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我是传奇》影评

2017-01-09 18:54周雅琦
今传媒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电影好莱坞

周雅琦?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电影已经成为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欣赏电影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电影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一个消费品? 根据《道格拉斯·瑟克距离化》‘Distantiation and Douglas Sirk[1]一文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电影本质上是一件精神性货物,观众在观影的时间里,可以忘却现实中的烦恼与压力,跟随电影情节的变化,畅游在由导演,演员,编剧和摄影师共同创造的未知世界里。好莱坞电影,作为时下商业电影的代表,在追求艺术形式的同时,金钱至上的原则也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我是传奇》作为一部好莱坞电影,它既向它的顾客提供了娱乐刺激和审美享受,也使投资人、制作人和院线等人都得到了满意的经济回报,符合了好莱坞优秀影片的全部条件。

关键词:好莱坞;《我是传奇》;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2-0091-03

一、好莱坞电影的经济回报

一部优秀的影片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用相应的价值观加以引导,引发观影人的思索。但是,在好莱坞电影中,介于其金钱至上的原则,我们所看到的好莱坞电影,为了实现其销售份额的最大化,即实现其商品的价值,在内容上,美学取舍和道德价值观都仅仅只是手段,为了取得所有人都满意的经济回报,都是可以调整变动的。

回顾我们以往所评定的优秀好莱坞电影,无一不是有着绚丽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还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我们从这些影评片中可以发现,导演的能力、出品人的眼光、艺人的演技、以及技术性指标都应当是一部影片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而当把这些条件全部满足时,高额投资、宏大制作、一线明星这几个因素也势必要得到满足,那么,加之宣传及好莱坞一贯的营销手段,这部影片势必会得到成功[2]。

所以,简而言之,好莱坞电影,由于经济压力下的经营风险,把金钱至上作为了其运营的准则。作为商业电影,大众普遍称好莱坞电影代表着商业主义和资本主义,但也有人称其为商业美学。通过好莱坞电影,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在现实中不得不妥协于多种多样的因素和动机[3]。

《我是传奇》作为一部好莱坞电影,它的盈利性目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根据维基百科[4]提供的数据显示,它的全球票房高达585,349,010美元,是2007年北美最卖座电影之一,列排行榜第六,并且直至2014年也是全球前100名最卖座的电影。不仅如此,从客观角度来说,《我是传奇》符合上述优秀影片的全部条件,它既向它的顾客提供了娱乐刺激,也给受众提供了审美享受,并且它的立意深刻,在意识形态方面也给受众做了一定的指引。

二、“蝴蝶”的妙用与其代表的意识形态

《我是传奇》这部影片里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首先,这部影片细致入微,很多细节点导演都早早设下了伏笔,可以贯穿整部影片。从内容来看,比如,“蝴蝶”这一象征符号的运用。“蝴蝶”出现了很多次,最典型的就是,出现在影片开头Neville(男主角)女儿的手势游戏里,女儿在这里多次说道,“爸爸,看,‘蝴蝶”。之后,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巨大的广告牌里也出现了“蝴蝶”符号。最后,僵尸头领围攻Neville,用血手在玻璃上画出一个“蝴蝶”的符号,而被Neville抓住的女僵尸颈部也有一个“蝴蝶”纹身。这些“蝴蝶”的出现都只有一两个镜头,但却是导演巧妙的设置,对于剧情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它就是电影中意识形态的一种反应。科莫里,杰恩和保罗Comolli, Jean-Luc and Paul Narboni,在《电影/意识形态/批判》‘Cinema/Ideology/Criticism[2]一文中提到,意识形态看似一种很飘渺的存在,但在电影中却可以被很具体地表现出来,我们所创作的电影,意识形态是存在在每一个细节里的,题材、风格、形式、意义、叙事传统等等。这里“蝴蝶”所代表的意义是有所争议的,一方认为,“蝴蝶”意味着希望、爱与正能量,所以它出现在爸爸与女儿之间,虽然女儿不幸遇难,但它把爱传递给了父亲,给予父亲继续奋斗的勇气。也联系了影片最后Neville看到玻璃门碎成“蝴蝶”的样子后,选择让Anna(女主角)带着儿子去拯救世界。相同的,街道上的“蝴蝶”也暗示结局,Neville可以找到解药,拯救世界。而“蝴蝶”出现在僵尸头领与他的女朋友这里就更说明了,即使是已经失去人的外表,但他们还是不忘爱情,仍然保存着最后的人性。相反,另一方则认为,“蝴蝶”代表了绝望、毁灭与痛苦,女儿的不幸,街道上的死亡气息,不论是玻璃门破碎成“蝴蝶”的样子,还是僵尸在玻璃上画下的“蝴蝶”图案,都用来表达威胁,脖子上纹着“蝴蝶”纹身的女僵尸最终也没能重新变回人类,这一切,全部都显示“蝴蝶”的出现是消极的,它带来绝望、毁灭与痛苦。这两种理解上的巨大差异,正是源于受众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每一个受众的环境都不同,教育背景,环境差异,甚至是受到不同政治经济的影响,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

