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素有“古蜀之源、重装之都”美称的的四川省德阳市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全国首批创新驱动示范市”。
这里,建有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8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引进两院院士15名、创新团队及高层次专家300余名,建站企业新增科研项目249项;拥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4家、高新技术企业129家、创新型企业26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高水平研发机构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
创新驱动发展,德阳市科协究竟做出了哪些探索?走出了怎样的路径?
创新无极限,平台是关键。
与各级学会、高校、科研院所广泛搭建平台,建立合作,是德阳市科协构建产业研创新机制的有益探索。按照“一个产业或几个全国学会、制定一套工作方案、依托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落实到相关区域和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点—面—链”的创新发展格局。
在点上,着重解决重点企业的现实需求,衔接重点全国学会,集中解决企业发展战略、研发布局、技术攻关和自身能力培养等问题;
在线上,形成全域推进工作格局,德阳市及所辖县(市、区)分别确定1至2家重点产业与全国学会建立合作关系,寻求行业专家赴德阳进行精准对接;
在链上,重点依托学会、科研院所、有关部门,利用其余全国学会纵向联系较为紧密的优势,从下至上纵向联络,推进重点产业的链条式服务。
目前,德阳通过与中国航空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40多家“智库”合作,真正发挥了“外脑”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为德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如何才能用好这些全国智力资源?据记者了解,德阳市科协正在积极探索地会合作新模式,牵线搭桥,主动作为,统筹谋划,精准对接,积极为重大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打通“最后一公里”。
全域推进模式。在德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广泛调动所辖县(市、区)、经开区、高新区、高校和科研单位及市级各职能部门,形成政府与全国学会紧密合作机制,在德阳市形成“整体推动、上下联动、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为推动全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全产业链依托合作模式。依托一个或几个与某产业相关的全国学会,从上中下游对整个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构建其全产业链发展生态集成技术系统。如何让小小猕猴桃撬动大产业,是德阳市、什邡市及有关部门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德阳市科协会同有关学会专家,开展猕猴桃产业发展集成研究,打破产业传统单一种植、销售和科技服务经营模式,建立集猕猴桃新品种研发、新品种授权、种植基地、冷链物流商贸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
会展推介模式。通过举办论坛、大型会议、展览等学术技术交流活动,建立常态合作机制,在制定产业规划、开展专家咨询或技术鉴定、实施科技攻关项目、组建以重点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方面达成共识。
强强联合模式。通过引进多方人才智力资源,助力企业技术攻关及创新发展。其中,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实施的“5+1”(4位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与企业研发团队)强强联合模式,在重型燃机用陶瓷型芯研发、定向和单晶叶片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等方面开展联合研发和技术攻关,取得重大实效。
谋定而后动。未来,德阳市科协如何打好创新驱动发展这张牌?
德阳市科协上下早已凝聚共识:实施决策咨询工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攻关工程、成果引进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工程、创新组织建设和创新资源协作工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学会能力建设工程、人才培养工程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程八大工程。
“我们还将根据德阳自身发展条件,邀请国家高层次专家为德阳建言献策;依托全国学会的创新资源,合理解决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制约,帮助企业和产业形成研发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德阳创新驱动发展。” 德阳市科协副主席何勇告诉《科技创新与品牌》记者。
2016年6月23日,“中国科协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德阳市分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先后引进“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中国电子学会科技成果转化云平台”等四大科技成果转促平台的各类创新资源,以“一中心四平台”的工作格局将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德阳本土需求相结合,辐射带动了德阳市内乃至四川省其他市(州)创新驱动发展。
根据规划, 到2017年,与德阳合作的国家级学会要争取达到50个以上,为100家以上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完成10个以上的决策咨询项目;建立研发创新联盟、产业技术联盟和创新组织、创新团队2至3个,打造全国性、国际性学术技术交流常设平台2至3个;每年实施国、省重大攻关项目20项左右,组织推广先进实用技术50项左右。
到2020年,与德阳合作的全国学会和国家学术技术机构力争达到100个以上,与德阳200多家单位建立稳固的技术支持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完成围绕德阳现代产业体系和新兴产业、高端产业的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研发的布局,每年实施重大攻关项目50至100项。
打造有全国性或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技术交流常设平台3至5个,逐步在德阳主要产业领域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力量和支持体系;推进形成3至5个重大产业集群发展,构建3至5个有国际影响的高端研发团队。
同时,德阳市科协还将建立与中国科协及全国学会的定期协商和对接服务机制,支持全国学会与德阳联合打造学术技术交流品牌,实现全国学会在德阳常在常驻,促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国有企业的研发机构及院士专家以多种形式扎根德阳,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