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识与功底的历练

2017-01-09 18:01颜昌栋
天津史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纪年功底学识

颜昌栋

《中国名镇志丛书·天穆镇志》,展示了天穆镇的优势和魅力,是一部全面、权威、可读性强,传承着天穆镇文明血脉的地情资料。掩卷沉思,满是家乡的热土、自然的优美、历史的醇厚、人物的优秀。余参与其中并任主撰,感“直书古今天下事,辑录中外世间情”并非易事,“百番细刻方成器,千遍精雕自无瑕”确为真情。要做到笔秉春秋,撰编有据,需要一定的学识与功底,虽艰辛,确也苦中有甘。编纂《中国名镇志丛书·天穆镇志》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摸索提高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学识与功底历练的过程,受益匪浅。

在编撰实践中,感到撰稿中出错是常事,改错也是简单的事,但把这个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而文稿中出现的错误也是多样的。仔细分析起来,易出错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史实类。要改这类的错,必须过史实关。例如,文稿中关于毛泽东接见穆祥雄的记载,到底是何年?在已有的书籍中,有记载是1959年的,也有记载是1962年的。对此,经再三咨询政协文史委口述史负责人和穆祥雄本人,最终订正为“1962年”。

类似的还有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前后,时任直隶总督是谁?民国年间孙中山提出的方略怎么表述?等等。

资料类。这类的问题,多出在对原始资料的挖掘上。对原始资料的采集,要有一种“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精神。原文中关于天齐庙村与穆家庄村合并成立天穆村的年份,有1950年和1951年两个版本。经反复挖掘、甄别,落笔成《中国名镇志丛书·天穆镇志》中的那段文字。哪个对?读者看完就明白了。

字词类。分三种情况。

一是录入造成。使用拼音类输入法录入的,多是同音字的错误。使用五笔类输入法录入的,多是键按对了,但按的次数多一下或少一下,则显现的字不同,因而成错,当然也不排除因按错键而出现的失误。

二是对字、词的读音、意义、把握、辨别和使用上的失误。例如“粘、沾、黏,蕃、番,副、付,会、汇,意、义”的本意及用法。对这类的字词运用的原则是准确理解,正确把握,恰当使用。本处只说“蕃”与“番”,以窥一斑。“番”,意为外族的,现在的说法叫“引进的”。番茄,原产秘鲁和墨西哥。叫“番茄”,是强调我国的种植是引于番邦。“蕃”,是草本的,属茄科。写“蕃茄”,是实事实写。所以类似的字用哪个应根据文中前后语境选定。

三是随着网络用语的蔓延而普及,有些是乱改乱用字词而成的。面对当下随处可见的错用、误用、改用的字、词,可取的态度是咬文嚼字,尽量不错、错了即改。在文字面前,人人都是小学生,始终要学习,资历和辈分在这里毫无作用。应始终保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态度,不可自以为是,不可想当然,更不可刚愎自用。

斟文酌句类。此处只举几例,表明编校的目的是要求用字、选词、造句的精准,行文的严谨,以利文本精益求精。

“南仓村民首开蕃茄种植的先河”改成“南仓村民率先种植蕃茄”。

“首开”与“先河”有相似之处。

“初显商业气派”改成“初显商业格局”。“气派”与“格局”,讲的不是一个概念,而通观那段文字,讲的是格局不是气派,所以作相应改动。

“提供历史智慧和现实借鉴”改成“提供历史智慧和借鉴”。“现实”二字在此处实属多余,应删除。

“设计造型为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建筑风格”改成“建筑风格仿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设计造型”与“建筑风格”有重复之嫌。

字表类。当原来有格线的表改为无格线的表后,可能会出现少行或多行的现象,在列上可能出现文字移位或串列。反之也是这样。

数表类。常见的错误也有两种。一种是1加1不等于2。一种是1除以2不等于50%(因小数点后精确位数要求不同的,不在此列)。

语法类。其中又分几种类型,较为复杂,需要专文论及。

重复类。同一件史事,因不同的主旨而在不同的文字段中出现。这要做到区别旨意,侧重选用。例如关于孤云寺碑有三处提到,乍一看好像重复了。但仔细一辨,是编辑依其所在类目、分目、条目的主旨,作了不同的选用,删除了与主旨不符的枝杈,凸现不同的重点,体现出“重而不复,各有侧重”特色。

