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强
晚茬麦因冬前积温少,分蘖期缩短,单株分蘖减少,个体发育不良,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如何根据晚茬麦生育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是促进晚茬麦增产增收的关键。
一、晚茬麦的生育特点
1. 冬前积温不足 小麦从播种至形成5叶1心壮苗需0℃以上积温570℃以上,如果小麦播种适期,冬前有效积温可达600~700℃,可达到6叶1心。一般晚茬麦,从播种至越冬前的积温在420℃以内,冬前积温不足,分蘖期明显缩短,不能形成壮苗或没有分蘖。
2. 根茎弱分蘖少 晚茬麦播种晚,温度低,出苗期延长,养分消耗多,出苗弱,再加上冬前积温不足,生长期短,种子根和次生根短、少,麦苗小而细弱,叶少而小,光合能力较弱,分蘖很少或基本上没有分蘖,分蘖节储存养分不足,冬季常遭受冻害。
3. 幼穗分化期缩短 晚茬麦冬前生长时间短,没能进行幼穗分化便进入越冬期;春季幼穗分化也相对正常播种的时间要晚、短,春季气温回升快,生育进程也相应加快,幼穗分化时间缩短,结实粒数减少、不孕小穗小花数目增加,影响小麦产量三要素的粒数的形成。
4. 春季分蘖成穗率高 由于冬前积温少,冬前基本无分蘖或分蘖很少,而随着春季温度升高,分蘖增长很快,春季分蘖成穗率高,低位蘖占的比例较大,其春季成穗率也明显地比适时播种的小麦高,但一般穗头比较小、穗粒数相对较少。
5. 不良气候影响大 晚茬麦播量大、基本苗多,春季生育进程快,易导致群体过大,后期倒伏的隐患较大。此外,由于晚茬麦开花期晚,灌浆期缩短,成熟期略有推迟,遭受干热风等不良气候影响较大,千粒重降低。
二、晚茬麦生产的关键技术
1. 增施肥料 由于晚茬麦冬前苗小细弱、根系短、少,没有分蘖或分蘖很少,加上晚播小麦冬前和早春苗小,不宜过早进行肥水管理等原因,必须对晚播的小麦加大底肥施用量,以补充土壤中有效态养分的不足,促进小麦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夺高产。晚茬麦的施肥原则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肥料品种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每亩基施有机肥3000千克,化肥应用当地农业部门推荐的配方肥每亩50千克做基肥;或每亩施用磷酸二铵17.5~20千克、60%氯化钾8~10千克、尿素7.5~10千克做基肥,土壤微量元素锌、硼含量不足的,每亩增施硫酸锌1~2千克、硼砂1千克。
2. 选好品种 选用分蘖力强、营养生长期短、相对适宜晚播、抗寒抗干热风能力强、春发性好、成穗率高、灌浆速度快、丰产性能好的半冬性良种,以利于穗大粒多粒重,早熟丰产。
3. 精细整地 晚茬麦因温度低,发芽出苗慢,顶土力弱。为此要精细整地,为小麦出苗和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做到深耕细耙,精细整平,上暄下实,无坷垃、无根茬,达到“深、细、精、实、平”的整地标准。
4. 足墒播种 足墒播种是保证小麦苗全、苗匀、苗壮的关键环节,对于晚茬麦田保苗安全越冬极为重要。为确保足墒播种,各地可根据实际,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造墒:一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前浇水并及时中耕保墒;二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抓紧造墒及时耕耙保墒;三是为了抢时播种,也可在播后立即浇“蒙头水”,待适墒时及时进行松土保墒,助苗出土。浇“蒙头水”的地块,小麦播种深度应适当浅播,以2厘米为宜,切勿过深。
5. 增加播量 晚茬麦由于播种晚,冬前积温不足,常常没有分蘖,用常规播种量必然造成穗数不足,影响产量,因此应适当加大播种量,依靠主茎成穗。增加播种量的数量应根据播种时间而定,既要适当增加播量,以保证达到本品种适当的每亩穗数,又要避免过量增加播量,造成群体过大,导致后期倒伏减产。根据往年经验,10月中旬以后,每晚播1天每亩增加播种量0.5千克。10月15日前后播种的,每亩播种量以10千克左右为宜;10月25日前后播种的,每亩播种量以12.5~15千克为宜;11月上旬播种每亩播量以17~20千克为宜。
6. 浸种催芽 为促进晚茬麦早出苗,播种前用20~30℃的温水浸种5~6小时,捞出摊开,将麦种表面晾干后再播种,浸种可比干播早出苗2~3天、早齐苗3~5天。注意包衣种不宜浸种催芽。
7. 适当浅播 避免播种过深,减少养分消耗,播种深度3~4厘米,达到早出苗、早生长、早分蘖的效果。
8. 冬前管理保安全 晚茬麦出苗慢,苗弱抗性差,越冬前易受冻害。有条件的可每亩覆盖2~3米3捣碎的农家肥,以确保麦苗安全越冬。以后结合中耕松土等措施,还能为小麦冬前壮苗补充一定养分,同时也为下茬作物提供有效的有机肥料。
9. 早春管理促早发 早春管理的重点是增温保墒,防止地温下降,推迟浇灌返青水。主要措施是耙麦轧麦结合,浅深中耕交替,促使小麦早返青,保冬前蘖,争早春蘖,确保适宜的亩穗数。同时要根据麦田长势,注意搞好化控防倒。
10. 后期预防干热风 晚茬麦成熟期略有推迟,常常遭受干热风的危害。可在小麦开花至灌浆期,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1%尿素溶液加腐殖酸叶面肥喷洒叶片,预防干热风危害。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宁津县农林局 邮编:25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