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凛冬将至?

2017-01-10 05:38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43期
关键词:摩拜单车

共享单车:凛冬将至?

Point

如今各家共享单车玩得越来越酷,ofo和摩拜之间为了争抢交通出行领域“最后两公里”,纷纷推出新款单车改善用户体验。可北风一吹,雪花一落,才发现炒得火热的共享单车,在寒冬里也不是那么靠谱。

一场雪让摩拜单车趴窝

11月26日,一场初雪的光临让北京街头顿时增添不少寒意。一些早上出门的市民却发现,停在街道旁的摩拜单车集体趴了窝。不仅单车车身积雪结冰,扫描车身二维码,App也提示是故障车。居住在石景山的范女士告诉记者,她早上连着扫了四辆摩拜单车都开锁失败。“难道下雪天就开不了锁吗?”

造成寒潮过后摩拜单车集体趴窝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天气过于寒冷,而摩拜单车所安装的智能锁电池无法在持续低温中正常工作,放电时电流过小,导致智能锁无法启动。这与冬天天气过冷的时候iPhone容易自动关机的道理是一样的。

受影响的还不只是车锁与定位系统。据了解,摩拜单车目前一部分车还采用了电子刹车,这让冬天环境下摩拜的安全性也存在了一定隐患。尽管新投放的摩拜单车轻骑版采用了碟刹,但目前在旧版本摩拜单车上大量使用的电子刹车并未迭代。寒潮过后,摩拜单车上路后还有可能给使用者带来不安全的因素。

而根据摩拜官网上的文章显示,摩拜单车在11月初到漠河进行测试时,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下,单车的智能锁、GPS定位、轴传动等各部位均一切正常。

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表示,摩拜单车在业内是最先能骑上路的共享单车,在运营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不足,得到用户的反馈后摩拜已经进行了调整。这些不足有的已经在新版本的单车中完善,还有的在一点一点地改进。

10月份,摩拜推出轻骑版单车,改善了单车重量;而在11月中旬,摩拜又推出经典版单车的升级款,添加了车筐和可调节座椅。根据摩拜的计划,目前已投放的经典版单车与升级款将共存,未来将逐步更新替换。对于共享单车在北方冬季的可靠性的提升,还需要摩拜在接下来的改版中加以完善。

入冬共享单车易冬眠

北方的寒冬不仅让摩拜挂了,更让初入单车大战的新手对北方望而却步。

11月中旬,共享单车的新成员“小蓝单车”正式登陆深圳。这辆共享单车主打“好骑”“安全”,车轮均采用高强度、轻量化铝合金;采用意大利品牌的硅胶坐垫,并且可以调节座椅高度;车锁采用了与摩拜类似的电子锁,可以保证扫码在3秒内开锁;不过车身重量却保持在了15千克。在其官方测试中,15公里的时速下刹车距离不到2米,低于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单车产品。对于扩张的速度,小蓝单车表示,通过自营工厂和各合作商,自身单车年产量可以达到300万至500万辆。小蓝单车更是定下一组看似无法完成的目标:未来准备以每15天扩展一座城市,每座城市投放3万至5万辆的速度进行投放,并将在年内进入4座城市,总计投入20万辆单车。与在南方城市的“极速扩张”相比,这辆信心满满的小蓝车,却在北上的步伐上放慢了脚步。对于何时进入北京市场,小蓝单车联合创始人李刚表示,小蓝的推广将依据城市的天气、人口、城市密度和骑行环境来决定。“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时,挑战紫禁之巅”。

“我们的共享单车采用了更加耐寒耐热的电池。经过测试,在零下20摄氏度的情况下仍可以正常工作。”李刚认为,以目前的水平看,小蓝单车在冬天寒冷的环境下可以正常工作。

不过,李刚也向记者坦言,北方地区冬天的天气寒冷,路面湿滑,并不适合骑行。“譬如电动车和一些普通的自行车,到冬天天气太冷时也是骑不了的。从11月中旬到第二年3月之间,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共享单车在北方就是死亡状态,行业内无一可以幸免。”李刚表示,对共享单车市场的先期调查中显示,冬天虽然还会有人在骑自行车,但骑行的次数仅为夏季的三成。这也是小蓝单车目前尚不急于进入北方市场的原因之一。

