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设计中人和环境的关系

2017-01-09 22:51伊涛黄芬英
现代园艺 2016年7期
关键词:关系设计

伊涛 黄芬英

摘要:从环境与人行为的关系、环境与安全空间、实用空间、宜人空间、私密空间、公共空间等特定空间的营造方面探索人与环境的关系。园林植物与路径、节点、区域、标志、边界等环境意象的形成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设计这些不同场地的植物配置时,就要考虑到人的生理和心理2方面需求,选择合适的景观树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根据不同特定空间、使用者的多种需求设计出安全、实用、宜人的景观环境。

关键词:园林环境;园林小品;设计;关系

环境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和环境之间始终保持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既相互对应、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从而构成对立统一的整体。只有在人类出现以后,才使生物长期依赖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剧烈的变化。人类既要适应环境,又要改造环境,往往又在破坏环境。

园林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以创建优美、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追其根本,园林就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园林设计首要问题是解决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从人的生理和心理2个方面创造安全、舒适、宜人和富有美感的环境。若不了解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与规律,就不能科学而又艺术地把握园林设计中各要素的关系,也就不能创造出符合人需要的空间环境。

1环境与人行为的关系

景观环境对使用者行为有一定的诱发性。根据刺激行为曲线,若园林景观没有足够的刺激,就不能调动使用者的积极性;若刺激过度,则使用者不能集中精力。只有最佳的刺激环境,才最能吸引使用者的使用。

以1棵树为线索,对人来说,1棵看不见的或者容易被忽略的树就等于不存在。秋天的午后,人们愿意在树下小憩片刻;傍晚时分,人们愿意在高大浓郁的树荫下乘凉;春暖花开时节,人们更愿意在树下做一次野外聚餐。因此,这棵树便有了新的内涵,树还是那棵树,但因人们跟它的联系不同,所感受的亦就不同,而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作用中,人可以改变环境;反过来,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在园林植物配置的设计过程中,无论设计师是在布置1棵树还是1个植物空间,都存在诸多环境心理因素需要考虑,不仅要考虑它们的空间位置关系,还要考虑与它有关的人的关系,设计师应该通过一系列关系的设计,来充分展示物体最吸引人的特征,从而控制人对环境的感知。

2环境与特定空间的营造

空间是个人或群体的不动领地。在园林空间中,某些地点会反复地被一定的人群所占有,可能会被人们默认为领域性空间。当外人侵入时,人们会产生防御反应。

领域性的形成有助于促成活动人群的群体性,园林设计不妨加以利用,为多种人群设计各自的使用空间。设计关键在于明确边界和地域差别,空间界线能够提醒使用者,使他们明白自己所占领域的范围,以保证该区域内进行性质相同的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2.1安全空间 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园林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如古人在家中围墙的内侧常常种植芭蕉,芭蕉无明显主干,树形舒展柔软,人不易攀爬上去,种在围墙边上,既增加了围墙的厚实感,又可防止小偷爬墙而人;又如私人庭院里常见的绿色屏障,既起到与其他庭院的分割作用,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又起到暗示安全感的作用,通过绿色屏障,实现了家庭各自区域的空间限制,从而使人获得了相关的领域性。

2.2实用空间 古代的庭院最初就是经济实用的果树园、草药园或菜圃,甚至在现今的许多私人庭园或别墅花园中,仍可以看到硕果满园的风光,或者是有着田园气息的菜畦,更有懂得精致生活的人,自己动手园艺操作,在家中的小花园里种上芳香保健的草本花卉。其实无论在家中庭园还是外面的绿地,每一种绿地类型的植物功能都应该多样化,不仅有针对游赏、娱乐为目的的,而且还应有游人使用、参与以及生产防护功能的,参与使人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冠荫树下的树坛增加了座凳,就能让人多得到休息的场所;草坪开放,就可让人进入活动;设计花园和园艺设施,游人就可以动手参与园艺活动;用灌木作为绿篱有多种功能,既可把大场地细分为小功能区和空间,又能挡风、降低噪音,隐藏不雅的景致,形成视觉控制。

2.3宜人空间 在现代社会里,植物景观仅仅只局限于经济实用功能还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美的、动人的、令人愉悦的,必须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热爱的心理需求。单株植物有它的形体美、色彩美、质地美、季相变化美等等;丛植、群植的植物通过形状、线条、色彩、质地等要素的组合以及合理的尺度,加上不同绿地的背景元素(铺地、地形、建筑物、小品等)的搭配,既可美化环境,为景观设计增色,又能让人在无意识的审美感觉中调节情绪,陶冶情操。

2.4私密空间 私密空间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空间可以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在竞争激烈、匆匆忙忙的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繁华的城市中,人类极其向往拥有一块远离喧嚣的清静之地。这种要求在家庭的庭院、花园里容易得到满足,而在大自然的绿地中也可以通过植物设计来达到要求。植物设计是创造秘密l生空间的最好自然要素,一些布局合理的绿色屏障或是分散排列的树,就可以提供秘密空间,在植物营造的静谧空间中,人们可以读书、静坐、交谈、私语。

