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坎坷奔光明
——王清瀚

2017-01-10 07:19
世纪风采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八路军

雨花英烈里,有一位王清瀚烈士。他不到30岁时成为了中将,在历经了一段又一段坎坷和黑暗后,最终奔向了光明,选择了革命道路。南京解放之前一个半月的1949年3月5日,王清瀚牺牲于雨花台。

军旅生涯里崭露头角

王清瀚,字镜波,河北交河(现属沧州)人。1899年7月5日,王清瀚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幼时曾上过私塾,就读县立小学堂时因家贫而辍学务农。为减轻家庭负担,也为了自己今后能有一个出路,王清瀚决定投军当兵,在军队中谋求发展。

1915年11月,由时任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亲自监督编练的中央陆军模范团公开招募学兵,王清瀚闻讯当即前往报名。因体格健壮又能识文断字,王清瀚顺利地被模范团录取了,成为第二期学兵。模范团由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担任团长,学兵毕业后都将被编入袁世凯的嫡系精锐部队充任士官,成为基层骨干。

但是仅仅过了半年,袁世凯就进行了复辟称帝的闹剧。这一倒行逆施的行为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随后在万众唾骂里一命呜呼。袁世凯一死,他所亲自督练的模范团也被宣告解散。经过北洋政府陆军部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协商,决定将愿意继续留下的学兵编入军校第六期继续学习。就这样,王清瀚于1917年2月成为了著名的保定军校第六期辎重兵第一连的一名学生。

王清瀚虽然进入了军校,但像他这样从模范团出来的人却受到了那些自诩为经过陆军小学、陆军预备学校升入保定军校的同学歧视。因为这些学生普遍认为模范团的学兵没有接受过军官养成的基础教育,根本没有资格和他们一起学习。对此,王清瀚只有通过自己的勤学苦读,以实际成绩来证明自己。

王清瀚画像

辎重兵第一连共有学生81人。通常情况下,学习步兵、骑兵和炮兵的学生在毕业后出路较好。辎重兵因部队规模小,不仅僧多粥少,且升迁到一定阶段后就会进入瓶颈期,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转入其他兵科的部队,因此保定军校每一期的辎重兵学生都是最少的。但出乎预料的是,第六期的辎重兵学生特别努力,除了王清瀚之外,还有不少学生后来都成为了将军,如杨正坤、郭之缙、李务滋、李扬敬、林汀华、刘茂恩、董汝梅等人,其中刘茂恩还当上了河南省政府主席。

1919年3月,王清瀚学成毕业。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被分配到原籍所在地的军队服务,但王清瀚急于证明自己,便主动申请到参战军服务。参战军是当时民国政府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所设,一旦部队编成参战,对于军人来说将是一生中最好的历练,也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王清瀚的申请得到了批准,他被送入参战军军官教导团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以适应前往的欧洲战场。在王清瀚即将毕业之时,参战军却因为一战的结束而被改编为边防军,成为戍守边陲的部队。在此情况下,王清瀚被任命为边防军第一师辎重兵第一营中尉排长,正式开始军官生涯。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属于皖系的边防军土崩瓦解,部队遭到解散。王清瀚的戎马生涯才开始一年就要被迫终止,王清瀚不甘心。他和一批同僚听闻曾经参加过护国战争的第十一师师长冯玉祥正在招兵买马,因崇敬冯玉祥的进步思想,便决定一同投效。

1920年9月,王清瀚被冯玉祥任命为第十一师辎重兵第十一营中尉副官,他的营长是此后被誉为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的闻承烈。在辎重部队服务,对王清瀚来说可谓得心应手,一年后,他就因业务能力出色而被举荐为辎重兵第十一营第三连上尉连长。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随后发出通电迎接孙中山北上。冯玉祥麾下部队随即被改编为国民军,他自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这一带有进步性质的历史事件发生后,王清瀚被提拔为新成立的暂编陆军第二师辎重兵第二营少校营长,成为时任师长、位列西北军“五虎将”之一的刘郁芬的直属下级。在此期间,刘郁芬发现王清瀚的业务素质一流,是一名理想的参谋人才,因此在一年后将他调到师部担任中校参谋,专事负责第二师的补给业务。此后刘郁芬将第二师师长的职务交卸给孙良诚,并向其举荐了王清瀚。孙良诚也欣赏王清瀚的才华,便向冯玉祥举荐王清瀚为第二师上校参谋长。