共享单车仍顺利融资

在资本寒冬面前,两家主打共享单车的表现多少还是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摩拜单车已经完成C+轮融资。在其一长串投资方名单中,高瓴资本、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腾讯、红杉资本、启明创投、贝塔斯曼、愉悦资本、熊猫资本、祥峰投资和创新工场等著名风险投资机构都榜上有名,而ofo这边也宣布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顺为、经纬中国、DST创始人、金沙江等机构。在一年之内,ofo完成5轮融资,融资速度堪称神速。

此外,一些模仿者也出现了。根据媒体报道,一款尚未上线的共享单车平台优拜单车宣布获得了千万级别天使轮融资;此外,小鸣单车也宣布完成1亿元A轮融资。目前,北方已经正式供暖,但对于风头正热的共享单车们来说,这可能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冬天。

这个冬天,可能就会分出胜负。玩骑行的人都知道,冬天最好不要骑车,一是天气寒冷,冷不是最主要的,主要是运动后身体出汗,一遇冷非常容易感冒发烧;二是对于骑行来说,膝盖是整个身体的核心,而膝盖很娇贵,需要保温,遇冷、运动过大,都会造成膝盖半月板的损伤,导致膝盖疼痛。而膝盖半月板受损的话几乎是不可逆的,很难治疗,一旦半月板出问题,基本上就可以宣告跟这项运动告别了。

尽管骑行和城市代步有很大区别(城市代步均速可能只有13码),但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上述两种问题,尤其是摩拜单车,很难想象一个早上出门上班的白领,会顶着接近零度的气温,在冷风呼啸的北京街头,踩着25公斤重的摩拜单车(一般自行车12公斤左右,专业公路车只有七八公斤)奋力前行。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没有专业防寒手套和足够御寒衣的保护下,即便是有再大的勇气和毅力,多半骑不了一公里,手指就会忍受不了刺骨的寒冷,接着垂头丧气的靠边,停车,然后打开滴滴,叫上一辆专车,绝尘而去。

这个冬天不好过

冬天订单量减少,这多半是摩拜和ofo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尽管没有一家愿意公布目前的数据,但并不妨碍我们去勾勒一下大致的周期。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曾在一次分享会上发布了一张PPT,描述的是每辆车每天被使用的频次。通过这张PPT人们可以看到,冬天是整个一年骑车人数最少的时间段,但即便是在最冷和最热的日子里,依然有不少用户在骑ofo。

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这个行业的基本图谱:共享单车受季节波动影响较大,冬天是用户最少的季节,但即便是最冷的时间段,一辆车依然可以保证一天一人次的车均单。

所以这个问题变成了:在订单下滑的冬季,如何提高运营能力。摩拜单车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比ofo更缺少准备。

原因在于摩拜成立时间要晚,摩拜成立于2015年,而ofo成立于2014年,2016年4月,摩拜单车才正式宣布登陆上海,整个线上运营经验不超过1年,而早在2015年,蛰伏在校园里默默深耕的ofo就已经度过了其第一个冬天。

冬天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以摩拜为例,单车科技含量较高,碰到下雪的时候气温极低,锁的电池有可能消耗得更快。一些比较娇贵的部件会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失灵或者报废,甚至会出现定位失灵,找不到车的情况。

而ofo在去年已经开始运营了,而且运营的跨度比较大,除了在北方,南方也有。冬天下雪,夏天洪水等,经历过低温、高温、大水等问题,在硬件方面ofo的准备显然更加充足。

此外,冬天对于共享单车另外一个影响就在于闲置率大大提高了。大量的共享单车要么靠在路边,要么停在小区门口,订单减少,意味着收入减少,同时还有隐性成本,也就是每天单车闲置所带来的成本费用,好比一家火锅店开业,冬天生意红火,夏天生意清淡,但房租人力,水电燃气、食材这些硬成本都在这里,这些隐性成本如何通过年度的运营去有效填平?

