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琴++魏可姗
▲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全国社科规划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 共危机管理与应急体系建设创新研究”(编号16BGL178管理学一般 项目)课题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跨境电子商务与网民规模对进出口交易总额均有正向相关关系;且跨境电子商务是进出口交易总额的格兰杰原因,进出口交易总额是网民规模的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供应链 跨境电子商务 网民规模 贸易增长 VAR模型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网民规模逐年增长,且电子商务逐渐成为消费者消费模式的主流方式之一。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0%,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政企服务多元化、移动化发展。
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类应用增长趋势明显,网上支付、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增长率分别为9.30%和12.30%。电子商务应用的快速发展、网上支付厂商不断拓展和丰富线下消费支付场景,以及实施各类打通社交关系链的营销策略,带动非网络支付用户的转化。
2016年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在天津市、上海市及青岛市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进一步推动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同时,对外贸易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力量,对经济平稳运行和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与网民规模对进出口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文献回顾
(一)供应链
供应链体系是一个依次相连的组织结构,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涉及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及所有链上成员组成的价值链,使得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有序而高效运转。
陈傲等(2006)以电子商务环境为背景,提出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虚拟企业、动态联盟等以供应链为代表的组织模式的发展,分析了供应链中选择合作伙伴的新特点,并在改进传统合作伙伴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电子商务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的新体系。
黄海标等(2008)利用SCPR绩效模型和平衡计分卡,进一步构建了针对系统的供应链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庄小将等(2010)分析了作为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难题之一的电子商务企业知识外溢的基本路径,并提出在知识外溢的情景下,如何构建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
孔令夷(2013)针对供应链电子商务协同管理进行文献整理,提出传统供应链向协同商务供应链转化的需求,划分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供应链与电子商务协同的融合研究、协同技术研究三个维度,并进一步将其细分为12个要素,从而构建了供应链电子商务协同管理系统研究框架。
高翔等(2016)以167家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企业内的实证调研分析,提出包括网络营销风险、跨境电子支付风险、信用风险等在内的影响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的关键性风险,其中网络营销风险与跨境物流风险的影响表现最为显著。
(二)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增长
冀芳等学者(2016)表示现有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标准众多,最为常用的则是B2B、B2C、C2C等模式,创新性的以交易主体空间位置为划分标准,并以此将现有电子商务模式划分为城乡电子商务、县乡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及移动电子商务,其中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进行的电子商务模式。
张丽娟(2015)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从消费者特征的研究视角出发,确立了跨境电子商务客户体验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消费者年龄、职业和国别在其跨境电子商务体验过程中有显著影响。
吕健(2014)在经济结构性速减和人口红利下降的背景下,以地理空间视角,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分化的现象,研究发现全国对外贸易增长总体处于减速态势,且已经形成具体的分化格局,其中东部地区呈减速并有收敛趋势的增长态势、西部地区处于加速增长态势、中部地区表现为不同区域间加速与减速并存的多元化状态。
郑学党等(2015)通过构建修正CMS模型对影响中美贸易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价格竞争力效应与市场需求效应两种影响因素,且发现价格竞争力效应与市场需求效应对中美贸易增长中中美双方影响存在差异性。
曹晓蕾(2016)在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的背景下,具体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发现中国进出口贸易在总量层面增长速度有显著放缓趋势,且在不同层次产品价格和产品结构方面其增长的放缓趋势存在显著差异性。
李骏阳(2014)以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并对传统贸易造成一定程度冲击为前提,从商业平台、贸易空间聚集方式及贸易流向等方面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机制。
杨敏等(2015)研究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电子商务在贸易中的应用,系统分析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并探究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正向、负向及综合影响。
范莉(2015)提出电子商务中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体,同时也改变了对外贸易的交易方式、交易效率等各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中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型的影响。
郑红明(2016)基于产业链的视角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周期波动及短期均衡关系进行分析。
程晓煜(2016)在理论上分析了贸易增长与跨境电子商务的互动机制,并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探究二者关系。
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增长关系研究中,主要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对对外贸易主体、对外贸易交易过程及对外贸易波动的影响研究,因此,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具体研究供应链中跨境电子商务和网民规模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关系。
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1.指标选取。参考已有文献,并考虑模型与相关数据的获取情况,本文选取贸易进出口总额EM(亿美元)来表示因变量贸易增长;网民规模OU(万人)、电子商务交易额EB(亿元)为自变量,以衡量跨境电子商务水平及网络用户结构。
2.数据来源。贸易进出口总额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5》;网民规模数据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交易额数据来自中国电子商务中心。
为了消除上述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更直观地反映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避免数据的大幅度变化和伪回归现象,将三个序列的数据取自然对数,模型如下:
C代表常数项,k1、k2分别是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参数系数,εt表示模型中随机干扰项。
本文通过Eviews8.0数据处理软件,依次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构建、协整检验、OLS估计、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分析。
(二)模型构建与分析
1.ADF检验。首先采用单位根检验法对三个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以避免伪回归现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1%、5%、10%的显著水平上,分别比较贸易进出口总额、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及网络用户规模的水平序列统计值与特征值。在1%的显著水平上,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临界值为-4.004,大于其ADF统计值-4.732,但是贸易进出口总额临界值-4.004,小于ADF统计值-3.040,且网民规模临界值为-4.200,同样小于ADF其统计值-3.227;在5%的显著水平上,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临界值为-3.099,大于ADF统计值-4.732,网民规模临界值为-3.175,大于其ADF统计值-3.227,但是贸易进出口总额临界值-3.099,小于其ADF统计值-3.040;在10%的水平上,贸易进出口额临界值为-2.690,大于其ADF统计值-3.040,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临界值为-2.690,大于其ADF统计值-4.732,网络用户规模临界值为-2.723,大于其ADF统计值-3.227,即该序列平稳,存在单位根。证明三个序列为零阶单整。
