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殿儒
【摘要】目的:对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临床上比较适用。
【关键词】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尤其是老年患者。许多患者都曾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甚至患病之前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心肌供血不足而使心肌坏死。睡眠质量差、情绪激动、持续高强度工作、过度疲劳、饱餐后等都极有可能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据统计,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胸痛现象,但是可能腹部、咽喉部或牙齿有伴有疼痛感。为了研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我院采用介入治疗,疗效显著。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此次研究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均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相符,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52例,平均年龄55.2±9.5岁,平均病程2.5±0.6年,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5例,其中女性25例,男性患者30例,平均年龄54.3±7.4岁,平均病程2.4±0.1年;试验组55例,其中女性27例,男性28例,平均年龄55.1±4.6岁,平均病程2.5~0.7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尿激酶(150万单位),在0.5小时进行静脉滴注完成,2次/次;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100毫克等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介入手术治疗。试验组的所有患者均对出现梗塞的血管进行介入治疗。手术前肝静脉滴注肝素,使用Seldinger技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手术时采用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治疗,为了选取合适的引导管和冠状动脉导丝等,进行临床试验血流分级法评估梗死血管的狭窄程度。再利用导丝对冠状动脉病变梗死处进行疏通,并在冠状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大约150μg。若患者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则在手术时注意要常规植入保护性的临时心脏起搏器。手术中,给患者使用肝素以100 mg/kg经动脉鞘注入体内,当导丝疏通梗死闭塞血管后,使用替罗非班以101μg/kg进行静脉滴注,介入手术进行后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12h,进行5天,手术完成20分钟术后,立即对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采取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血管疏通状况。手术后患者应服用氯吡格雷(75毫克/天)和阿司匹林(100毫克/天)一段时间。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两组疗效的比较: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2(76.36%),试验组为50(90.91%)。对照组的疗效低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相比较患病人群来说,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冠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心肌供血出现障碍而产生急性缺血,进一步使心肌细胞出现缺血性坏死现象。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2(76.36%),试验组为50(90.91%)。对照组的疗效低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有研究表明单纯使用传统药物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能使患者达到满意程度,而介入治疗更能有效的疏通梗死相关血管,使其血管的复通率显著升高,从而达到动脉再灌注,使极近死亡的心肌得到治疗,使梗死面积缩减,最终能够使心功能恢复正常。若患者无禁忌症,临床上能够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硝酸酯类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能够对病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平时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心情舒畅、适当放松。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