1926年4月初,直系军阀刘镇华率领镇嵩军由潼关入陕,妄图攻取西安。魏野畴等负责的陕西共产党组织,积极发动和组织在陕西的国民军第二、第三军部队坚守西安。刘镇华见屡攻不下,将西安城四面包围,从春到冬围困长达八个月之久,西安军民饿死和战死者达5万者之众,占当时城内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万分危急之时,1926年9月16日,从苏联考察归来的冯玉祥在著名共产党人刘伯坚、邓小平帮助下,在宁夏五原誓师,宣布脱离北洋军阀,响应北伐战争。冯玉祥所部改编为国民军联军,王清瀚被任命为国民军联军第三路第二师一等四级参谋长,师长为孙良诚。为了救出重围里的西安军民,冯玉祥部兵分三路,南下援陕。

孙良诚的部队为三路援兵之一。在王清瀚的建议下,孙良诚亲自督率一旅由咸阳急速突进,打了围城的镇嵩军一个措手不及。但镇嵩军总司令刘镇华立即调兵还击,双方形成对峙态势。在此期间,王清瀚几乎每天都要陪同孙良诚视察前线,慰问士兵,鼓励士气。战况激烈时,王清瀚仍坚持冒着炮火陪同孙良诚赶赴前线督战,时间一长,竟然连连长、排长的位置都摸得一清二楚。战斗结束后,王清瀚马不停蹄地前往野战医院探视伤兵,事毕才返回总部吃饭。

刘镇华为了击破冯玉祥的增援部队,于10月25日发起了一次猛烈反攻。这次进攻,镇嵩军精锐尽出,成功突破孙良诚第二师一个团位于猴儿寨子的防线,其先头部队直逼总部。值此危急时刻,孙良诚命王清瀚截住溃兵,将他们重新组织起来,在总部手枪队的增援下发起反击。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终将镇嵩军击退。

11月27日上午,镇嵩军终因伤亡惨重、补给不继而溃败,西安解围战在经过两个多月的鏖战后获得成功。此次援救西安的战役,是王清瀚军旅生涯里首次参加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

28日上午,王清瀚随孙良诚率先进入西安城内与杨虎城等守将会谈,两天后设总部于渭南,并根据冯玉祥的命令做好东出潼关参加北伐的准备。

1927年4月,冯玉祥接受国民政府所委任的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一职,随后正式出兵参加北伐。孙良诚以第二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的名义指挥第三军、第五军等部出潼关直攻河南中部,先后攻占灵宝、陕州、新安、洛阳。随后又与第六军、第十四军等部在郑州、开封等地大败北洋军阀张宗昌、万福麟等部,接连占领新乡、彰德,兵锋直逼冀境。战事未及两月,孙良诚部便底定了河南全境。紧接着,孙良诚部又在豫东击溃姜明玉所部,1928年1月进攻山东,再次在鲁西告捷。

在此期间,王清瀚尽心尽力参与北伐。他先是担任由孙良诚兼任军长的第二军一等四级参谋长,孙良诚升任第一方面军总指挥后,王清瀚调往方面军总部担任一等三级参谋长。孙良诚部连战连捷,参谋长王清瀚也因此名声大振,有了“小诸葛”的雅号。

王清瀚通过“西安解围”和北伐战争,在战役里一举成名。北伐结束后,孙良诚担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王清瀚调山东省保安司令部,不到30岁便担任了中将参谋长。

全面抗战初和八路军联手抗日

从北伐结束到1936年的七年多里,王清瀚经历了军阀混战和派系倒戈,最后投到了蒋介石手下。蒋介石对于杂牌军出身的将领很少重用,1936年9月1日,王清瀚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谘议,挂上闲职的同时失掉了军权。王清瀚本为中将,被“发配”到军事参议院担任闲职已属无奈之举,没曾想却被任命为只是上校编制的谘议。王清瀚无法接受,一气之下不辞而别,跑去天津找孙良诚诉苦去了。

孙良诚在军阀混战里失势,此时无职无权,对王清瀚的遭遇也只能表示同情,于是建议王清瀚去觐见时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冯玉祥将王清瀚介绍给了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

