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高龄化、高龄人口空巢化的严峻形势给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和压力的同时,也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发展机遇与成长空间。因此,苏州要立足“成功老化”的观念,突破既有思维框架与限制,兼顾银发经济的经济性、公益性和福利性的特点,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构建苏州银发经济发展战略,优化银发经济的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促进苏州银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银发经济 老龄产业 成功老化 人口老龄化
银发经济的内涵及发展背景
银发经济(Silver economy),又称银色经济或老年经济,是指与老年人群的财富状况、消费需求、生活技能及其健康老化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成为促进经济成长的新动力,其发展程度与人口老龄化社会极为密切。据苏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14年底,苏州户籍人口6610766人,其中老年人口达到1591974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4.1%,比2013年增长82466人,苏州市老龄人口数量创历史新高。根据1982年以来近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苏州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六大特点,即出现早、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区域差异大和需求范围广,并伴随高空巢率和“未富先老”的现象。为此,苏州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现实议题,被称为“银发经济”的老龄产业必将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由于苏州具有在交通基础设施便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人力资源丰富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为苏州发展银发经济创造了发展条件和成长空间。苏州银发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在居家养老、养老机构、医疗保健、虚拟养老等方面积累一定经验。苏州银发经济刚刚起步,随着老龄化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和市场客观环境的变化,苏州市老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如服务供需平衡、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动力及产业升级优化等。
苏州发展银发经济的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首先,立足“成功老化”思维框架,突破既有思维框架与限制,兼顾银发经济的经济性、公益性和福利性的特点,为苏州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其次,构建苏州银发经济发展战略,在满足苏州当下老年人群现实消费需求的基础之上,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结合老年人自身潜能发挥与消费需求结构改变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从而布局全国乃至全球老年人消费市场。最后,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支持、企业参与、市场推动”的发展思路,鼓励、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兴办、市场化运营的银发经济运行机制。
(二)发展目标
第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长。老龄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会在拉动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当前“扩内需、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无疑是实现苏州经济跨越发展的突破口之一。要顺应老龄化问题所造成的社会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积极发展老龄产业,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或潜在需求,促进消费经济增长。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就业增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重视发展老龄产业,将其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老龄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涵盖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过程。老龄产业的发展不仅要依赖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而且更依赖于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另外,养老服务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就业和创业容量比较大。因此,发展老龄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更有利于解决传统产业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问题。
第三,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是以实现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观念转变,“4-2-1”家庭结构日趋普遍,空巢家庭数量日趋增加,需要发展银发经济来满足老年人群消费需求。发展老龄产业,重视老年人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有助于直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促进健康老化,实践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苏州发展银发经济的路径选择
(一)以老人为中心,构建政府主导推动下的照护服务体系
老龄产业发展涉及范围相当大,包括土地建筑、设备设施、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科技信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诸多方面,因此需要由政府来主导推动。在服务产业层面的投资包括:辅具租赁服务、智能型医疗监控服务、设备设施维修服务;社区日间照护、短期养生照护、紧急通报服务、信息服务。在设施供应方面的投资包括: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家具与室内设计、工程建筑、环境控制系统;辅助设备、复建与预防照护设备、运动休闲设备、医疗设备器材;信息资讯、安全系统。另外,养老照护产业还可以延伸至居家休闲产业,对象为已退休、健康55-65岁海内外老年人,以健康管理、生活照护及养老休闲等作为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利于苏州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甚至可以推广国外老年人来苏州做投资和定居,促进苏州成为亚太地区综合性的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中心,以及高质量的休闲养生福地。
(二)以社区为依托,推广以家庭为核心的居家服务模式