2.5公共空间 正如人类需要私密空间一样,有时人类也需要自由开阔的公共空间。环境心理学家曾提出社会向心与社会离心的空间概念,园林绿地也可分绿地向心空间和绿地离心空间。前者如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区中心绿地等,广场上要设置冠荫树,公园草坪要尽量开放,草坪不能一览无余,要有遮阳避雨的地方,居住区绿地中的植物品种要尽量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观叶、观花、观果植物等。这些设计思路都是倾向于使人相对聚集,促进人与人相互交往,进而去寻求更丰富的信息。在对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空间属性与人的关系,从而使人与环境达到最佳的互适状态。如:在车站的出入口和广场上,可以利用标志性的植物景观,加强标志和导向的功能,使人产生明确的场所归属感;在医院,可以利用植物对不同病区进行隔离,并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彩特征营造不同类型的休息区。

3环境与园林植物的关系

植物作为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与路径、节点、区域、标志、边界等环境意象的形成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植物本身可以作为主景构成标志、节点和区域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这几大要素的配景或辅助部分,帮助形成结构更为清晰、层次更为分明的环境意象。

3.1道路:有序的植物景观意象 道路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园林道路应该特征明确,贯通顺达,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形成上或曲或直,或平或崎,即使是迂回的通幽小径,也必须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向人们暗示前方别有洞天。在笔直的园路种植单行或双行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而在自然的道路两侧,则用强调型植物强调顶点位置,强化道路的走向效果。园林中的道路,可以利用植物逐渐形成统一的空间序列,并能够围绕和连接不同的功能场地,游人也可以沿着两侧植物暗示的道路行进,走向目的地,在有序的空间序列中人们才能感到安全。

3.2边界:清晰的植物景观景象 园林中的边界不仅是指可分隔园林与外部环境的分界线,而且还包括园林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有时区域边界就是道路。园林中利用植物可形成不同的边界意象,边界有虚隔和实隔之分。现代开放式绿地的边界设计,更倾向于带状开敞式的公共小广场的边界形式,沿路一侧分别设几个入口,整齐的冠荫树可以构成显著清晰的场所特征和标识。不仅提供人们方便地进出场所,而且还可为等候、驻足、小憩的人提供一个遮荫避阳、可靠安全的场所,如上海徐家汇公园和延中绿地的自然生态园都有类似的做法。

3.3标志:象征性的植物景观意象 标志是一种特征显著、易于发现的定向参照物。人们对标志的环境意象是十分敏感、兴奋的。在园林中,标志物可以是一个雕塑、一组小品或者一座保留的具有历史记忆的构筑物,也可以是一棵或几棵历史悠久的大树。无论在园林的哪个区域,标志物都可以作为区域的核心景观。植物作为标志性的景观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①草坪中的孤植树,构成视觉焦点,此类植物要以形体高大,枝繁叶茂,叶、花、果等具有特殊观赏价值为佳,特别引人入胜。②在建筑物前、桥头等位置的孤植树,具有提示性的标志作用,使游人在心理上产生明确的空间归属意识。③全园的标志,一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构成园林中的特有的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全园的标志。如延中绿地中的自然生态园中的一棵大朴树,拥有上百年的历史,高大挺拔,冠大荫浓,成为全园的标志性景观,被人们熟知喜爱,也起到很好的视觉导向作用。

3.4景观节点:引人入胜的植物景观意象 节点的重要特征就是集中,特别是功能的集中。在园林空间中,包括绿地出入口、道路起终点、区域与道路的交叉节点、区域与区域的交叉节点等。节点很可能是区域的中心或象征,节点也往往是人群驻留的地方。如园林中的入口,是划分内外、转换空间的过渡地带。人口人流汇集,信息丰富,人们进入某一类型的园林,最先就是通过人口接收到环境信息的。如果人口不能输导人流,不能吸引视线,引导视线,反而阻断视线,则不仅难于建立人口环境意象,甚至使人产生焦虑和失望心理。因此在入口植物配置的布局形式上不宜过于分散复杂,宜集中简洁,视野通畅。植物品种上应选择形姿优美、观赏性强的景观树种,给人明朗、兴奋的入口意象。而对于大多数游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认同感,那就是结束游览后会寻找原来的入口离开,这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入口,人们已经对原来的方位、形状及附近环境较为熟悉,不再陌生,易于心理认同并感到安全。体验出口的过程往往是对游园全程的总结与回味,因此出入口作为节点的设计至关重要。

3.5区域:统一而又和谐的植物景观意象 这里的区域在园林中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占有较大空间范围的区域,如广场、儿童、老人活动场所、种植区、草坪区、停车场等。区域的类型很多,与之对应的植物景观意象也就丰富多样。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设计都应遵循统一而又和谐的原则。比如设计不同年龄层次人的活动区域,植物意象特征就应抓住这个年龄层次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符合不同人的心理需求。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所在活动区域的植物就不宜用一些针叶类的或带刺、含有毒物质的植物。相反,可以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而且是观赏性较强的植物,更易被儿童和少年接受,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在设计老年人活动场地的植物配置时,就要考虑到老年人在性格上更偏向于沉稳、安静,心灵上更渴望回归安详、宁静的状态,因此要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来软化具有较高程度视觉、噪音、运动等特征的周边环境,尤其要选择一些保健类的植物,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十分有利,切忌用不适宜的植物引起程度较高的激动与兴奋,引发某种疾病等。

4结束语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该积极地探索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设计出兼顾公共性与私密性,安全、实用、宜人的景观环境,以满足使用者的多种需求,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猜你喜欢
关系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