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谊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性初探
◎何俊谊
文史哲在内容和内涵上都有着相通之处,同时也存在着各自的特点,文史哲的会通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全面的进行深入的思考。文学可以在人物的情感方面有着深入的体悟,而史学从历史入手,将现实生活与历史进行融合比较,分析事物在时间长河中的变化。而哲学从抽象事物和概念中入手,分析事物宏观的变化同时对人性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文史哲的会通可以将三者的特点进行融合,全面细致的分析问题,从而提出更多引人深思的内容。文史哲的会通不仅仅可以将事物的内涵进行融合,同时也可以在多个角度对内容进行分析,整体和局部的进行分析和整合,进一步得到深入而全面的思考。在对人性自觉性的思考上,使用文史哲会通的方式进行思考,探析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性。
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需要在多个角度进行入手分析,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对事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对事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文史哲三门学科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文学可以将事物感性化,从人文角度出发,研究事物的本质,而史学则可以进行现实与历史的对比,辩证的看待问题。哲学则可以从抽象宏观的问题入手,对事物的内涵和出处进行分析。文史哲的会通可以透彻而全面的分析事物,将三门学科的优势进行融合,从而引发新的感悟和认知。文史哲会通的思考模式也是现阶段对问题分析的必然趋势,而在对人性自觉性的分析中,更应该结合三门学科的分析特点,全面细致的对问题和事物进行掌握,进而对人性的内涵进行分析,感悟人性自觉性的发展与变化,进而进行有效的探析和研究。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性分析。文史哲会通下进行的人性自觉性分析可以全面而系统的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掌握,进而提出对人性问题深入而全面的感悟,在基于人性的统一基础下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和整合,进而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人性的自觉性充斥于我们的生活,对人性自觉性的分析可以全面而系统的体现人性的特点,从人们的生活入手,体会人性自觉性的重要性。在对人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人的经历有所不同,在面对问题所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因此对人性的分析也较为复杂和困难。而文史哲会通的方式可以对人性进行多方面的剖析,掌握了解人性的特点和其真正的内涵。
文学中对人性自觉性的探析。文学是用文字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感性的表述,在表述的过程中会采用多种方法,而表述的重点也侧重于对人物内心以及情绪动作等细微之处。因此文学对人性自觉性的分析中,多采用想象等方式进行全面等阐述,通过情境设计等多种方法对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例如在对人性自觉性分析中,文学多利用不同场合环境下人物的表现以及内心的变化来分析人性的自觉性,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可以将生活中的变现进行展现和分析,通过多种手法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展示。文学通过对生活中的人性变化进行反应,通过对不同环境下人的不同心理变化以及行为来揭露人性的矛盾,从而对人性自觉性的表述进行丰富。在文学作品中多采用以情动人的方式,“文章千古事,得失寸人心”也反映出文学作品中对人心把握的细腻程度,通过文学对人性自觉性的描述可以反映出人物内心层面上的变化,更加细腻的对人性自觉性进行展示和剖析。
史学中对人性自觉性的探析。史学是通过历史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展示,在分析过程中可以将历史与现实是或进行联系和对比,而历史是在时间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精华,同时也是在时间变量影响下对人性的分析,因此史学进行的人性分析和对人性自觉性的体会也有一定的事件影响,同时也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层次的分析。史学中对人性自觉性进行谈论是侧重于对史实的分析,通过对史实的理性分析探析事物发展的变化,同时也可以对人性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展示。史学在对人性自觉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侧重于严谨的阐述,通过史实来严谨细致的反映出人性的自觉性和人性的变化。史学的入手更切合实际,同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形成相应的体系,分析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提高事物分析的有效性和严谨性。中华民族拥有者几千年的历史,史实可以对人性分析进行沉淀,同时可以采用历史思维对事物进行判断,重视对事物严谨的揭示,同时也可以对事物在社会发展中的变化进行分析。
哲学中对人性自觉性的探析。哲学对人性或其他事物进行分析的过程不同于史学和文学,哲学更多的是进行一种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通过辩证以及批判性的分析和讨论,对宏观以及微观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进一步提出自身对人性自觉性的辩证批判分析。哲学对事物进行分析的过程更多的是研究事物的根源,对深入意义和内涵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同一问题进行辩证的不断批判式的思考和理解,进一步得到批判式的结论。中国哲学与外国哲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分析事物的过程中更重视心灵相通,同时在对事物分析时更多的入手于对生命的感悟,从而对世道人心进行分析和体会。
文学史学哲学这三门学科在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分析方法以及分析的侧重各有不同,而将三门学科进行融合,进行会通的思考可以促进三门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加强对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理解,进一步促进我们对人性自觉性的分析,探析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