冬天,1辆闲置的摩拜单车隐性成本相当于10辆闲置的ofo单车,但一辆摩拜的盈利能力又不见得比一辆ofo高出多少。凛冬将至,对于缺乏运营经验的摩拜来说,这相当于致命一击。

颠覆式创新的胜利

某种程度上,成本3000元人民币的摩拜和成本300元人民币的ofo之间的对决,非常类似二战期间,虎式坦克和T-34坦克之间的对决。

虎式坦克作为二战德军最著名的坦克,几乎具备重型坦克的所有优点:火力猛、射程远、装甲厚,唯一不足就是炮塔转速过慢。而T-34坦克是苏联制造的中型坦克,最大的优点就是成本低、结构简单、便于修理。

虎式坦克因为结构过于复杂,需要很庞大的供应链才能够支撑,而且不易修理,最终只生产了1000多辆。而T34的结构非常简单,随便找一个拖拉机厂就可以生产,成本低、易维修,因此在苏德战场上,T34的数量一直比虎式多得多。1940年9月至1945年6月,苏联总共生产了53000辆T-34坦克和5000辆以T-34坦克作为底盘的中型自行火炮,最终,苏联人以单车质量的劣势迎来了巨大的战略数量优势,从而一举打败德国。

业内人士指出,为什么互联网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能够一跃成为明星行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边际成本无限趋向于0,大规模,可复制,这和ofo的投资人,金沙江朱啸虎的观点很像:“首先市场规模大,第二可复制,可非线性地高度复制,第三个可防御。”

有意思的是,ofo和摩拜的创始人,在不同场合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扩张。

摩拜单车表示,该公司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部署了大约3万辆单车,今年年底前要在每座城市投放至少10万辆单车。ofo则表示,该公司已经投入了超过12.5万辆单车,并计划向中国其它城市推出服务。

与此同时,ofo和摩拜单车目前都在考虑进军欧洲市场。

两家几乎同时选择跑马圈地,优势劣势,一下子就显示出来了。

摩拜单车最大的硬伤,是成本太高。即便运营能力再强,两千多一辆的成本价,起码两年才能把钱赚回来,相比之下ofo只要几个月就能收回成本。这些钱又可以成为购买新的ofo的资金,如此循环反复,自我繁殖和扩张,最终达到迅速占领市场的目的。

朱啸虎也说过类似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摩拜单车存在很多的问题,大部分人使用摩拜单车一天就两次,单车的运营效率很低;摩拜单车开锁需要充电,要骑车一小时以上才会开始充电,使用频次低会导致单车因为没有充电而开不了锁的情况。”

如果看过《颠覆式创新》这本书,就知道什么是“Low-end Disruption”(低端式颠覆),什么意思呢?一部分人并不需要特别先进的产品或者服务,换句话就是被过度服务了,如果有一个更便宜更低端一点的解决方式,那么这些用户会流失,但大公司囿于自己的位置和体量,很难对这种流失做出及时的反应,这就是底端式颠覆。

这也正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在书中所解释的那样:颠覆性产品,能够开辟一片新的市场——也就是这本书最重要的两个观点:产品至简与成本至简。

尽管ofo扩张到校外市场也会面临使用效率问题,但与摩拜相比,ofo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低。“摩拜布一辆车,ofo可以布10 辆。”最新数据显示,ofo单车现在每2—3天投放1万辆车,总订单已经达到3000万。11月7日开始推出高校市场每天首单免费,每月5元封顶。