从实践经验来看,居家服务对于老人、家庭和社会具有四大功能。一是补充性功能,着重在对家庭照护技术技能不足方面的支持,提供并训练家庭较为专业性的照护,使需要照护的老年人获得有质量的生活照顾。二是支持型功能,主要是从老年人和照护者的感情考虑,由协助减轻照顾者的照顾压力来给予照顾者情感上的支持,或是作为照顾者与老年人之间的桥梁,增加双方感情维系,并协助强化老年人和家庭建立社会网络。三是替代性功能,当家人缺乏专业照护能力和情感依附时,由第三方提供专业服务的介入方式。当然,居家服务人员不是全天候的看护人员,也不能替代家庭成员的角色,所以需要子女的参与投入。四是保护性功能,当居家服务的补充性、支持性和替代性功能发挥出来,就能为老年人的照顾服务构建一个完整的保护网络,使得保护性的功能凸现出来。
目前居家服务的内涵已逐渐迈向市场化发展,未来居家服务将面向更多的专业要求和竞争挑战,许多自费购买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及期待会更高,因此以跨领域的多元专业团队,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才能建立市场发展的稳固定位。因此,居家服务除了个性化的专业管理外,还要有更体贴的增值服务来建立市场的竞争力。随着苏州市家庭户规模逐步变小的趋势,建立以社区为载体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社区管理单位通过与专业服务机构合作,以居家养老服务作为社区拓展服务的核心任务,同时还有日间照料、送餐服务、居家关怀等服务输送。老龄居家服务要进入完全市场化的发展,必须有专业化的服务水平、服务特色和管理机制才能具有市场竞争的优势。
(三)以科技为手段,探索远距居家照护的创新服务模式
调查显示,苏州老年人基本都希望能在家或离家不远的服务机构被照顾,为此,家人在老年人养老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外,老年人除了对医疗需求外,其余皆以生活照顾为主,可见社区型集中式与居家式照护将会成为今后苏州老年人照护的主流。因此,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使得医疗和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居家长期照护服务将成为政府推动“在地老化”的重要政策选择,而发展远距居家照护势必成为老龄化社会照顾老年人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发展优势在于保证家庭受照顾者的照顾能力与生活质量,并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传输受照顾者在家中的生理信息,减轻老年人在就医过程的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且能提升日常生活照护的安全,让子女安心工作。从长期发展来看,远距居家照护还能降低全民医疗成本的支出,有效将医院的照护资源转移到居家的照护需求,成为健康管理和预防医学的重要功能。
建立远距照护的信息互动平台,以整合信息、宽带网络与无线通讯科技、医疗科技与医疗资源,建立完善的居家照护网络体系,从而促进养老医疗科技产业的发展。远距照护信息平台是推动连续性照护的信息基础架构,负责社区、居家和机构等三种照护模式的信息衔接与服务资源的整合,促进照护资源的有效运用,降低各照护服务系统整合复杂难度和重复性,由科技手段来提升照护管理效率和服务效益。该平台也是创新照护服务应用的发展平台,以建立开放式远距生理信息传输机制,推动相关指标的制定与应用。远距居家照护的服务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生理信息获取与监测、功能定位与紧急救援、健康信息与人际互动的帮助、照护服务的联络与协调。
苏州发展银发经济的对策思考
(一)注重老龄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考虑苏州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注重进一步整体规划老龄产业,加快各类养老产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进程,重点对老龄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培育一批行业内龙头企业、知名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度高的行业知名品牌,促进老龄产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引导相关企业进入老龄产业领域投资,争取把苏州打造银发经济发展的示范区。进一步加大对老龄产业的政策,包括财政投资、信贷、税收、社会投资、营销和分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养老福利机构建设的投入,继续完善和落实社会力量,建立养老服务支持政策,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事业。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社会力量的各个方面对老龄产业的投资,鼓励企业到苏州发展老龄产业。有效地监督苏州制定的老龄产业发展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苏州市老龄产业的声誉,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苏州的老龄产业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营造老龄产业健康发展环境
近年来,苏州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在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提高老年人群整体的市场购买力,让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会因年龄而衰退。与此同时,要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实施持续改进的机制保障,使老人得到更加有品质的服务。按照老龄产业在苏州市发展的需要,给予相应的优待政策,大力发展非公共服务机构。适时进一步出台养老机构和老年教育优惠政策,加强对非公有制养老服务、老年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的税收减免政策,逐步增加对养老事业的财政投入支持方式,推动发展养老服务的示范作用。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发挥政府机构的监管作用,为老龄产业在苏州的发展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确保老龄产业按照老龄产业发展规律在苏州发展。
(三)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因地制宜发展老龄产业
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培育老年人消费市场规模,挖掘老年人市场消费潜力。苏州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因此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通过引导老年人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改变,注重培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因地制宜,促进老龄产业发展,从而使老龄产业和消费市场协调发展。加强对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培育引导,使老年人由“轻消费、重子孙”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让自己享受积极的健康生活,将现金消费支出模式和新型信贷消费模式相结合。通过促进老年人消费观念更加多元化,将潜在购买力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势必会推动老龄产业市场的繁荣和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州市统计局.2014年苏州户籍人口发展现状简析,2015
2.吴玉韶,党俊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14
3.余家军.苏州市老龄产业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4)
4.Rowe.J.W.&Kahn.R.L.Successful Aging.The Gerontologist,1997,37(4)
5. Guo.K.L.&Castillo.R.J.The US long term care system: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naturally occurring retirement communities as an innovative model for aging in place. Ageing International,201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