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贸易开放程度的影响研究

2017-01-10 16:57陈坚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业

陈坚

内容摘要:本文构建了系统的新型城镇化指标,研究我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贸易开放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业贸易开放具有明显推动作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也是农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是,市场化建设和财政支农机制并没有充分发挥对农业贸易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农业 贸易开放程度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不断深入,以及我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行列,开放的市场与自由化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愈加重要的促进作用。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其进出口贸易是我国外贸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家,农产品出口规模也位居世界前五位。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刺激农产品市场需求、增强农产品出口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人口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能通过刺激需求、营造外部环境、改变消费倾向等方面对农业外向型经济产生影响。无论是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还是消费结构转变,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是重要的内在推动力。从这一层面来看,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可能是农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实际来看,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究竟是否引起农业贸易开放程度变化、这种影响深度如何?本文将构建一个新的新型城镇化指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农业贸易开放程度。对于农业贸易开放程度,本文采用类似于宏观经济中外贸依存度的方法,采用农业外贸依存度来衡量。农业外贸依存度,即一个地区农产品的进出口总额与该地区农业增加值之比。农业贸易开放程度变量简记为Aopen。

新型城镇化水平。以往的大多数文献对于城镇化水平指标都采用一个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衡量,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单纯采用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衡量就显得比较片面了。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衡量我国各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笔者参考戚晓旭、杨雅维、杨智尤(2014),钟万玲(2015)等的研究,采用熵值法进行测算。

考虑到本文每个指标都要涉及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4年的数据(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因此在选取指标时都充分考虑数据的可得性。为了测算新型城镇化水平,将指标体系划分为四个层面,即经济层面、社会层面、生活层面和环境层面。其中,经济层面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非农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两个指标;社会层面包括城镇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重、城镇人口失业率两个指标;生活层面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恩格尔系数之比两个指标;环境层面则包括城镇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两个指标。采用熵值法,对以上四个层面八个指标进行加权测算,得到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变量简记为Urban。

其它解释变量。除了新型城镇化水平以外,本文引入3个解释变量,分别反映区域宏观经济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市场化程度、财政对农业扶持力度。

区域宏观经济水平一般采用地区生产总值或者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对于任意一个的选取都各有说法。笔者认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仅从量上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总规模实力,而且也从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得到体现。因此,本文采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表示宏观经济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主要反映了一个区域的产业优化程度。总体而言,我国正处于后工业化时代,工业占比趋稳,而服务业发展却非常迅猛,服务业占比显著提升。对于农产品相关的服务行业,如餐饮业,在消费市场的需求水平逐步升级的过程中,农产品的进口贸易结构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对农业贸易开放程度产生影响。由此,本文选择区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衡量区域产业结构。

对于区域市场化程度,樊纲等人设计了一种测算市场化指数的方法。但是考虑到本文采用的是包含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模型,数据非常繁杂,如果采用市场化指数测算难免存在大量缺失数据。又考虑到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实际上与该区域内的非国有经济成分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可采用区域非国有经济份额表示,即一个地区的非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该地区所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政府部门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越大,理论上越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参与度,有利于国内农产品“走出去”。对于财政对农业扶持力度,本文采用财政支农占比表示,即农业财政支出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以上所有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进一步描述如表1所示。

理论模型构建

(一)面板数据Tobit模型

农业贸易开放程度是被解释变量,该值处于0-1之间,由于面板数据Tobit模型处理0-1数据具有相对优势。但该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适用于部分连续、部分离散的数据。该模型可恰当地反应变量之间的真实变化关系,主要解释变量新型城镇化水平也具有上述数据特征。此外,还有其它控制变量,包括区域宏观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以及财政扶持力度等。为此,利用Tobit估计方法,可建立表达式如式(1)所示。

Aopenit=α0+αitX it+εit (1)

其中,Aopen表示被解释变量,即农业贸易开放程度;X表示解释变量组;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α0和αit表示待估计参数系数。

(二)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RE)

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RE)是将原有的回归参数当作随机变量,且该随机变量符合正态分析。为了深入探究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贸易开放程度的相关关系,选择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可利用残差项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为回归现象。具体的RE表达式如式(2)所示。

(2)

其中,Aopen表示被解释变量,即农业贸易开放程度;X表示解释变量组;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νit表示时间随机误差项;ωit表示个体随机误差项;λi和αit表示待估计参数系数。

(三)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FE)

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FE)适用于研究结果的相关系数差距较小,即每个变量的结果区域一致,且每个变量的一致性检验结果也相同。本文主要研究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贸易开放程度的相关关系,主要集中在这两者的分析,根据FE可构建如式(3)所示。

(3)

其中,Aopen表示被解释变量,即农业贸易开放程度;X表示解释变量组;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

实证结果分析

为了定量检验我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贸易开放程度的影响,根据前面的三种理论模型(面板数据Tobit模型、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别采用仅包含新型城镇化水平变量而未包含其它解释变量的模型和包含全部解释变量的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从6个回归结果的整体情况来看,无论是面板数据Tobit模型、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还是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Wald x2值或者F统计量结果均显示了回归模型是初步有效的。从三种模型的整体回归结果比较来看,同一个变量在三种模型中的回归系数以及显著性都较为接近,这也进一步显示了本文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较强。

(一)新型城镇化对农业贸易开放程度的影响结果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选择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具体分析(对比三种回归模型的结果可以发现,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相对最为理想,因此采用其回归结果进行分析最为贴切,下同)。未引入其它解释变量时(模型5),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系数为0.031,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在引入其它解释变量的模型中(模型6),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系数为0.024,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农业贸易开放确实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地区人口不断转向市民化的过程,不但有利于提升当地的城镇化水平,而且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贸易开放程度提高,即促进农业外向型经济发展。

