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最伟大的母亲

2017-01-10 19:46环环
晚晴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协和医学院学霸

环环

她是曾经的女学霸,考入“千里挑一”的协和医学院,八年苦读,拿下最高奖学金,获得博士学位;她三度到海外深造,曾被国外医院极力挽留,却毅然回到了战火中的祖国;抗战期间,她被赶出医院,开办私人诊所,低价救助贫苦患者,身上带的出诊包里总放着钱,随时准备接济病人;“文革”时,她被划为“反动学术权威”,被分配去清洗便盆、倒痰盂,她安之若素,一丝不苟,她说,只要没有离开协和,就是幸运的。

她一生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妙手回春,挽回了无数家庭的幸福。而她自己,却“嫁”给了医学,终生未婚未育。临终前,她还在急促地呼喊:“产钳,快拿产钳……”

“学霸中的学霸”

因为母亲罹患癌症离世,林巧稚从小便立志要学医。

所有人都反对她的想法。在那个年代,女孩子不到20岁就几乎都结婚了,而医学院一读就是8年。到时候,还怎么嫁人?

林巧稚却异常坚决,她撂下一句话:“那我就一辈子也不嫁!”

好不容易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她如愿以偿来到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试。没想到,在考英语时,因为天气太热,与她一同来考试的女伴余琼英中暑晕倒。当时监考的是一名男老师,不方便施救,林巧稚立刻放下手中的笔,与另一名女生一起把余琼英抬到了阴凉处,还做了紧急处理。

处理完毕,考试时间也结束了,她的答卷因此没能答完。

协和医学院考试素来以严格著称,那一年全国只招25名学生。林巧稚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了,难过地回了家。可没想到,一个月后,她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据说,因为她未答完的试卷分数已经很高,加之在考场果断救人,体现了医生应当具备的无私精神,故而院方破例录取了她。

考协和固然难,但更难的是入学后。医学院考试极其严格,75分才算及格,而且不能补考。入学25名学生,到毕业时,淘汰了9名之多。

在学霸的竞争中,林巧稚成了“学霸中的学霸”。曾经一名男生出言不逊,表示“女生学不好医学”,林巧稚当即反驳:“你敢比吗?你考100分,我就考110分!”

在那个女性地位还很低下的年代,这番话简直是打了大男子主义一记耳光。更重要的是,她真的做到了。

“看病不看人”

多年行医,她给林徽因、冰心这样的名人接生过孩子,给邓颖超、朱德夫人康克清、彭真夫人张洁清等看过病,周恩来因为得知她爱喝咖啡,还特意几次从国外带咖啡豆回来赠她。

但有着如此“高大上”朋友圈的她,接待最多的,依然是最普通的百姓。

康克清曾回忆说,林巧稚眼中,“看病不看人”,患者绝无高低贵贱之分。开私人诊所时,因为许多病人生活贫苦,她降低了挂号费,还减免贫困病人的医疗费。回到协和后,她时常资助生活困难的病人,告诉她们不用多花钱挂她的专家号,“挂我的普通号,同样是我给你看病”。

一辈子没有当过母亲,却是最伟大的母亲

经过林巧稚的一双手,挽救了许多家庭的幸福。不少经过她救治的病人为了感谢她,给自己的孩子取名“敬林”“爱林”。许多家庭更是定期将健康长大的孩子的照片寄给她。

她家中床头摆着一部老旧的电话机,那是她“唯一的伴侣”。只要医院有严重病例,她就整夜守着电话等待消息。

“文革”中,她受到冲击,直到后期,才慢慢获得正常工作、出访交流的机会。1978年,在西欧访问期间,她突发脑血管病,返回中国,从此只能困在轮椅、病床上。

1983年春,她的身体情况急速恶化。那年4月22日清晨,林巧稚在昏迷中断断续续地喊:“快!拿产钳来!产钳……”过了一会儿,脸上露出微笑:“又是一个胖娃娃,一个晚上接生了三个,真好!”

之后,溘然长逝。

根据她的遗嘱,个人3万元积蓄捐给医院托儿所,骨灰撒入了家乡鼓浪屿的大海之中。

她一辈子没有当过母亲,却是最伟大的母亲。

猜你喜欢
协和医学院学霸
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nursing English in practice
The reform and applic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The Unwilling Performers in Edward Albee’s Twentieth—first Century Plays
学霸也是人
协和搬家
植物帮之学霸
安静的学霸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Teac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