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列

2017-01-10 17:55孙贵颂
杂文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人师专栏作家心安神

孙贵颂

“忝”这个词很有意思。常常听到一些人说“忝列其间”“忝为人师”“忝居首席”等等。乍一听,觉得此人挺谦虚,有修养。实则不然。

“忝”为谦词,表示自己处于某种地位或职务,因为能力或资历有限而有愧(忝的上边是“天”,下边是“心”的变形)。既是谦词,就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或实际想法未必一致。有的人或有的时候,说个“忝”字,可能真的发自内心。一来与其所得所为确实有差距,旁人不服,自己发虚;二来虽然其能力或资历达到了某个层次和水平,但放眼四周,与自己差不多甚至于超过自己的,也不乏其人。此时“忝”一下,确有几分真实与真诚。更多人更多的情况下,则是把“忝”作为一种客套,一种应付,一种口头禅。内心里,私底下,备不住牛气得很,自傲得很,甚至“非我莫属”的感觉占据了大脑皮层也说不定。比如入了《世界名人录》,上了《××大词典》,乃至当选“共和国脊梁”,对外宣称是“忝列”,其实心下正暗自得意,既然入了上了,就说明我够条件了,我达到标准了。嘴上是“忝列其间”,内心是“甜列其间”。而在官场,为了能“忝列”到更高职务,不惜溜须拍马,不惜请客送礼,结局果然理想,也就不管手段是否卑鄙,表情是否下作;而在事业单位,为了能“忝列”到更高职称,不惜抄袭他人论文,不惜考场舞弊,贿赂评委,结局果然理想,也就不管行为如何龌龊,哪怕斯文扫地。

更有甚者,“忝列”者有时还能无中生有。曾接到某作家寄来的大作,封里有作者自我简介,“忝列某某大报专栏作家”。这就有点恬不知耻了。他与我都在这家报纸发过几篇文章,编辑将文章编发到某个专栏里,此人便自命为了“专栏作家”,其实是没影儿的事。

将“忝列”一词使用得名副其实、光彩夺目的,是开国大将许光达。

1955年,军队评衔,时年47岁的许光达被评为大将,在十大将中最为年轻。然而,许光达在得知自己“忝列”大将序列后,却几次三番地给毛泽东主席等军委领导写信,强烈要求降衔。他说:“我感谢主席和军委领导对我的高度器重。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毛泽东对许光达这种主动要求降衔的行为,颇为赞赏:“不简单哪,金钱、地位和荣耀,最容易看出一个人,古来如此!”中央军委最后仍然授予了许光达大将军衔。十年之后,解放军取消军衔制,同时规定元帅为行政三级,大将行政四级,上将行政五级。许光达再次诚恳地向中央提出,自己为行政五级。就这样,他成为唯一一个行政五级的大将。

“忝列”表面看来,只是一种谦虚,实则有硬杠杠,有具体标准。达到条件,“忝列”自然水到渠成;不够条件,“忝列”就成了勉为其难。怎样避免名不副实的“忝列”呢?我出一个主意,就是夜深人静之时,净手焚香,面对所获得的职位或荣誉,反躬自省,把“忝”换成“我”试试,比如“忝为人师”换成“我为人师”,“忝居首席”换成“我居首席”,“忝为县长”换成“我为县长”……如果确实“心安神静”,不愧不怍,那么,你就可以释然且欣然地宣称“忝列……”了,估计别人也不会多说什么。

【佚 名/图】

猜你喜欢
人师专栏作家心安神
养心安神常按神门穴
Ode to the Chrysanthemum
吴晓波(财经专栏作家)
茯神小米粥治失眠
媒介融合背景下专栏作家的二元身份呈现
——以《中国青年报》曹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