,学生想正确解题,必须有效理清各个已知条件的关系,并找到对应的突破口。本题解决的突破口应该是剩下的40升,学生必须知道40升对应了整桶白色漆的几分之几。但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单纯依靠字面理解题意,思路容易混乱,因为以学生的想象力要理清40升占几分之几还是有难度的。如果教师能巧妙引入线段图,就能为学生的思路找到突破口。将整桶漆看作单位“1”并画出一条线段,然后第一次用掉了整桶的1/2,给线段图直接作上记号;第二次再用掉全桶的30%,给线段图再作上记号,此时,学生容易发现剩下的几分之几就是40升所对应的量。可以说,数形结合为抽象问题的解决找到了突破口,学生容易借直观图形将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有效理解题目的意义,轻松解决问题。

二、运用数形结合,正确理解对应关系

分数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内容,在解决分数问题时,量率对应是一个重要概念,但人教版教材并没有直接出现“量率对应”这组关键词,而在实际的分数问题解决过程中,量率对应却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影响着学生解题能力和解题思维的发展。什么是量率对应?在分数解决问题中,一般都存在两种意义不同的量来表示同一个物体的大小,其中一个量表示为单位“1”的几分之几,通常这个几分之几叫“率”,另一量表示实际数量是多少,这两个量是相互对应的,一般把它们叫做量率对应。虽然教材没有出现量率对应的名词,但教师要抓住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有效渗透量率对应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理解量率对应的问题时,数形结合是一个重要的辅助策略,它能帮学生更好地亲历量率对应的数量关系,并借图形更好地找到实际量和“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快速找到解决方法。

人教版将分数乘法安排在了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应用题有着自己的特点,单位“1”是重要的指标,它是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法后,学生接触到的分数应用题就会比较复杂,此时,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题意,并正确理解对应关系。如工程队在修建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程的1/2少35米,第二天修了全程的1/2多5米,两天正好修了全程的4/5。请问:这条公路全长是多少米?在此题中,分数代表的是“率”,35米和5米代表的是实际的量,而全程是单位“1”不知道,要求全程的突破口在于实际的量对应的是全程的几分之几,同时,此题中第一天修了全程的1/2少35米和第二天修了全程的1/2多5米中两个实际的量存在“复杂”的关系,如何理清?实际量对应的几分之几容易求,因为两天正好修了全程的4/5,容易用1减4/5得1/5,但实际量是多少却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结合题意画线段图,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清对应量的关系。第一天修的路不到1/2,还差35米;第二天修的超过了1/2还多修了5米,因此,第一天和第二天合起来应该是35米减5米,也就是全程还剩下30米没有修。可以说,线段图能有效帮助学生理清对应量的关系,使学生快速找到量率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借数形结合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三、运用数形结合,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分数比较抽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被安排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和问题解决能力,但在分数应用题中,不少学生还是会出错,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分数中的数量关系不理解导致的。在分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和弄清基础的数量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在分数问题解决中,基本的数量关系就是标准量、比较量和分率之间的关系,即标准量×分率=比较量,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出现而合理运用数量关系。由于基本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教材并没有直接出现三个量之间关系的公式,它渗透于问题解决之中。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理清分数基本数量关系的重要策略,它能化抽象的数量关系为可感知的图形,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逐步建构数量关系。

如“华东小学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活动,六年级1班种了200棵树,五年级1班种的棵数是六年级1班的4/5,五年级1班种了多少棵树?”在此题中,六年级1班是单位“1”,即标准量,五年级1班种的棵数是六年级1班的4/5即分率;要求五年级1班种了多少棵即求比较量。如果教师用这样的方式为学生解答,或者让学生直接用公式去解题,势必会让学生产生混乱,太抽象了。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对理解抽象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标准量即单位“1”,用一条线段表示,然后将线段平均分成5份,五年级1班占了4份,4/5即分率;要求五年级1班种了多少棵数,数量关系非常明显,学生直接200乘4/5得160棵。以上解题过程中,虽然教师并没有刻意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呈现给学生,但是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教师再适当地渗透数量关系中的公式,学生的理解就会加深,即使学生在初学时不理解,但在不断解题过程中就会逐渐地理解、内化,这也是数形结合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分数的数量关系中,单位“1”不知道,即标准量不知道时,就要用对应量除以分率,教师同样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策略辅助学生解题,使学生借助“有形”图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并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建构知识。

总之,数形结合作为数学解题重要的思想策略,影响着学生数学解题知识结构的发展。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数形结合抓住了抽象知识和形象手段的契合点,巧妙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学生易感知的形象问题,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有可支撑的载体,从而有效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解题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艳梅.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20期.

[2]林世平.让“数”与“形”和谐交融[J].才智,2011年21期.

责任编辑:胡波波

猜你喜欢
数形线段数量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百般好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怎样画线段图
统一数量再比较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