人云亦云类。此类是主观性的。表现在为组织篇章节,东摘一点西截一块接起来,原本就知道资料有问题,懒得去核实查对,而采取以讹传讹,将错就错、顶多落个“直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态度是,别人别处错了,我管不了。在我这里,就不能再错下去,要对读者、历史有个正确的交待。我编的这一本值得信赖,可资依据!人云亦云,实不可取。

缺乏疑问类。此类也是主观性错误。文稿中有些错就是始于编审时没有深究,没问个为什么?例如原稿写“闫记酱制品源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85年),自回族闫富生创立起历经五代传承下来,有100余年的历史。”光绪始于1875年,光绪二十三年应为1898年。1885年实为光绪十一年。因此订正为:闫记酱制品源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作为编辑,要敢于提出疑问,提个为什么是这样?

还有一种是轻视疏忽类,这一类常出现在全书最后的附录里或参考文献中。多数是因为看正文看得多了,看这一类文字不够仔细,以致出错。所以编辑应保持“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可一句空”的良好状态,始终一丝不苟,永不懈怠。

还有朝代纪年与公元纪年不相匹配的情况,应属此类。当然也可能是对朝代纪年与公元纪年如何换算不太明了而造成的。换算朝代国号纪年与公元纪年的基本公式是:朝代国号初始那年的公元年数+朝代国号第多少年数再减1,即等于公元纪年的实际年数。

例:清光绪26年是公元哪年?

解:清光绪元年是公元1875年。1875+26-1=1900。即清光绪26年应为公元1900年。

再如,“虽然早在上周穆瑞强获知表哥可能成为奥运会执旗手”句中的“表哥”指的是穆祥雄。校对时改“表哥”为“穆祥雄”。原因有二,一是辈分不对。按穆氏家谱,“祥”字大“瑞”字一辈。二是同一姓氏的家族中,同辈的兄弟姐妹称为堂兄弟姐妹或叔伯兄弟姐妹。称“表兄弟姐妹”则是姑舅姨家的兄弟姐妹。对于这个问题,曾咨询过几位回族朋友,均表示赞同。但他们也说,实际情况可能比这更复杂一些。不管实际情况有多复杂,因该志中有穆氏家谱,写该志文稿就不能违悖家谱而另起炉灶。这样改,有理有据有节,也符合行文规范的要求。

其他的还有阅历类、知识类、机构名称不全、全简称不对应、行文规范类等等。编稿经常会出错,只要找出原因,掌握改错的智慧和方法,改错也很简单。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经中指办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图书质量检察委员会专家学者的悉心赐教和中指办有关领导热忱指导及该书责任编辑严谨审慎的细刻精雕,以集体智慧,共襄盛举之真挚,谋篇布局,斟句酌字,数易其稿,编成12个类目、5幅图、171张照片、6个表、6篇随文附、8篇媒体链接、34.7万字,质量信得过的书稿,虔诚地向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献礼并诚恳接受读者的检阅。

如果问此次编辑历程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那就是严谨的态度;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使命感;以及编辑的学识和功底,是对文字的把控和驾驭能力。所以,编撰文稿,是功底和学识的考察,编撰实践,是学识与功底的历练,是使命感、责任心、严谨文风的检验。在当今,任何人都不能说我的知识够用了。每个人都应确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并付之相应的努力,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学识、阅历、功底,才能适应编辑工作发展的需要,不断编出好稿精品,展示方志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及应有的水平。

猜你喜欢
纪年功底学识
燕云十六州地区辽代纪年墓研究
浅议汉语言文学功底对新闻写作的作用
文化传承离不开扎实深厚的“功底”
“余派”创造的成功经验
“年”的别称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对时间的再认识
高校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向探究
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我们班的“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