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扬 苏锦安
金牌警犬驯导员
文/陆扬 苏锦安
凌永平训练防暴警犬
电影《湄公河行动》热映,赤胆忠心的马犬“哮天”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成为该片的泪点担当。在距离江苏省南通市区30多公里的开沙岛上,虽人烟稀少,却驰骋着一群像“哮天”一样的警犬,它们身怀绝技,勇猛过人,为守护城市的安宁屡立战功。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警犬与驯导员之间的关系就犹如千里马与伯乐——凌永平就是当之无愧、堪称专家级的金牌警犬驯导员。
凌永平今年35岁,是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警犬大队的一级警员,警犬技术工程师。2004年,从小喜欢养犬的他从中国刑警学院警犬技术系毕业,正赶上南通市公安局组建警犬大队。“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常年一身臭”,从此,这个清冷的训练基地多了一个身穿作训服的小伙子。12年如一日,凌永平慢慢成长为“全国首批警犬技术实战人才”“全省公安机关‘四项建设’考核竞赛刑侦警犬技术标兵”和“南通市青年岗位能手”。
赛场上取得佳绩,实战中更有不俗表现。多年来,凌永平携犬在多起重特大疑难案件中屡建奇功。
南通市公安局警犬训练基地,一条史宾格犬不服从指令。这时,一名身着作训服,皮肤黝黑、身材结实的民警趴在地上,以其特有的方式与它交流。很快,他再用手势和语言下达新的指令,那条史宾格犬立刻像听话的孩子一样,乖乖服从。
这个场景引得旁边同事纷纷叫好。
“Good boy!Come on!(好孩子!上!)”望向爱犬,这位驯导民警忍不住也朝它竖起了大拇指。
这位民警就是金牌警犬驯导员凌永平。
“三个月的训练时间,幼犬只能对服从科目有基本的认知。要培养出一条善于实战的警犬,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甚至更久。”凌志平坦言,警犬于他而言,犹如作家的笔、战士的枪,“是我唯一且不可替代的警用装备”。
训犬方法因人而异,有的以诱导为主,这种方法虽见效慢,但警犬的兴奋程度高;有的以刺激为主,虽见效快,但对于警犬本身而言则比较被动。
“我结合了这两种方法的优势,尤其是要抓住奖励警犬的时机。”凌永平说,训练中,他经常跪在地上或趴在地上与警犬交流,“平视,更有利于促进我和它的感情,提升训练效果”。
“芬里尔”,东德牧羊犬,四岁,学习能力极强,主攻搜捕;前面提到的那条史宾格犬叫“神器”,虽然胆小,却心思细腻,练就了一身血迹搜索的本事;而作为“神器”的接班人,“小伙子”则更加活跃、大胆……历经12个春秋,凌永平不断钻研,训练出了多条具有搜爆、搜毒、追踪、巡逻等不同本领的优秀警犬。
“说实话,我照顾它们的时间比照顾儿子长多了。”训练基地距离家约40多公里,凌永平每天起早贪黑,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而作为驯导员,他要做的远不止训练,从梳毛、洗澡到消毒、防疫,不仅是警犬的玩伴,更是它们的医生、父母。因为长时间与警犬在一起“摸爬滚打”,他每年都要比一般民警多申领三套作训服。
作为传统破案手段之一,警犬有过辉煌的历史。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破案技术日新月异,在同步上案工作机制启动之前,警犬的使用受到了极大限制。凌永平从未因此而动摇过,警犬具有灵敏的嗅觉,他深信警犬的作用不可替代,并坚持不懈地开展训练。
2015年,江苏省公安机关举行“四项建设”考核竞赛,其中就有警犬技术专业项目。凌永平提前三个月全面备战,放弃休息,吃住在单位。每天,他天不亮就起床,与警犬训练完服从、鉴别、搜爆、搜血等每项科目后再吃早饭。虽然都是重复而又枯燥的动作,但每次训练时,凌永平都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他说:“我的一言一行,甚至是情绪,都会影响到警犬。”他还有一句极富感染力的口头禅:“Good Boy!”
搜爆犬“球球”是凌永平的亲密战友,十余年来,曾伴随他在北京、南京等地参加过多次比赛和重大安保活动。这次的考核竞赛是“球球”退休前的最后一战。
“‘球球’已经12岁了,相当于我们人类80岁。”凌永平说,尽管年龄偏大,但“球球”是南通乃至全省最优秀的搜爆犬之一。比赛当天,场地上突然刮起大风,很多警犬因为天气原因受到了干扰。对于凌永平和“球球”来说,更不利的是,大多数参赛选手抽到的是中小型客车,而他们抽到的却是大巴车。受平时训练条件所限,他和“球球”从未在大巴车上进行过训练!