重新回顾“蝴蝶”这一符号的设置,不难发现导演对于蝴蝶这一设置所展现出的开放式思路。这一点非常有趣,通过比较,这非常接近保罗威廉WillemenPaul对《道格拉斯·瑟克距离化》‘Distantiation and Douglas Sirk[1]一文中理论的评述,普遍来说,电影自身和观众就是存在距离的,然而,保罗Paul相信,瑟克Sirk的目标是建立在让观众来看他电影的基础上,创造一些有距离感的电影,但又不让观众过分感受到电影和受众之间的距离。瑟克Sirk自己也知道这是自相矛盾的,但却坚持如此来做,可以理解为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从而吸引观众,而《我是传奇》恰巧也表现出了这一点,开放式的设置,本身就是强化了电影的距离感,但又不得不承认,这却使得电影更具有魅力。影片的结尾有两个结局,更是突出表现了这一点。不得不说,《我是传奇》这部电影中,精彩的地方非常多,但是最令影片与众不同的是导演给观众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结局。

三、从音乐与画面的角度赏析两种结局

在正式版中,结尾处,Neville把自己找到的解药给了Anna和孩子,让他们从密道逃走,自己选择与僵尸们同归于尽。在音乐的处理上,大胆地采用了长达一分钟的舒缓音乐,这使得影片完全表达出了Neville的内心世界,原本嘈杂的环境一下子归于沉静,这使得观众紧张的情绪得以短暂的休息,但是却更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感,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Neville的思绪,面对僵尸撞出的巨大蝴蝶碎片,Neville想到了女儿,这是勇气的来源,看到Anna和儿子,Neville已经做出了牺牲的决定,这短短的一分钟,实则是影片末尾的关键点,这一段的音乐导演让一切都平静下来,不仅在内容上起了推进作用,而且最关键的就是让观众在感情上得以靠近和释放,这一分钟,Neville回顾了他的人生,做出了勇敢的决定,而观众则得到时间回顾了整部影片,与主人公的情感达到了一致性。正如代尔·理查德Dyer Richard在《环境与乌托邦》‘Entertainment and Utopia[5]一文中对音乐功能的描述:“音调的结构,我们称之为让音乐与人类的感觉形式相靠近,人类情绪的变化,可以和音乐保持一致,流动和减慢,冲突和解决,速度与激情,惊人和兴奋,平静或微妙都可以用音乐的形式来激活和表达人的情绪,并不单是简单的快乐或悲伤就可以一概而论,它是一种感性的模式,也是一种逻辑形式,这种音乐的模式是确保情感表达的措施,从某一程度上来说,静默的,没有声音,也是某种感情表达的相同形式。音乐是一种给感情生活加色调的类似物。”所以回到电影里面,这里舒缓音乐的采用非常贴切,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感同身受,用笑或眼泪或无声的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画面处理上,导演选择用了黄色调,黄色是一种暖色调,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在实验室内,黄色的火光充满了整间实验室,意味着一种拼搏的精神和勇气,也表现了壮士的孤独与勇敢。一把火烧尽一切之后,以满目橙黄色的画面切回现实,但一切还是沉浸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中,不论是阳光还是浓密的树林,都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希望与生机。最后的画面是:阳光下,一片丛林里的小城非常安逸,这里导演专门把阳光的光束呈现在了镜头上,不难理解为一切都迎来了希望,配合着解说词,这就是他的传奇,做了一个完整的、悲壮的收尾。而在另一版中,导演给了观众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结局,僵尸们攻破Neville的堡垒后,僵尸头领在实验室的玻璃上画了一个蝴蝶图案(被Neville捕获做实验的女僵尸颈部有蝴蝶纹身),Neville这时才明白了僵尸之所以疯狂攻击他的堡垒就是为了救出那个女僵尸,僵尸首领的情人,最终Neville把女僵尸还给了僵尸首领,也彻底改变了自己三年来认为僵尸没有智商、没有感情的看法,承认了僵尸作为一个新物种与人类的平等存在,最后与逃难至此的Anna母子驾车前往佛蒙特州的幸存者聚居地。这个结局中,音乐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导演用音乐来表达情绪,原本是凶残的僵尸,导演却选择配一个非常温馨的音乐,这种巨大的反差其实是为了传递出僵尸首领与女僵尸之间的爱情,僵尸们虽然穷凶极恶,但是也是有爱的,违背常态的情节配以温馨的音乐,给观众以思考的时间。在内容上,这里解答了之前僵尸诱捕Neville的原因,与影片之前的内容相呼应。需要一提的是,有一个镜头是Neville进行实验的所有僵尸照片,Neville在僵尸们走后,重新审视了照片墙,并且瘫坐在地上,这个镜头寓意深刻,是一个批判性极强的镜头,可以理解为Neville重新审视了僵尸这个物种,他们的出现是人类对自然挑战的结果,人类利用科技去挑战自然,自认为可以违背自然,却遭致种族灭绝的危机,Neville在发现僵尸们拥有情感后,不仅是震惊更是对人类所作所为的一种反思,不仅仅是一种对现代医药学和人类疾病的忧虑,更是对政府的批判,面对危机无力解决,对待科学的不谨慎,滥用技术,尤其是尚未完全掌握的技术,导致人类受到自然的惩罚。