第二十九军此前因为长城抗战而名动全国,王清瀚投入这支抗日劲旅后,被安排给驻防清河的冀北保安司令石友三当参谋长。

冀北是当时防御日军的最前线,石友三也时不时以自己为吉林人的身份对王清瀚表示希望收复东北。王清瀚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为石友三编练出两个颇具战斗力的保安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在华北当局与日方交涉时,日方曾要求中国军队撤出北平,改由石友三的保安部队接防。石友三对此曾一度心动,好在王清瀚及时阻止,以民族大义分析利弊,使石友三放弃此想,宣布“从前石友三死了,现在活着新石友三,要跟鬼子打到底”。平津失守之际,石友三和王清瀚率领部队在门头沟、沧州等地参加过掩护二十九军主力撤退的任务。

1937年8月31日,冀北保安部队被改编为第一八一师,由石友三任师长,王清瀚任参谋长。此后,王清瀚随第一八一师先后在鲁西、冀南的平汉、津浦、平绥等铁路线附近转战,与日军进行游击作战,并且曾经突袭河北省大名的日军。

1938年3月28日,石友三的第一八一师和高树勋的新编第六师合编为第六十九军,由石友三任军长,王清瀚任第六十九军中将副军长兼参谋长。当时新闻里称该军担负了“北战场东方面的主要防务”。

此时,八路军东进敌后抗日,到达了第六十九军转战的区域。王清瀚受国共合作抗日思想的影响,以参谋长身份向石友三建议与八路军联合作战,同意八路军派遣人员进入己部传授游击战术,并以孟县为根据地,在与八路军的密切配合下开始游击作战。

1938年7月,为了更好地在河北地区开展游击战,石友三决定与八路军加深合作。在八路军代表张友渔的建议下,石友三任命王清瀚作为代表在龙延召开军政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石友三第一〇军团和八路军第四支队的代表外,还有河北、山东地方抗日武装的各路代表。经过与会代表的讨论后,一致同意各部队“不得互相摩擦、不得互相瓦解、不得向友军防区扩张地盘”。此外会议还决定成立联合参谋部和民运指挥部,其中联合参谋部由王清瀚和八路军第四支队司令员廖容标负责,协调冀鲁边区各部队的抗日行动。会后,王清瀚还携带了八路军代表所提出的建议给石友三,使石友三与八路军达成了由八路军供给粮食、石友三支持八路军在鲁中发展的协议。

1938年8月,第一〇军团军团长接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下达的策应武汉会战主动进攻济南的命令。对于这一命令,石友三颇感为难,他的部队名为一军,但实际上执行的都是游击任务,让一支游击部队去执行正规军的攻城任务,而且还是由日军重兵把守的济南城,无异于以卵击石。王清瀚见石友三犹豫,便建议充分发挥联合参谋部的职能。

在王清瀚和八路军第四支队的大力协调下,第一〇军团、八路军第四支队,以及范筑先的游击部队相约一同进攻济南。其中范筑先的部队一度突进到济南西郊,给日军以极大震动,不敢从山东调兵武汉,有力地策应了武汉友军的作战。

石友三虽然没有完成进攻济南收复失地的任务,但仍以牵制日军成功立下功绩,于1939年1月14日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察哈尔政府主席,王清瀚也于2月21日兼任省府委员。

参与除掉企图叛国的石友三

在1939年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之前,已经是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的石友三与八路军的合作大体上还是顺利的。全面抗战初期,石友三的部队里有众多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很多共产党员还担任了石友三部的政工干部。

但蒋介石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使石友三立即站到了八路军的对立面,这是主张与八路军合作的王清瀚所始料未及的。蒋介石在大后方听说石友三和八路军联手抗日,急忙从重庆派出石友三的堂弟石友信等赶到河北,把持了石友三部的大权。石友信是鼓吹投敌的亲日分子,他的到来和掌控军权,让石友三的思想更为迅速地趋于反动。

由于目标不同,王清瀚逐渐与石友三产生了隔阂,并在察觉石友三已经与日军有了秘密联系后开始矛盾激化。相比起来,已经成为新编第八军军长的高树勋抗战意志坚决,在抗日和对待八路军的方式上也与石友三截然相反。内心痛苦的王清瀚,经常向高树勋诉苦,认为自己“想走走不了,只好硬着头皮混下去”,二人关系日益密切。

民国时期文献《西安解围在革命史上重大之意义》

石友三从抗日到联日,最终发展成准备投日,成为了民族罪人。为了取得较为优厚的待遇,石友三决定派遣总参议毕泽宇和王清瀚一同秘密前往济南与日军接洽。王清瀚虽然不愿意,但石友三强命其前往,不得不为之。经与毕泽宇交谈,发现他也不愿意如此,二人相约依旧前往济南,在取得石友三的罪证后见机行事。

