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力谦 梁 斌
目标共融 建设共谋 责任共负 平安共创
马力谦 梁 斌
保卫消防、安全保密与国家安全工作是交叉融合、协调并进、相互作用、优势互补、有机统一的目标体系,保卫消防侧重于通过物理隔离和时空限制的方法,确保国家财产不被侵害,是安全工作的基础和支撑,保密工作侧重于通过行为自律和技术防范的方法,确保国家秘密不被泄露,是安全工作的重点和保障,国家安全侧重于通过人民防线和专门工作的方法,确保国家利益不被威胁,是安全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三者共同构成确保军工单位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的思想防线、制度防线和技术防线。
针对安全意识的提高滞后于上级提出的管理要求、安全教育形式滞后于受教育群体特点、规章制度建设滞后于科研生产发展、安全专用技术防护滞后于信息化发展速度、技术安全防范建设滞后于上级安全标准规范、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滞后于新的形势任务等现实问题,军工单位必须采取新的思路、应用新的举措。
一是依据国家和上级部门标准规范,通过持续修订《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划分标准》和《军品岗位密级界定标准》以及《党政文件密级界定标准》和《OA和AIVDM系统使用权限界定标准》等,建立“依据准确、权责明确、方便工作”的定密、解密、变更密级和知悉范围的标准体系,确保单位内部人员知悉范围最小化。
二是监督检查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的涉密信息系统的规划、审批、建设、测评、运行、维护、复测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涉密信息系统综合审计技术、可信终端和可信平台的安全保密应用技术、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电磁泄露发射综合防护技术等薄弱环节方面及时提出安全要求,落实管控措施,确保单位外部人员知悉范围最小化。
三是通过对单位周界、主要出入口、涉密人员、要害部门部位、涉密过程文件、涉密载体、通信及办公自动化设备、涉密设备调剂与维修及报废、涉密会议、宣传报道、协作配套、外场试验、对外交流、人才引进、涉外事项的全过程管控,确保国家秘密信息知悉范围最小化。
一是以上级部门颁发的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要求和保密资格认证标准为依据,本着建筑物周界报警、外围视频监控与人员巡视相结合;建筑物出入口视频监控、证件识别系统与人员守卫相结合;要害部门部位视频监控、电子门禁与物理隔离相结合的达标原则,通过严格执行建筑物消防设备设施依法配置、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整体覆盖、巡逻人员使用电子巡更系统、监控报警指挥中心人员值班巡视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定期演练制度等,形成发现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人防物防技防运行机制,努力实现防范措施整体联动的防范效能最大化。
二是正确处理保卫消防、安全保密和国家安全工作之间的关系,通过单位内部技术防范设施的同设计、同评审、同建设、同验收、同使用、同维护和各自业务工作的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归零、同查案、同考核,建立“目标共融、建设共谋、责任共负、平安共创”的协调会商机制,努力实现综合管理措施的防范效能最大化。
三是对外场试验、产品押运、重要会议现场、重要活动现场、涉外事项以及易发案部位等,要通过视频音频监控、远红外报警、震动报警等一体化、微型化、便捷化的技术措施,快速形成看得见、听得到、防得住的管控能力,努力实现全程覆盖、动态管控的防范效能最大化。
一是善于借助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与好的典型单位、典型现场、典型个人进行经验交流,及时推广普及新理念、新思路、新作法。同时更要善于借助现场调研、现场督查、现场会议、现场办公、现场协助等形式,及时解决突出或瓶颈问题,从形式层面提高教育培训实效化的能力。
二是善于透过典型案例剖析和造成火灾、刑事案件、失泄密案件的途径与灾害后果的视频演示,增强震撼性和说服力,进一步强化“一人受处分、全员受教育”“一次违规、终身受益”的教育效果,从内容层面提高教育培训实效化的能力。
三是善于通过法定专题日、单位学习日、专家授课、专题报告、处室工作会、班组例会、型号出厂动员会、电子邮件、标语标志、宣传海报、安全教育演讲、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闭卷考试、安全技能演练、安全课题申报评审、脱产培训、业务流程嵌入等多种载体形式,全方位培育“安全意识融为思维方式,安全制度融为工作方式,安全习惯融为行为方式”的自律能力和“人人讲安全、事事保安全”的安全文化,从思想层面提高教育培训实效化的能力。
一是单位开展科研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以法律法规和其他安全规范为管理依据,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依法执法;必须把保卫消防、安全保密和国家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纳入法制轨道;规章制度体系所涉及的目标、方案、要求、标准、方法、措施、检查、考核等内容都必须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安全规范保持同步,确保一致,做到依法管理、依规办事。