“平时训练时的车身都短,距离比较近。”凌永平回忆道,“而比赛时,我必须站在十米外指挥,不能给‘球球’任何提示。当时,我感觉自己的手心都在冒汗,没想到,老将‘球球’驾轻就熟,按照科目要求,逆时针围着大巴车搜寻了一圈,准确蹲在炸药所在的右前轮后方位置处。我们以满分的成绩过关!”
连续七天的竞赛,凌永平所带警犬在每项科目中都发挥稳定,最终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胜出,成为江苏省当之无愧的“刑侦警犬技术标兵”。
“这份荣誉更是属于警犬的!”凌永平自豪地说。
退役后的“球球”于2015年年底离世。在一场简单而庄严的告别会后,凌永平将战友“球球”安葬在训练基地附近。
竞赛现场
“其实,警犬出成绩很难。”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朱奇慧说,“由于训练周期长,即使到达(符合训练时条件的)案发现场,警犬也不一定能发挥出作用。这导致很多警犬驯导员选择跳槽或转行。”
凌永平是一个例外。他在赛场上带犬屡获佳绩,实战中频频立功。近年来,他带领自己训练的警犬在多个重特大疑难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4月,海门市公安局接到报警称:一名男子于3月29日晚在海门市开发区附近失踪。经前期调查,警方判断该男子已遇害,且犯罪嫌疑人的抛尸地点很可能就在当地沿江公路查报站东侧的树林内。其间,南通、海门两级公安机关先后十多次共组织600余人次警力,用专门刺探铁钎开展搜寻,均无所获。
5月20日上午,刚刚参加完“四项建设”考核竞赛回到南通的凌永平接到指令,携犬进行最后一次搜寻。到达现场后,经过简单的了解、观察、分析,他和同事分别带上警犬进入树林开展有序搜索。当搜索进行了20分钟左右时,其他人都还在明显有土坑处的地皮处搜索,凌永平和警犬“神器”却在一片半米多高、毫不起眼的草丛边停了下来。
“当时,停下来的‘神器’先是打了一个喷嚏,鼻子贴着地面使劲地嗅。”凌永平说,“按照平时血迹搜索训练,‘神器’如果发现目标是会立即卧下向我示警的,但是那天,它的表现有些异常。”从草丛表面看,完全看不出其被动土的痕迹,但是凌永平却敏锐地捕捉到了“战友”的异样,他随即拨开草丛,用工具探入土层,很快就发现了地下的埋藏物。
经进一步挖掘,法医确定这就是已被分尸且高度腐烂的受害人尸体。当天,犯罪嫌疑人李某被抓获归案。
自此,警犬可以利用气味搜索罪证的“奇迹”在当地警界传开。
事实上,这样的案例不止一起。2013年“9·24杀人案”,凌永平携犬搜索发现了第一现场,搜获到受害人尸体;2015年“淮阴区五里镇杀人案”,他携犬协助淮安警方追踪发现了重要物证;2016年“3·14杀人案”,他携犬搜获凶器;2016年江苏省公安厅挂牌督办的“3·25贩毒案”,他携犬搜获冰毒103克。
现在,在南通,一旦发生重特大突发案件,警犬大队会同步上案,开展侦查工作。
自2016年5月1日起,很多南通市民发现,在火车站、南大街、中南城商圈等人员密集区域,不少民警牵着警犬在巡逻。这是南通公安升级治安防控街面巡防工作的亮点探索。
2015年,顺应公安部提出的警犬技术要为反恐处突服务等“四个服务”工作要求,南通市公安局党委决定,首次启动巡逻犬参与治安巡防工作。这其实是给警犬大队带来了一个大难题。是否要将相关民警送到南京警犬研究所进行培训呢?
“这是我们突破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绝佳机会。”凌永平主动请缨。
自主开班进行巡逻警犬培训,在江苏省尚属首例,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在单位的支持下,2015年12月10日,拥有13名学员的南通治安巡逻犬培训班悄然开班,凌永平是其领队人。
寒冬是最锻炼人的,也是最考验人的。训练从早晨6时开始,到22时结束。每天,凌永平吹响哨子第一个站在训练场,他负责组织学员开启这一天的训练。冬天的开沙岛,气温最低达零下十摄氏度,他总是脱掉厚重的多功能服,跑出一身汗,从如何与警犬亲近,到怎样训练其体能,从如何奖励,到怎样训练其动作……他每个要领逐一讲解、示范、纠正。四个多月的巡逻犬训练,除了春节休息几天,凌永平和训练民警没有停下来一天。其间,他被犬咬伤十余次,至今,大腿上的几处伤口还没有彻底消除。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汗水换来了沉甸甸的果实。在凌永平的训练下,13名学员全部通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