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斌
内容摘要:美术欣赏是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美术鉴赏是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健词:初中学生 美术欣赏能力 艺术
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逐步认识和提高,美术欣赏教学越来越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其审美和创新能力。如何搞好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赏析和评判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是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一直研究的问题。
笔者认为提高初中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新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首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例如凡高的《播种者》就有必要介绍有关凡高生平的一些故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画面的意思
我们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多少名家作品也是如此,生活中美术现象也随处可见。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还可以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任何美术作品的客观效果都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这两方面发挥能动作用的结果。当然,特定的艺术形式为艺术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其对客观世界做出特殊的反映,以影响广大的欣赏者进而取得深远的社会效果,但作为欣赏者,当他用心去感悟艺术家用心血提炼出来的艺术作品时,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共鸣。
其次要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艺术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由于欣赏者面对赋有启发性的具象或抽象的形象,所以会自然而然地被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这些联想和想象是 在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也正是美术创作者预期的最佳效果。联想和想象是建立在个人的生活阅历、文化素养之上的,换言之,生活阅历越丰富、文化素养越高的人对美术作品的感悟能力就越强显而易见,美术作品首先是以特殊的感 性形象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器官,欣赏者一般都能够自发地、朴素地通过感性体验去接受作品传达出的艺术信息。
再次要使学会发现其独特的艺术个性。
绘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就风格和流派而言可以说是千门万户,蔚为壮观,同时各种艺术实验 和探索仍轮番登场,尤其是现代艺术家,他们思想活跃,匠心独运,勇于创新,创作了许多充满艺术个性的,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它们之所以能够超越时代、流传至今,一定有其独特的可贵的艺术魅力。
面对使人一下子看不懂的抽象、前卫的现代美术作品,应该如何鉴赏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呢?我们在欣赏传统的具象美术作品时,很容易通过画面表现的人物、场景、情节、色彩等元素感受和理解画家要表达的内容情感,但在以抽象为特征的美术作品中,对抽象画面的象征性、代表性、暗示性和形式美的鉴赏则不如具象画面中的内容那样显而易见,那些夸张、变形的形象,点、线、面的构成,色彩的宣泄、韵律的变化,肌理的表现等形成了作品独特的艺术个性,欣赏者只有先读懂它独特的艺术语言,了解一些现代美术观念,才能进一步欣赏到画家要表达的艺术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要贯穿始终。必定初中学生的知识有限。
最后要做到欣赏与动手相结合。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诱导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立体化、全方位地揣摩、体验作品,而这手的体验就要靠“实践”也就是动手来完成。
总之,美术鉴赏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它既需要我们逐渐积累艺术知识,培养审美感受力和艺术观念,也与我们的生活经历、人生阅历密切相关。从点滴做起,相信的学生的鉴赏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甘肃定西漳县武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