正符合代尔·理查德Dyer Richard在《电影研究介绍》‘Introduction to Film Studies[6]中说:近年来一些电影出现了一定的政治关注,我们可以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待,一般这类电影的核心命题是,以合法化的思想和情感形式,在社会和人的福祉这一关键点上,影响和塑造政治关注。在色彩上,与正式版结局不同的是,影片最后的色调并不是黄色,也没有阳光,还是和之前一样是荒芜的街道和野生动物。Neville驾车和Anna母子离开,有没有到达幸存者聚集地并没有说明,只是说,保留希望,你并不孤单。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符合我们之前提到的电影的距离感,一方面留给观众以想像,另一方面,使得电影更具有魅力。总的来说,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才会有这两种结局。第一种结局,Neville牺牲自己拯救了世界也拯救了身边的人,这种行为是高尚的,感人的。第二种结局,通过僵尸之间的感情揭示了人与世界的联系,同时具有批判性,含义深刻。但是,两者也有共同之处,就是导演的表达非常直接。

四、综合评述好莱坞电影《我是传奇》

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评论界科学的把电影看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谴责它是低俗的或是缺乏道德的。而近来,好莱坞电影变成了可以接受的研究对象,代尔·理查德Dyer Richard在《环境和乌托邦》‘Entertainment and Utopia[5]一文中指出,一些详尽的学术发现,解释说:娱乐电影,处理了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性别角色、生活的意义。这些关注点都在先前一代严肃的评论家们所著的相关文献中被讨论过。

《我是传奇》这部经典好莱坞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首先,它处理了社会学、心理学、生活意义等许多关键点;其次,它符合保罗Paul说过的:电影制作是为了符合利益最大化,所以只能让受众定位在‘平均水平,因为观众普遍太简单也太幼稚,这使得电影不得不有一个清晰的观点,换句话说,电影的意识形态要符合大众的水平,过于高端莫测,使得影片不能全然让观众理解[1]。Neville的好伙伴——狗在影片中的作用,就是非常直白的让观众体会到Neville的孤独,在寂寞的世界里,幸好还有忠诚的友谊陪伴。包括Neville去音像店里与模特们对话,都是同一作用,Neville的孤独,也让人反思,平凡的事情,其实才是最大的幸福,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珍惜。可以说导演将这些体会和设置都非常直白的展露出来。

