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明
单位上百号人,在吴小丁的印象中,老吴是最谦逊的一个。
老吴是办公室的老科员,也是单位享誉多年的笔杆子。好长一段时间,单位的重要材料都是出自老吴的手笔。同事们向外人介绍他时,总忘不了冠以“我们单位第一支笔”的荣誉称号。老吴对此只是淡淡一笑,从不自以为是。
老吴没有高学历,早年由于家里太穷,高中没读完就回家务农了。后来,因为文字功底不错,农闲时喜欢给县广播站投稿,慢慢地在乡里有了点名声,被当时的乡党委书记看中,由此变成了乡政府的临聘人员。再后来,乡党委书记进城当局长,把老吴带到了局里,成了一名工勤编制人员,算是有了个铁饭碗。再后来,局长继续提拔,经过多岗位历练,到了这个市直单位做一把手,因为习惯了老吴那一手材料,又想办法把他调到市里来了。
因为身份、学历、年龄等因素的限制,老吴只能“以工代干”做个科员,虽然他写材料的水平比许多科班出身的大学生还高。这是没办法的事,只能怪老吴生不逢时,年轻时农村条件艰苦读不成书,好不容易进城工作了政策又说年纪大、学历低的不能提拔。大家聊到老吴的遭遇,总是为他感到惋惜,对他深表同情。老吴却从不放在心上,一副知足常乐的样子。
惋惜归惋惜,同情归同情,该做事的时候,科长副科长甚至有文凭的年轻科员们对老吴可从不客气,该怎么使唤就怎么使唤;工作不顺畅时,大家对谁也不好大声说话,唯有将矛头对准老吴,谁叫他地位最低呢。对此,老吴逆来顺受,认真接受每一位同事的批评指教,有时甘当老黄牛,有时充当出气筒,从来没二话可说。
有才能而如此谦逊,太不容易了!每当想到老吴对每一个同事都小心翼翼,笑容可掬,吴小丁便不由得对他产生一股敬意。
吴小丁是从部队出来的干部,脾气耿直,有时甚至火爆。每当心头冲动的时候,他便提醒自己要见贤思齐,以科员老吴为榜样,克制情绪,对他人谦虚礼让。
光阴似箭,忽然有一天,单位通知老吴退休了。岁月不饶人呵。退休时,老吴依旧谦恭地和大伙打招呼告别。大家热情地和他说着暖心的话,感谢他多年来为单位作出的贡献,希望他退休后还发挥余热支持单位工作。老吴乐呵呵地答应着,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办公楼。
很快,生活恢复平静,老吴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大家该干嘛还是继续干嘛。这世界,少了谁地球都照转,一名普通职工的退休,实在无法对单位产生任何影响。
一晃又过了几年。单位领导班子调整分工,老干部工作归吴小丁分管了。这年重阳节,吴小丁主持退休干部职工茶话会,见到了前来参会的老吴。老吴退休后脸色红润,精神状态相当好,看起来倒像比以前年轻了几岁。令吴小丁感到惊奇的是,他说话的嗓门还特别大,完全不是当年那个谨小慎微的样子。
更让吴小丁感到意外的是,在座谈会上,老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指点江山,针砭时弊,措辞还相当尖锐。一些当过科长的老同志忍不住和老吴辩几句,老吴居然针锋相对,毫不谦让。
气氛越发热闹起来。争论中,老吴竟然甩出这样一句话:“科级干部算个球!依我看,一个人如果只当到科长就退休了,一点意义也没有,还不如不当呢!”直把几个退休科长气得翻白眼。
吴小丁对老吴的变化惊讶不已。难道退休的力量这么大,可以把一个人改变成这样?散会后,陪同过来开会的离退休支部书记老刘给吴小丁解开了谜底。原来,去年,老吴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儿子当上了副处长,从此以后,老吴就摆起谱来了,觉得和这些科长以下的同事相比,自己比他们更成功,于是和他们打交道就不再低调了。人家说“财大气粗”,老吴却是“势大气粗”,仗着儿子的“势”,居然也“牛”起来了……
听了这个“背景”,吴小丁不禁想道: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谦逊,也许还得看他是否有骄傲炫耀的资本,是否有翻身得志的机会。
【阎广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