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第一,人口流动是市场资源要素不断发生优化配置的结果。在我国各地区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中,要素、资金等也同时发生集聚,而人口向城镇集聚的动力主要在于区域经济水平提高和经济结构的非农化。人力资源要素、资本要素等的非农化,为我国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内生动力。

第二,新型城镇化更多地体现为人口城镇化,而人口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农业从业人员数量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都下降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农产品的自给水平不断由高位滑向低位的过程。与工业、服务业相比,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导致农业在与工业、服务业的竞争环境中争夺生产要素时往往处于劣势状态,而且土地资源、水资源、资本、人才等要素的非农化也对所在区域农业的发展形成一定挑战。特别像以水资源、土地资源为代表的传统资源要素,因为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和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而带动形成更高程度的农产品消费,于是导致传统资源要素面临更大的使用压力,所以土地资源、水资源消耗较高的农产品很有可能被直接进口农产品或者到国外培植的方式所全面代替。在我国,存在一个典型的实例就是,原本低产的大豆或油料作物,在谷物种植结构变化的过程中被高产的谷物所代替,于是便出现了大量进口该产品以满足国内日趋增长的油脂消费需求。所以说,新型城镇化促使农业基本生产要素趋于非农化,为我国农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潜在动力。

第三,从粮食消费的角度而言,我国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居民转变的过程,也是一种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向农产品消费者转变的过程,而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将以粮食、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变化为渠道,对农业贸易开放行为产生影响。综上所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有利于促进国内农业的对外贸易水平不断提高。

(二)其它变量对农业贸易开放程度的影响结果分析

区域宏观经济水平。从区域宏观经济水平变量PGDP来看,其系数为0.092,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一个地区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地区农业贸易开放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均GDP的不断增长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农业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即宏观经济的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当地农业走外向型经济的道路。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人均GDP不但可以体现一个地区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衡量一个地区的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随着城镇或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构成中对饮食的结构不断升级,对食物链向更高层次跃进也提出了相应要求,这就直接促使农产品消费向多元化发展、农产品质量向高水平递进。多元化、高质化产出与对外贸易存在必然联系,多元、高质量农产品需要进口高层次原料、设备等加以支撑;反过来,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为农产品对外贸易提供更多动力。第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直接促进农产品消费结构转型升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农产品的安全性偏好显著增强。现阶段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屡屡出现问题,舌尖上的安全无法充分确保,以致国内居民对本土农产品信任度降低,于是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进口农产品,特别是对进口的加工型农产品产生强烈的偏好。这就为我国农业贸易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要推动我国农业走外向型经济之路,就应该充分重视我国人均生产总值的提升。

区域产业结构。从区域产业结构变量Structure来看,其系数为0.005,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对该地区农业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具有明显影响。从城镇化角度来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业贸易开放程度提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而产生的“集聚-扩散”效应。在第三产业中,交通、商贸、物流等的集聚,有利于港口、口岸、边境贸易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能加速促进农产品生产与流通向现代化发展,为农产品对外贸易提供便捷的基础条件。从扩散效应来看,产业园区、物流园区、贸易合作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辐射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使城镇化由点到面不断覆盖,加快提高农产品贸易的集中化和现代化。因此,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农业走外向型经济提供重要动力。

区域市场化程度。从区域市场化程度变量Market来看,其系数为0.002,但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并没有显著地对我国农业贸易开放产生积极影响。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原因可能在于: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市场也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虽然城镇市场快速放开,但农村地区市场远没有放开。一个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与该地区的市场开放程度存在重要关系,我国农村地区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因而对农村外向型发展的促进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财政对农业扶持力度。财政对农业扶持力度变量的系数也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我国农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加大,没有发挥对农业贸易开放的支持作用。原因可能在于,目前我国财政支农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和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业贸易的影响较小。农业进口主要还是受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构建综合、科学的新型城镇化变量,研究我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贸易开放的影响。分析可知:

第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对我国农业贸易开放带来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宏观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也是推动农业贸易走开放型经济道路的重要驱动力;第三,目前农村地区市场化进程缓慢,不足以引起农业贸易开放程度变化;第四,我国财政支农的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对农业贸易的支持作用。

基于本文得到结论,笔者认为可从三方面展开政策举措:

第一,应不遗余力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还较为滞后。结合国外经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加速变革农业发展模式、优化要素配置、拓展农业产业链,从而为农业走外向型经济道路提供新的动力。第二,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我国农业的FDI相对不足,通过FDI引入,能够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从而提升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水平。未来可以鼓励农业加快与第三产业合作,通过物流、会展、创意等服务业不断渗透到农业领域,为农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资本、技术支撑。通过第三产业与农业不断融合,也可以推动区域联动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扩大开放地区对经济滞后地区的带动效应。第三,强化农业对外开放的体制改革。国家应积极制定农业对外开放的相关规划,明确农业对外开放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拓展农业开放经济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一套统一、高效、协调的农业外向型经济支持机制。

参考文献:

1.熊启泉.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指标与测算:1997-2011年[J].改革,2012(12)

2.戚晓旭,杨雅维,杨智尤.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4(2)

3.钟万玲.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内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5)

4.郭炳南.城市化水平、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4)

5.Brookfield,H.Family farms are still around:Time to invert the old agrarian question[J].Geography Compass,2008,2(1)

6.Goldin C,Lawrence F K.Long-run Changes in the Wage Structure:Narrowing,Widening,and Polarizing[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007(2)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