2.VAR模型构建。基于上述变量进一步构建三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以该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滞后结构为基础,进而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
滞后期根据AIC与SC数值确定,结果见表2所示,所选择的评价指标滞后期为2。
3.Johansen协整检验。前文单位根检验已证明LNEM、LNEB 、LNOU 均为零阶单整序列,则将在构造残差积矩阵基础上,根据迹的统计值进一步验证在5%的显著水平下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结果见表3所示。首行检验显示迹统计值为43.001,大于其5%临界值29.797,最大特征值为31.236,也大于 5% 临界值21.132,所以,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这意味着LNEM、LNEB、LNOU变量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第二行检验显示迹统计值为11.765,小于其5%临界值15.495,最大特征值为10.330,也小于5%临界值14.265,所以,在5%的显著水平上接受原假设,即LNEM、LNEB、LNOU变量间至多存在一个协积向量。第三行检验值表明迹统计值为1.435,小于其5%临界值3.841,最大特征值为1.435,也小于5%临界值3.841,所以,此时无法拒绝原假设,即LNEM、LNEB、LNOU变量间不存在两个协积向量。这就意味着在5%的置信水平上,LNEM、LNEB、LNOU变量之间有且只有一个协整关系。
4.OLS分析。做LNEM关于LNEB和LNOU的OLS回归,根据输出结果,可得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根据回归模型可知,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对数值每增加1个单位,则进出口额的对数值就增加0.275个单位;上网用户人数的对数值每增加1个单位,则进出口总额的对数值增加 0.221个单位。
5.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VAR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进一步确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检验结果见表4所示。
由表4结果可知,假设一在显著性水平0.05的情况下,P值为0.026,拒绝原假设,认为跨境电子商务波动是导致进出口额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同理,假设二在显著性水平0.05的情况下,P值为0.087,接受原假设,即进出口额变化不是导致跨境电子商务波动的格兰杰原因。假设三在显著性水平0.05的情况下,P值为0.367,接受原假设,即网民规模波动不是导致进出口额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假设四在显著性水平0.05的情况下,P值为0.041,拒绝原假设,即进出口额变化是导致网民规模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6.脉冲响应。电子商务交易额、网民规模与进出口额的脉冲响应如图1所示。
由图1中的左图可知,当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波动率受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变化一个正向冲击后,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波动率在第3期达到正向最大值,随后逐渐趋于稳定直至趋于零。由图1中的右图可知,当贸易总额增长波动率受到网民规模一个正向冲击后,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波动率在接近6期时达到正向最大值,在接近第8期时达到最小值,随后逐渐升高又趋于稳定直至趋于零。这一分析结果表明,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变化、网民规模与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波动率呈同向变动趋势,且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变化对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波动率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发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网民规模与进出口总额间呈现正向相关关系,即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网民规模对进出口总额具有促进作用,且相对网民规模,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对于进出口额的正向促进作用大于网民规模对进出口额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是进出口额的格兰杰原因,说明跨境电子商务将直接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同时,进出口额是网民规模的格兰杰原因,说明进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网民规模的增长。
以上实证数据显示,跨境电子商务、网民规模与进出口总额有正向相关关系,但是表现并不明显,说明跨境电子商务与网民规模在国际贸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相关法律还不健全,尤其是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包括交易规则、物流运输等方面。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且跨境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商务模式之一,使得国家需结合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
第二,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网络环境安全防护,当前出现越来越多的针对网络交易支付过程的网络诈骗案件,因此应开展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防范知识普及活动,在提高网络用户自身电子商务交易安全意识的同时,加强对电子商务交易网络环境安全监管,以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安全性。
第三,结合地区经济形势加大网络覆盖,以提高网络用户规模,以期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交易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通讯网络的不断完善,使得电子商务应用快速发展,通过社交关系等营销策略,消费者逐渐对线上消费形成依赖,网络用户中手机网民的增长趋势显著,但是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城乡网络覆盖率。
第四,改善电子商务企业交易环境,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优化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提供有利的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环境。结合“互联网+”有效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电子商务进一步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陈傲,孙兆刚.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9)
2.黄海标,李军.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战略联盟绩效评价[J].商业研究,2008(5)
3.庄小将, 吴波虹.知识溢出与供应链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江苏商论,2010(3)
4.孔令夷.供应链电子商务协同管理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2013(7)
5.高翔,贾亮亭.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风险研究——以上海、广州、青岛等地167家跨境电商企业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6(5)
6.冀芳,张夏恒.电子商务模式划分新视角——基于交易主体空间位置[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4)
7.张丽娟. 跨境电子商务客户体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消费者特征角度[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3)
8.吕健.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分化:基于经济结构和人口红利的解释[J].国际贸易问题,2014(1)
9.郑学党,庄芮.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因素研究——基于修正的CMS模型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5,33(5)
10.曹晓蕾.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放缓问题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6(1)
11.李骏阳.电子商务对贸易发展影响的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11)
12.杨敏,黄翔.新常态背景下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5(8)
13.范莉.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型[J].商业经济研究,2015(31)
14.郑红明.基于产业链视角下的跨境电商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分析[J].价格月刊,2016(5)
15.程晓煜.基于VAR模型的贸易增长与跨境电子商务关系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