王清瀚与毕泽宇在济南拿回了石友三计划投敌的铁证,随后由毕泽宇联络第六十九军相关要员,由王清瀚通知高树勋,商讨如何处理此事。经高树勋、孙良诚、毕泽宇、臧元骏和王清瀚秘密商讨后,五人一致决定赶在投敌成为现实之前计除石友三。

根据计划,由高树勋出面以诚恳的态度邀请石友三前往濮阳“开诚布公”解决两人矛盾,随后由孙良诚出面陪同保证石友三的安全,毕泽宇、臧元骏和王清瀚推动石友三成行。在多方鼓动之下,石友三终于同意与高树勋会面。1940年12月1日,石友三随孙良诚到高树勋部驻地面谈,随即被逮捕后处决,石友信也被毕泽宇设计击毙。可是,第三十九集团军前脚解决了石友三,后脚就在该军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人事斗争。

原来为了促成多方联合铲除石友三,谋事者大多是有条件的。如事成之后,孙良诚担任副总司令兼第六十九军军长,毕泽宇任副军长,只有王清瀚和臧元骏表示不要任何“酬劳”。但事实上毕泽宇已经图谋自任第六十九军军长,不等孙良诚向冀察战区请命,就抢先拿到委任状,造成既成事实,这使孙良诚恼羞成怒,当即与第三十九集团军决裂。而臧元骏虽然公开不要什么,但作为中央派驻第六十九军的“监军”,早已谋划如何分裂该部为中央所用,因此第三十九集团军爆发的人事斗争正合他意,不仅不参与解决,反而添油加醋加深各方矛盾。再加上第六十九军所属两位师长米文和、张雨亭也都有意争夺军长之位,致使整个第三十九集团军闹得无法收拾,即便是新官上任的高树勋也无可奈何。面对此情此景,王清瀚倍感失望,他开始失掉了人生目标。

历经曲折获新生

罔顾抗日大业的人事斗争,让王清瀚对第三十九集团军再无所恋。那么去哪呢?王清瀚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去投奔他的老上级孙良诚。但是1942年4月22日,孙良诚等部队主官奉行国民党“曲线救国”谬论,在曹县驻地公开通电投敌,王清瀚也随之“落水”,这是王清瀚人生里最大的一次曲折。但是,王清瀚此后保持了和敌后武装的秘密沟通。1944年春,他在河南省濮阳附近和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敌工部长李一非进行了直接谈判,达成了其部下不再对根据地边沿区进行骚扰,对我八路军进出濮阳的工作人员加以保护,对八路军在濮阳购买医药、电讯器材给予方便的协议。八路军也向王清瀚表达了“希望他们能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其部被调到苏北后,王清瀚又和新四军建立了秘密联络,与新四军代表进行了不止一次直接沟通。新四军还派出以前曾是吉鸿昌部下的朱振山长驻王清瀚的司令部里。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孙良诚被蒋介石授予了自新军新编第二路军总司令的头衔。其部队改旗易帜,王清瀚的第五军也因此被改编为自新军第二军,仍然由他担任军长。这一时期的王清瀚被紧紧地绑上了蒋介石的“战车”,继续与人民解放军为敌。但随着战事的不断变化,王清瀚开始重新审时度势,分析利弊了。自己的出路究竟在哪?是继续投入不得人心的内战与解放军为敌,还是走向解放区,打开新人生的道路呢?

王清瀚可以最终奔向光明,两位后来也牺牲于雨花台的地下党员起到了关键作用:周镐和谢庆云。

周镐在抗战时期是军统南京站站长,后来秘密为革命事业奋斗,成为中共特别党员。从1947年开始,周镐又一次以其在军统积累的人脉和资源在华东地区开展策反工作,孙良诚部便是其中的一支。

周镐在与孙良诚会面时,孙良诚已经开始为自己今后的出路感到烦恼,但对于周镐提出的“立即起义”或“待机起义”仍然犹豫。周镐见在孙良诚处暂时无法打开缺口,便从他的部下着手,这其中一人就是王清瀚。王清瀚不像孙良诚那么犹犹豫豫,在与周镐交流数日并确认对方可信之后,便将这十余年的一肚子苦水都倾泻了出来。周镐见王清瀚的态度十分友好,且确实表明愿意起义的心迹,便要他掌握好暂编第十二旅,相机发动起义。