实用至上

如果说上述的对比仅仅是产品层面比较,那么接下来的更多的是战略层面的对比,毕竟两家都陆陆续续已经推出了新品:摩拜推出了Mobike Lite,而ofo的第四代智能电子锁也已经在量产的路上了。

回到最初的原点,共享单车的出发点是什么?提供了什么价值?事实上,所谓的共享单车的价值,本质上就是提高出行的效率。

为什么说ofo的模式效率更高?因为单位时间内的效率提升,带来的其实是总价值的提升,而总价值的提升反过来是倒逼规模的扩张、资金和运营效率的提高,最后变成骑行体验上的“帕累托最优”。

摩拜在科技时尚单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ofo最终要做的,是变成一个自行车出行平台。小黄车只是第一步,未来将全面连接B端和C端的资源。用户共享的单车就像是快车,ofo投放的小黄车就像是出租车,合作企业提供的山地车、健身车、竞速车、高端自行车相当于专车。最终的结果是,你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租到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自行车。

正如业内人士指出的,人们追求的永远是在一定经济效益之下的便捷性,而不只是便捷性本身。所以只有在价格降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的目光才会再放回到便捷性上。

换个说法,身体是诚实的,人们可能因为摩拜单车时尚的外形而拍照,但最终出行时,还是会选择更便捷方便的ofo。就好比很多人会买了耐克的篮球鞋发朋友圈炫耀,可真正打篮球时,却又悄悄换上安踏李宁。

共享单车明年或迎洗牌

随着小蓝单车的闯入,共享单车“雌雄对决”的局面或将演变为“三国大战”甚至是“群雄割据”:从目前来看,在这三家之外,仍有各类品牌正试图在不同城市复制共享单车模式。譬如小鸣单车已经在上海、广州及乌镇开始投放,预计在年内完成40万辆的投放目标;而主攻CBD的优拜目前已经获得A轮1.5亿元的融资,准备在上海地区投放;主打校园骑行的小蓝车“由你单车”已经进入北京高校,数量已同ofo平分秋色。

对于共享单车的盈利能力方面,目前各家都瞄准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且对公司盈利能力并不担心。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曾对媒体表示,目前谈盈利还早。“对于未来的计划,我们只有大方向,只知道3个月内要做的事情,至于未来如何盈利,我觉得这应该是产品完善之后考虑的问题。”而王晓峰曾表示,腾讯、谷歌在创立初期也没有过多考虑盈利模式的问题,怎么回收成本?首先得让用户用得开心才有机会。

小蓝单车联合创始人李刚也表示,现在不考虑盈利的事情,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单车产能,占领市场。“共享单车行业的盈利点有很多,一是在广告上,另一个是在骑行周边产品上。未来各家的竞争在单车的供应链上,只要一个行业的增速在200%以上,就可以暂时不必考虑挣钱的问题。”

“共享单车的数量与城市人口的比例在1比200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在达到这一比例之前,共享单车的扩张就不会停止。”而根据这种推算,单单北京一地就可以容纳10万辆以上的共享单车。

显然,就目前而言,共享单车的扩张仅仅属于开场阶段。有分析认为,预计到明年,共享单车市场将进入竞争的白热化阶段,整个行业或许会迎来一波洗牌。

对于行业内出现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最早将共享单车推向市场的摩拜并不抗拒竞争。胡玮炜表示,共享单车的市场足够大,可以容得下更多的共享单车公司。

不过,目前共享单车市场快速扩张的局面虽可以掩盖住故障和其他损失的上升,但等到市场成熟后,单车的后期维护成本可能成为各家存亡的关键。最初掌握市场的企业并不一定可以永远“笑傲江湖”,只有尽快完善产品的体验,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笑到最后。

猜你喜欢
摩拜单车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飞吧,单车
摩拜推出多项福利,同时发布摩拜助力车
共享单车发展困境与出路展望——基于摩拜和ofo的品牌比较分析
共享单车,汝欲何往?
共享单车来了
摩拜的宿命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摩拜单车的英国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