再回顾一下这部好莱坞影片,确实可以发现,好莱坞电影带给观众的是满足感和对于现实的逃避,享受当下:“去看电影吧......放松自己。 在你知道你的生活其实是一个故事以前,去笑吧,去爱吧,去恨吧,去挣扎吧,去赢去争取吧!所有的冒险,所有的浪漫,所有你在的日常生活中缺乏的兴奋都在这些电影画面里寻找吧。它带你完全脱离自己,进入一个美好的新世界......逃脱日常生活的笼子!尽管只是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逃生!”[3]。Neville在飞机上打高尔夫,在时代广场上狩猎。这些情节都是非常令人着迷的。给予观众极大的视觉与心理满足感,也何尝不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冒险与精彩的世界。

同时根据曼特柏Maltby在《环境》‘Entertainment[3]一文中提到,好莱坞电影也有很多的模式化特性,第一,比如英雄都是在一个事件后出现,一个破坏冲动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很具体化。《我是传奇》中,就是人类在使用治疗癌症的药品后出现突变,种族灭绝的危机创造了Neville这个英雄的出现。第二,好莱坞处理问题的方式靠的是情感,“好莱坞电影用情感来提供解决方案,没有处罚,美国电影的论点是,我们不应该为纯粹的愿望感到内疚。《我是传奇》中不论是哪个结局,影片都没有过多的牵涉非常细致的责任细节,只是在情感上让观众思考,更注重的是情感。第三,好莱坞电影在重要时刻总是会有女人的出现来推动情节。在《我是传奇》中,Anna的出现是非常关键的转折点。否则Neville在失去狗的时候,就已经与僵尸们同归于尽,是Anna拯救了Neville,在正式版结局里,Anna更是充当了最后希望的角色,把人类最后的希望带了出来。当然,好莱坞电影也不免俗套,对好莱坞电影批判的声音称,好莱坞电影是平凡、重复、可预测的,更为重要的是,好莱坞电影重视迎合消费者,即使有改变,也是机械化的,弊病并不能改变。举例来说,保罗Paul说过,风格效仿(stylization)和拙略模仿(parody)是相近的,但拙略模仿是机械化的程序,是显而易见也被观众熟知的[1]。比如最典型的,《我是传奇》里狮子和鹿就等同于自然的概念,这是一种机械化的。

最后,《我是传奇》可以归于科莫里,杰恩和保罗Comolli, Jean-Luc and Paul Narboni在《电影/意识形态/批判》‘Cinema/Ideology/Criticism[2]一文中提到的电影E的类别,“电影似乎乍一看所坚定的属于某一意识形态,并完全处于它的影响下,但是它在过程中会变成难以捉摸的另一种意识形态。”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在本片中,导演并没有直接指向某一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在不断转变的。也根据不同人的理解,有所不同。有人觉得是讽刺,并有一定对政治的批判,有人却读出了英雄主义。所以,对待这类电影,我们不用刻意去用政治探究它们,反对它们,它们也只是一种电影进程而已。正如1992年,彼得·霍夫曼Peter Hoffman,Cinemavision总裁宣布计划在印度和东欧发展好莱坞电影。当被问及他对电影影响文化的意见时,他回答说:“美国的文化是不是有害的。我不去讨论,我只是在这里说它是一种休闲、娱乐”[3]。

参考文献:

[1] Willemen, Paul (1971), ‘Distantiation and Douglas Sirk, Screen 12.2: 63-67.

[2] Comolli, Jean-Luc and Paul Narboni (1999), ‘Cinema/Ideology/ Criticism in Leo Braudy and Marshall Cohen, Film Theory and Criticism: Introductory Readings, 5th Edition,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52-9.

[3] Maltby, Richard (2003) ‘Entertainment, Hollywood Cinema, Oxford and Malden: Blackwell, 18-35.

[4] Wikipedia(16December2015)I am legend. Available from:https://en. wikipedia.org/wiki/I_Am_Legend_(film) (Accessed: 20 December 2015).

[5] Dyer, Richard (1985 [1977]), ‘Entertainment and Utopia, in Bill Nichols (ed.) Movies and Methods Vol. 2, Berkeley, Los Angeles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20-32

[6] Dyer, Richard (1988) ‘Introduction to Film Studies, in John Hill and Pamela Church Gibson (eds.) The Oxford Guide to Film Studies,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10.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电影好莱坞
好莱坞灵异跑车之谜
CRAZY RICH ASIANS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真真假假:好莱坞电影PK现实生活
怎样打造好莱坞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