1948年10月16日,暂编第二十五师在睢宁被国防部扩编为第一〇七军,由孙良诚任中将军长,王清瀚任少将副军长兼第二六〇师师长。

而同为孙良诚手下重要将领的谢庆云,抗战时期已经秘密入党。抗战胜利后,他留在国民党内部从事地下统战工作,争取动员孙良诚率部起义。

谢庆云和王清瀚是连襟。1947年冬,谢庆云约王清瀚会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并公开了其共产党员的身份。几天后,王清瀚表示愿意加入共产党,并于1948年被吸收成为中共特别党员,协助周镐、谢庆云策反孙良诚。历经了一段曲折和黑暗后,王清瀚终于走向了光明和新生。

经过王清瀚近一年的秘密工作,第一〇七军除孙玉田的第二六一师外,几乎都被王清瀚控制,但考虑到孙良诚在西北军之中的历史地位,王清瀚还是希望能由孙良诚领衔起义,这样对于推动更多西北军官兵起义将起到作用。

淮海战役开始后,周镐再次秘密前往第一〇七军开展工作。王清瀚和谢庆云也一同继续策反孙良诚。

周镐抵达睢宁后,认为起义时机迫在眉睫,因此向孙良诚提出两个选择,其一是立即通电起义,将部队开往解放区;其二是原地不动,拒绝执行徐州“剿总”要该军移驻徐州的命令。然而孙良诚依旧犹豫不决,他在接待周镐的同时,下令第二六一师师长孙玉田向双沟移动。同时为了防止王清瀚单独率部起义,孙良诚亲自前往第二六〇师,监督王清瀚率部向徐州撤退。部队前脚刚动,后脚就被解放军包围,错过了起义的最佳时机。

至此,王清瀚再也不对孙良诚的起义抱有任何希望,他在与周镐等人商议之后,决定于11月12日彻底控制军部,迫使孙良诚写下“放下武器”的亲笔签名手令。一天后,第一〇七军(不包括第二六一师,该师后被歼灭)5800余人在睢宁向解放军正式投诚。

率部起义后,王清瀚毅然将全部财产交公。他的思想也进一步转变,开始寻求为革命事业立下更多功绩的机会。

为了能对解放事业再有所贡献,王清瀚得知周镐正在着手策划刘汝明第八兵团起义事宜后,自告奋勇地去劝说孙良诚立功赎罪。王清瀚认为自己与孙良诚相交20余载,与自己的情谊仍然深厚。如能在此时劝说与刘汝明交往深厚的孙良诚出面,那策动第八兵团起义将十拿九稳。

可是让王清瀚没有想到的是,孙良诚直到此时仍然试图脱离解放区。当王清瀚向孙良诚提出策反刘汝明的事情后,孙良诚佯装答应,并派遣亲信副官携信前往刘汝明驻地。刘汝明接信后,从孙良诚的副官口中得知孙良诚策反是假,实为脱身之计,便将计就计,回信说只有孙良诚来,才愿意起义。

周镐和王清瀚不知这是刘汝明和孙良诚设下的阴谋诡计,于12月9日与孙良诚一同前往刘汝明处,计划劝说刘汝明起义。不料,刚抵达第八兵团驻地蚌埠,周镐和王清瀚就被刘汝明下令一起逮捕下狱,随即又被解送南京,接受国民党国防部的军法审判。

被关押以后的王清瀚经常在狱中唱起京剧《四郎探母》里的“金沙滩”唱段。《四郎探母》是一部杨家将题材的京剧,金沙滩正是杨家将血洒疆场的地方,王清瀚已做好了为革命献身的准备。

1949年3月5日下午,王清瀚与周镐一同被押往雨花台杀害,时年50岁。此时,距离南京解放仅有一个半月,历经了坎坷和曲折黑暗后,走向新生的王清瀚以英勇的牺牲为革命贡献了最后的力量,未能看到新中国的诞生。

猜你喜欢
八路军
抗战时期八路军对敌宣传政策演变研究
浅析百团大战简史及历史意义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东进与西移:“保卫武汉”视野下八路军的战略取向
红军改编过程中军队指战员的思想变化及其平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 八路军走出了一条抗战胜利“太行之路”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抗日战争中光辉的一页
八路军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