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军 邱 权 付大波 周金敏 周 樱
(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
常规的水产饲料配方中会有大量的植物性原料,因此饲料中一定会有一些抗营养物质,如非淀粉多糖和果胶,抗营养成分会引起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同时,水产饲料中蛋白水平也较高,而水产动物由于蛋白酶的分泌不足也会导致饲料中蛋白的消化吸收率降低。水产复合酶包含NSP酶及蛋白酶能够快速有效的降低非淀粉多糖对消化道的黏度并消除抗营养因子的不良影响,提高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从而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本文选取鲫鱼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日粮中直接添加复合酶制剂和降低基础日粮中蛋白水平后加酶对鲫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给水产饲料中应用复合酶制剂提供一定的参考。
试验鲫鱼购自武汉正好鱼苗场。试验前将鲫鱼苗药浴消毒后集中暂养2周进行驯养,然后选择健康的苗种600尾随机分养于圆形水族箱中,各处理组的初始体重(3.47±0.05)g无显著差异。
试验共分5个组,T0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粗蛋白含量为33%左右);T1、T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200、500 g/t的复合酶;T3、T4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蛋白水平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再分别添加200、500 g/t的复合酶。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为90 d。
以豆粕、菜粕、棉粕、鱼粉、面粉和麸皮为原料配制饲料。原料粉碎过60目筛,按配方准确称量各种饲料原料,微量组分采用逐级扩大法混合,先将固体原料及复合酶混合均匀,后加脂肪和10%左右的水,再次混合均匀,用小型环模颗粒机压制成粒径为1.5 mm的颗粒饲料,晾干后用封口袋包装备用。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分析见表1。
前期鱼小,将饲料适当破碎后投喂,饲喂量按鱼体重的3%左右进行。试验期间每天分两次(8:30和16:00)投喂,水温为28℃左右。
试验开始前以及试验结束时,将试验鱼饥饿12 h,每缸称重。试验过程中的死鱼沥干后称重。根据采食量计算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
式中:W0、Wt——鱼体初始重和终重(g);
t——试验天数(d);
R——投饵量(g);
G——死亡个体重(g)。
表1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表观消化率的测定采用Cr2O3指示剂法。试验开始4周后,每天在投饲1 h后清除残饵,3 h后开始采用虹吸法收集成型的粪便条于样品袋中,-20℃冷藏。于烘箱中烘干后磨碎,测定其中铬、蛋白、能量和总磷的含量。
式中:C1——饲料中Cr2O3的含量(%);
C2——粪便中Cr2O3的含量(%);
N1——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N2——粪便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试验数据采用Excel进行初步统计,再用SPSS 1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当差异显著时,用Duncan's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差异显著水平为0.05。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表2 复合酶对鲫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与对照组(T0)相比,直接加酶的T1、T2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提高了4.82%、6.71%;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2.51%、3.23%;饵料系数分别降低了1.06%、3.19%,且500 g/t的添加量组(T2)较200 g/t组(T1)有改善,但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水平下降1.5个百分点添加酶制剂的T3组生长性能有下降趋势,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小于对照组(T0组),饵料系数大于对照组,但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与直接加500 g/t酶的T2组差异显著。T4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相当。结果表明,在鲫鱼幼鱼饲料中直接添加复合酶有改善鲫鱼生长性能的趋势,且添加量的增加对鱼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降低1.5个百分点蛋白添加较高浓度酶制剂,鲫鱼的生长性能不会受到影响,添加较低浓度时,鱼体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升高,对鲫鱼的生长有一定影响。结合前期降低1个百分点蛋白和降低3个百分点蛋白的草鱼养殖试验,建议在水产饲料中直接添加该复合酶以提高品质,或降低1个百分点以内的蛋白添加该复合酶以降低成本并保证原有品质。
表3 复合酶对鲫鱼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与对照组(T0)相比,直接加酶和降低蛋白加酶均有提高鲫鱼干物质、粗蛋白、能量和磷表观消化率的趋势。其中,T4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加酶组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54、2.99、1.87和3.21个百分点;T1组的能量表观消化率低于对照组,其它组高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2组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同时,随复合酶添加量的增加,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有改善的趋势。结果表明,在鲫鱼幼鱼饲料中直接加酶和降低蛋白加酶均能有效改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从而提高饲料的潜在营养价值,提高饲料养分在鱼体内的沉积,改善生长性能。
水产饲料中含有大量植物性原料如粕类、谷物类及其副产物等,植物原料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降低了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率,水产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NSP酶及蛋白酶)能消除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同时还能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周金敏等(2012)[1]在含豆粕、菜粕、棉粕为主的饲料中使用水产复合酶制剂改善了草鱼的生长性能,同时提高了草鱼肠道消化酶的活性。钟国防等(2005)[2]分别以0.05%、0.10%、0.15%剂量的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制剂PS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养尼罗罗非鱼,能够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蛋白质消化率起到改善效果。王纪亭等(2009)[3]在草鱼料中使用复合NSP酶及复合消化酶,能够显著提高了草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效率等生长性能指标,同时也显著提高了草鱼对饲料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
在33%左右蛋白水平及31.5%左右蛋白水平的鲫鱼料中使用200、500 g/t的复合酶有改善鲫鱼生长性能的趋势,且添加量的增加对鱼的生长有促进作用。31.5%蛋白会降低鲫鱼的生长性能,添加水产复合酶能得到改善。在鲫鱼幼鱼饲料中直接加酶和降低蛋白加酶均能有效改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