二是正确处理好业务拓展与制度完善的关系,本着业务拓展到哪里,规章制度就延伸到哪里的管理要求,遵循“易懂、易记、易操作”的原则,将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纳入表格化管理并嵌入业务工作流程,便于职工快速知悉、准确理解、坚决执行。
三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再先进的技术手段,再完善的规章制度,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的素质和责任心。为此,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把过去的问题当成今天的问题,把小问题当成大问题,把苗头性问题当成重复性问题,把可能发生的问题当成已经发生的问题,通过早发现早解决、小毛病大手术、举一反三、提高执行力等举措,在细化措施上求突破。
一是充分运用OA系统的平台作用,开发使用集保卫消防、安全保密和国家安全管理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子系统,实现规章制度宣贯、出入证件授权、监控信息查阅、员工安全档案、业务工作档案、请示报告、管理台帐、审查审批、教育培训、宣传报道、经验交流等数据库管理,并通过管理活动信息化,筑牢管理基础,便利工作开展,历史记录详实,使本部门、本单位成为本业务领域内的排头兵。
二是要善于借势工作,利用重要敏感时期、重大偶发事件、重大活动任务等契机带来的自上而下的强大推力,因势而谋,应势而为,顺势而动,解决我们平时想解决、难解决的体制机制和瓶颈问题,提高管理能效。
三是本着忌做秀、忌浮躁、忌空对空、忌无针对性、忌短期行为的原则,树立“管理过程中侧重采取服务措施,服务过程中注重管理手段优化”的理念,为主营业务服务,为一线服务,为职工服务。同时,各部门之间深入沟通交流,达到外求共同点、内求共鸣感、深求认同感、实求执行力的管理目的。
一是通过规范实施通信与办公自动化设备定期检测制度、技术防范设施定期检测制度、外场试验和产品押运使用技防设备制度、电气系统定期检测制度、消防设备设施定期检测与点检制度和涉外产品设备使用前检查制度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技术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二是在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测评达标的基础上,充分借助单机版和网络版保密检查工具的技术优势,通过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的实时监控,有效提高安全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技术监管能力。
三是高度重视监控报警指挥中心的智能化建设,及时升级换代,并注重优化自动发现人员过长时间滞留、现场异常响动、移动物体感知、异常行为感知等关键技术指标,变人工发现为智能筛查,持续提升“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的技术管控能力。
一是实行最低学历、专业适应的准入制度,从新进人员的源头抓起,从根本上解决综合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管理能力偏低的体制性问题。
二是面对多层次的顾客群体、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和多方位的安全保障,针对安全工作从业人员学历低、岗位流动性差的典型特点,正确认识履职能力与教育培训的关系,持续强化现岗位人员的学习培训(含脱产学习获取学历),强力压缩“短板效应”的释放空间,全力提高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是建立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员流动机制,在本部门内注重多岗位锻炼,提倡一岗多能,并通过领导干部交流挂职、普通员工多部门轮岗,丰富工作阅历,提升工作能力,辐射安全文化,为队伍建设专业化奠定体制基础。
一是建立覆盖科研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安全责任制体系,达标配置安全管理机构和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足额投入安全管理经费,做到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
二是领导干部要强化“发现不了问题是不尽职、解决不了问题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主动解决不规范、不受控、不安全的问题,逐项逐级落实军工单位主体责任;主管部门要协同运用以查促管,以查促改、以查促教、以查促防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倒查机制,杜绝或减少“发现问题不指出、指出问题不整改”现象的发生;基层部门要充分发挥表格化管理所具有的责任固化、指标量化、流程简化、措施优化的功效,消灭安全管理的盲区和死角。
三是正确处理好业务工作推进和落实安全管理要求的关系,特别是当科研生产经营活动与安全管理要求发生不协调、不符合、不同步的时候,更要本着“服从安全”的原则,正确对待,妥善处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