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功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转而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适应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转变。数学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和评价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怎样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呢?
一、评价标准多维度化
现代数学评价关注人本身,与人的丰富性相适应,评价内容也应是丰富的,我们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有的学生成绩不够理想,但學习态度端正;有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但作业清晰工整;有的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但他善于倾听;有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弱,但动手操作很行;有的学生即便在学习上几乎“一无是处”,但他豁达大方,乐于助人……教师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总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要及时捕捉这些闪光点,把握合适的时机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从而带动其它方面的进步。
1、多一把“过程之尺”
学习结果有意义但学习过程本身更具有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获取的远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还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还可经历一个合作交流、自我反思、总结经验的过程,《新课程标准》特设了过程性目标,用“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过程。所以评价要到过程中去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探索精神?数学思考的过程又怎样等多方面内容。如在“你能测出一枚硬币的周长吗”这一活动中,首先要考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能否独立地提出测量的方案,能否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能否将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数学思考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上述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
2、多一把“情感之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的投入,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是否有好奇心,求知欲是否旺盛,有无克服困难的意志,是否能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等等。张硕是我们班的一名学困生,上课反应比较迟钝、接受能力差,但他对待作业很认真,字写得清晰工整。批改作业时,凡是他做错的习题,我都先不做记号,等他改对后,再打上鲜红的勾,因而他的作业本总是干净整洁。我时常在他的作业下面写几句评语,如:“今天你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真棒!”“你今天像个数学家一样很有探索精神。”在我的鼓励下,张硕对学好数学充满了信心,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3、多一把“个性之尺”
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教育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地致力于发展每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他的个性品质。”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改变以往那种从目标、标准到命题全部一刀切的僵硬面目,转而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我在教学一年级“相差数”时,出了这么一道题:“第一个笼子里有8只小鸟,第二个笼子里有4只小鸟,怎样可以使两个笼子里的小鸟一样多?”有学生回答“从第一个笼子里放走4只小鸟”,有学生回答“再抓4只小鸟放进第二个笼子里”,也有学生说“从第一个笼子里抓出2只小鸟放进第二个笼子里,两个笼子里就一样多了”,还有学生说“小鸟的家在蓝天,我们应该把小鸟都放回蓝天,这样两个笼子里的小鸟数都为0”。学生不同的回答,代表了他们不同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及情感体验,我都予以了肯定,尤其对第四位学生爱护小鸟的举动赞赏有加。
4、多一把“实践之尺”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此,评定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实践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数学知识,或靠题海战术取得的熟能生巧的解题技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等。可以设计一些具现实意义的、具挑战性的问题,如:“对同学喜爱吃的水果进行系计”,“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制作—个容积的量具”等。
二、评价方法多样化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并且关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改变将纸笔测验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1、用丰富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每个人都喜欢听别人的赞美,学生也不例外,课堂中老师不应该吝啬自己表扬语言。对学生的精彩发言给予肯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关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表扬……总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要及时抓住。而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在于老师不必做太多的课前准备,只要头脑中有足够丰富的语言。在表扬的同时,老师还多应关注学困生:回答问题错了,一句“再想想”、“别紧张”或“先听听别人的想法”会让学生倍感温暖,从而在内心不再排斥对数学的学习。
2、用激励的评语评价学生的书面作业
写评语不只是班主任老师的专利,数学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如果能在学生的作业旁边写一些激励性的评语,不仅能鼓舞学生,也是师生之间非常有效的心灵沟通。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注意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学习状态、存在问题等进行适当点评,如“你的解答很有创造性!”“你解题的严谨与周密使我好像看到了一名未来的数学家!”“多工整的作业啊!你一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你一天天在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老师充满激情的评语,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愿望,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互动交流:“谢谢老师的鼓励,我会认真写好每一次作业的!”“老师,这道题我不会,你能教教我吗?”“老师,这道题我又想出了一种解答方法,您看对吗?”……
3、用二次评价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因人而异,灵活多样,不搞一刀切。曾经有一位教师介绍教学经验时讲到:过去,把考试卷发给学生后,几个成绩差的学生怕被家长批评,总是偷偷把试卷撕掉。后来这位老师允许学生在补救复习后进行二次测试,测试成绩好的仍可评为优等。这样成绩差的学生不再撕卷,而是认真地纠正、补救,自愿要求参加第二次测试。成绩中上等的学生也希望好上加好,要求再次测试。二次评价的方法,不但能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对优秀学生同样有激励作用。
4、用成长记录袋见证学生的学习历程
为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他们留下成长的足迹,我为学生建立“成长的轨迹”记录袋,记录袋里的资源是丰富的,有学生最满意的作业,最满意的考试试卷,有自己喜欢的作品各类奖状,典型的错题记录,有的同学把成长记录袋比作”储蓄罐”,虽然它存进去的不是金钱,但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学生学业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是一份难得的收获。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如今的教学评价已经不是以往的教师的几句评语或一份数学学业成绩考评分了。评价的主体也不再是单一的教师。它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学生自评,这是学生对自我的一种激励和反馈。巴班斯基在怎样评价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时指出:“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能获得最准确的评价。”在教学中有时就让学生自己评评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有时也给自己的作业写评语。学生的自评也注意过程性评价。通过正确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我。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在课的最后我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评价卡,让每一位学生把这节课的情绪和体验记录下来,通过这项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组评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创造力最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所以我们的小组评价一定要民主,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重要性。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小组评价可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个别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产生依赖性,不积极合作参与的状况。如在小组合作交流后请学生进行小组内互评。如:某某同学发言热烈;某某同学有创新;某某同学动手操作能力特强……学生在小组评价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激活了他们的个性和对数学的向往。当然小组评价也可以是小组与小组的评价。
教师评价,如今更要注重过程性評价,指出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今后要继续努力。例如一位教师对学生的数学评语:他在数学的学习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他必须加强对题目的理解并且专心致志地去完成作业。在乘除方面还很薄弱,需要继续加强。课堂上他应该认真听讲,如果他能做到这点的话,想必他的课堂作业会更出色。改进目标:1、多练基本数字运算,如加减,乘除;2、课堂上认真听讲;3、做作业时不应分心。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效果能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深入了解受评对象的情况,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和个性特点,灵活运用评价方法,讲究评价艺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